【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悲智造福約淨土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放眼天下,所看到的、聽到的,千聲、萬聲,只有一個字,「苦」啊!
看看世界上,有許多地方傳出糧食危機;糧食從哪裡來?除了大地供給養分,還要有陽光、空氣、雨露滋潤,以及人們辛勤布下五穀雜糧的種子,用心耕耘,才能供應給人類生活所需。

眾愛成城,人間富有無缺

一粒米中藏日月。我們的生活得來不易,所以每一餐飯都要「量彼來處」——要思量,粒粒白米皆來自粒粒穀種,日日月月都有陽光、露水、空氣照拂,並且經過了士農工商,眾緣和合,眾人成就,而非一個人的行動所產生。
萬物會合,供應人間,這叫作富有人間;人間富有無缺,生活才是福。
福要富,富則需要智慧來磨合。世間萬物是由許許多多的因緣會合,缺一不可;萬仞高山也是從一畚箕的土開始堆起,萬尺的高山同樣就是少不了那一把土,所以我常說,粒米成籮、滴水成河,不要輕視那小小的一粒米。
馬來西亞新山慈濟幼兒園老師帶領孩子們做米飯實驗,假如心中有恨,米飯回報給你的就是毒害;反之,只要對它愛語,它就會回報營養給你。可見,人與人之間,心態不可思議,是利益或是有害,全在一念心,只要心中有一念恨,毒念就會不斷延伸、毒害人間。
看到遠方的戰爭,你爭我奪,不惜破壞;你破壞別人,別人也會破壞你,這種相爭最後一定是兩敗俱傷。期待人人用心體會、好好的思考;人人培植愛心為人間付出,當下就是人間天堂淨土,當下就是佛的國度。

走入苦難,啟發無量愛心菩薩

菩薩們,要成佛一定要行菩薩道,菩薩道一定要走入苦難的人間去,才有因緣、機會修行成佛。
這一條菩薩道坎坎坷坷,我們既然發現了方向,就要撥開雜草,將坑坑洞洞的道路鋪平;開道、鋪路的人一定辛苦,但發心付出、造福人間,所有辛苦終究都會變成「幸福」。
拜菩薩,最重要的是拜人人內心的這一尊菩薩,這是最有靈感的,只要愛心啟發,人人都有一股力量可以再去啟動他人;無量數的眾人會合起來,眾愛能成城。
總而言之,菩薩要用心,還要很細膩的時時培養愛心,發揮智慧,以清淨無私大愛付出,福慧雙修。請大家多用心。
(人間菩提20220623整理/洪淑芬)

【靜思在人間】【證嚴法師說故事──小過受苦報】導讀分享

文:黃義閔 圖:靜思人文出版部

大愛電視臺於二○一四年推出《證嚴法師說故事》動畫節目,甫一推出即受到廣大迴響,深奧的佛法與人生宗旨,透過證嚴上人開示的佛典故事,用簡易的動畫呈現,變得簡單易懂。而取用動畫素材,將動畫調整以繪本呈現,重新美編、排版,將受到的感動,用文字記錄下來,更可以隨時翻閱。
本系列繪本為中英雙語呈現,每本收錄三個佛典故事,並在故事末搭配問題與靜思語,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受益並得到啟發。

一、【小過受苦報】

大錯容易反省,小習氣不易去除
──靜思語

憍梵波提因為調皮,不停地學僧團中一位老比丘嘴巴不停咀嚼的型態,久而久之變成自己的習慣,壽終轉世後,五百世皆為牛身,而後五百世轉為人後,一樣又將不停咀嚼的型態帶來人間;一直到佛世,雖有因緣隨佛出家,但餘習未斷,仍像牛一樣有不停反芻的型態。
佛陀擔心與他同世的人,對他有不敬行為而造業,因而對僧團的其他人說明:憍梵波提的嘴一直動,其實是在念佛,將佛的教法入心;同時擔心憍梵波提外出托缽會有人不解其行為而造口業,便要憍梵波提去受天人供養。
短短的故事,卻有很深的道理,除了可以看見佛陀的慈悲──因疼惜弟子、不讓不知情者造口業,所以刻意讓憍梵波提上天堂受供;也可明白,為人處事要時時用心,不讓習氣養成,就算有了習氣也要馬上改過,在日常生活中戒慎虔誠。

二、【鼠王與毛貍】

心懷惡念,行事無法坦蕩;心念向善,生活自在磊落
──靜思語

有一位比丘,平常巧言令色,說話很有道理,私底下卻常常騙人,這天,佛陀講述了他過去在畜生道中的故事。
一群山鼠,本來過著自在的生活,直到一日,一隻毛貍被驅逐闖入山鼠的領地,見到山鼠很有次序地每天排隊進入山洞,因而動了歪腦筋。這天,他站在老鼠居住的山洞前的大石頭上,面向太陽、張開嘴巴,單腳站著一動也不動。
鼠王帶領著山鼠見其形象,便好奇的詢問,毛貍便解釋,面向陽光是吸收太陽的靈氣,用單腳站立是不忍心大地要負擔其他三隻腳的重量,把嘴張開是因為什麼都不吃,只吃風。鼠王聽了很感動,便對山鼠們說要對毛貍恭敬,殊不知,得到山鼠信任的毛貍,其實每日都偷偷將排在隊伍最末的山鼠吃掉。
究竟鼠王要如何識破毛貍的陰謀?鼠王、毛貍與那位常常騙人的比丘有何關聯?歡迎翻開繪本,一探究竟。
這篇故事,主要告訴我們,學佛,要培養好的心念,觀照自己的心;心是種子,此生此世好好讓種子成形,將來發芽、生根開花、結穗,才會與原來的種子一樣。

