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弘法淑世立品格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為佛教,為眾生」,說來就是感恩,在這個時候,能從佛法走入人間,而且讓它人間化,有益人間;有因緣的話,就要有系統的教育方式,(弘揚)佛法。
尤其是現在氣候變遷的因素,很多都歸納到了污染。的確,污染會造成氣候變遷,細膩地追究起來,跟人的生活有很大的關聯。簡單地說就是要推素。能推素,才能從根本將污染源去除。

入人群 行儀蘊人文
現在,宗教世界觀,世界重視宗教,(慈濟受邀參與)聯合國相關會議,我們要把握因緣。
我們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參與,期待大家要多用心,不一定在臺上說話,哪怕是走入人群,我們的儀表、行動,還有吃,這都是最好的表達。其實也不是刻意表達,慈濟人就是有這樣的質感,很清新、很純真的氣質,有這樣的因緣機會走入國際會場,這些都是最好的表現。

為佛教 弘法利人間
我鼓勵大家要重視、要參與、要表現,都是「為人間」、「為佛教」發言,是「為宗教」的崇高發言。不過我們不自大,常常對大家說,合和互協,入人群與人要合,讓人家感覺很和氣,對於人間無不都是有價值的質感,我們從事的是志業,不是職業,不是營利,我們是利益人間,在宗教方面利益人群,這些都要表態出來。
我們要弘法利生,應該要提起了人生的生命價值,不是在享受,人間的價值是對人生如何輔導教育,幫助人間,這才是最富有的,所以心中有愛最富有。
我很期待,現在正是需要積極弘法。佛法二千多年來,我們對佛陀一定要有信心,佛陀的正知、正見、正解,他對於宇宙人間無事不通,無理不達,這叫做覺悟,大覺悟者;我們要護法,好好地把佛法,把它提升在聯合國這樣的舞臺上,跟大家來分享。

立品格 茹素護眾生
我們大家共同有心,當然我們要稱讚別人,敬重別人,但是不要忘了珍惜自己的宗教,期待各位菩薩要多用心啊!
人道精神、環保還有推素,這種三角形,就叫作「品」,品格。「品」三口合一,就是品格。三(人),叫做「众」,要合眾人的心在一起。好好的思考,我們今年在聯合國要表達什麼?請大家要用心,環保、茹素,是一定要推廣出去,「為佛教,為眾生」,就是我們的主題目標。
(人間菩提20230617整理/林玲悧)

【365天.天天靜思語】若無求心,當下即是

心美,境就美!心存美善,自然所見無一不美;何必一定要執著追求什麼境界?活在當下,真心助人,做就對了。
「若無求心,當下即是」,只要定下心來,心能定靜而安,美好的境界自然現前。──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花美心更美──山茶花
吾道非耶?豈復出山為小草;
此生休矣!乃知閱世盡空花。
每到冬與春之間,爛漫的山茶花綻蕾吐蕊,映襯著翠葉,十分優雅有致。茶花開在天寒地凍的早春時節,給大地憑添了生機與春意。過年時節,回到心靈故鄉的慈濟人,隨興的漫步,總會與幾株茶花不期而遇,驚訝於它傲風雪寒霜而花姿豐盈。
茶花,祥和秀麗,是不畏天寒的象徵。陸遊詩云:「東園三月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正可表達人們對茶花的印象。
茶花,全身都是「寶」──茶樹可綠化庭院,茶葉可作藥材及飲料。也有人將茶花泡成茶花酒用以治跌打損傷,用糯米與茶花熬成粥治痢。用山茶籽可榨油,榨油後的「油枯」,加工成洗滌劑、肥皂等產品,使山茶做到了「物盡其用」。
(整理、攝影/釋德懋)

【法在日常】慈悲一脈相承
文.釋德澡

克己、克勤、克儉、克難是靜思家風。早期的精舍,常常不知下一餐在哪裡,但悲增上的上人總是以苦難人為先、以貧病者為重,只要哪裡有需要,便往哪裡去。

「聽」到上人溫柔的「悲心」,林阿蝦發願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攝影陳玉萍)

蠢動含靈也是上人救度的對象。早期精舍有一隻白貓,常年看顧精舍所收成的稻米。牠很慈悲,見到老鼠不會追趕,只是作聲用爪子嚇唬牠們。當白貓生病了,上人不論有沒有錢,先送醫救牠一命;白貓往生了,上人以「一禮款待」,為牠助念,又訂了一個棺木,並送上山頭。
三十多年前(註),慈濟榮董聯誼會成立初期,有一群榮董回花蓮尋根,上人見到大家的手臂被黑金鋼叮得紅腫,心生不捨,同時也叮嚀大家:「蚊子是咱們家的,要幫忙養,要嘎阮惜,嘸倘