三、【覆盆之教】

一個人不怕錯,就怕不改過,改過並不難。
──靜思語

羅睺羅是佛陀的兒子,自小就出家,卻很調皮,常常捉弄人,每當有人前來詢問佛陀是否在精舍時,羅睺羅總是說謊,讓別人找不到佛陀。佛陀知道羅睺羅有這樣的習氣後,一天,將羅睺羅叫過來面前要他舀一盆水來,佛陀洗好腳後便詢問羅睺羅:「這盆洗過腳的水能喝嗎?」羅睺羅回答:「已經洗過腳,髒的水怎麼能喝呢?」於是,佛陀便要羅睺羅將水倒掉後再把盆子拿到面前,豈料,這次佛陀卻將盆子踢翻,要羅睺羅用翻過去的盆子裝水,然而翻過去的盆子要如何裝水呢?
佛陀以此教育羅睺羅,他本來的本質就如剛開始所裝的水那樣清明、潔淨,騙人、心思不純就如洗過腳後的髒水,就算將髒水拿去倒掉,若不能徹底懺悔,就如覆盆一樣,再也無法裝水。
這篇故事可以看見佛陀是如何教育,更是要對自己警覺,正如上人常講述的「四正勤」:「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速生;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人人的本性如水,本來清淨、純潔,我們更應該時時維持;為人處世要心中有戒,無欺無偽。
三篇簡短的故事,講述了「習氣」的道理,生活中我們難免沾染了各式的「習氣」,透過書中小故事大道理,我們更應戒慎,時常自省,將壞的「習氣」根除,讓自己本性恢復清淨;而每篇故事後的問與答,便是很好的自省方式,透過提問與回答,觀照自己的內心,是否能徹底理解這篇故事的涵義,另外此本繪本為中英雙語呈現,除了適合各年齡層閱讀,也可鍛鍊自己的英文閱讀能力,可以說十分受用。

 

租車與搬家

撰文/陳美羿 攝影/周幸弘

日前,參加一個長輩的告別式。行禮如儀當中,突然聽到司儀講了一小段話,很是令人感動。
「證嚴法師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生命,就好像租車一樣,時間到了就要還給車行,所以沒有所有權。但是在承租的這段時間,我們有使用權。既然租了車子,就要善用它。用它做好事;千萬不要做壞事…」
聽了這段話,我在心裡面給他拍拍手。因為「租車」的比喻,讓我想起另一位長輩金伯伯「搬家」的比喻。
八十歲的金義楨伯伯,是樂生療養院的病人。半世紀的痲瘋歲月,他從佛法中的到智慧與解脫,對於生死,更有一番透徹的說法。
他說:人的身體就好像房子。房子會老舊、破落,終至不能居住,必須拆除。這時候,就必須要「搬家」了。
每個人都想要搬到堅固,美麗的豪宅。但是豪宅價值不斐,可不是人人買得起的。
如果一個人勤奮努力,累積了很多財富。那麼他要「搬家」時,盡可以選擇風景好、設備佳的大廈、別墅去住。
如果一個人,好逸惡勞,兩手空空。要「搬家」的時候,只有望屋興嘆。好一點的,棲身小屋;更甚者,就要露宿街頭了。
「人在活著的時候,就要儲備『搬家』的資糧。」金伯伯說:「這個資糧不是金錢,而是善行義舉。」
佛家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搬家」的資糧。
儒家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搬家」的資糧。
(原載於《紅塵詠嘆》)

證嚴上人《四十二章經講述》─背塵合覺

心的本源是什麼?眾生心的本源就是佛的本性。在人稱為「心」,在佛叫做「性」。佛性清淨,沒有愛與欲這些煩惱染著在心裡。
學佛,就是要學得去掉凡夫心,靠近清淨的佛性。佛陀來人間教化「眾生」,不是說要教化「人」。因為人很少真正在做人,大都迷失人性,近於眾生性!眾生是很多種類的生命,有禽獸、有畜生。
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人不同於禽獸的沒有多少,意思就是人跟一般眾生相同的比較多。佛陀出現在人間,就是要教我們背離眾生性,回歸人性。
佛教有一句話說「背塵合覺」,眾生的心都向著污染的「塵」,「塵」就像塵土,是髒污的東西。我們的心都向著污穢的地方去,這些污穢染著了我們的心源。
一盆清水若不去動它,低頭看,水面能夠現出清楚的相;水若被攪動、弄髒,映照的面目就全非了。現在的眾生已經無法認識自己心的本源,就像那盆水被攪動了;水的震動,就像心震動;心會震動,就是因為「愛欲」動了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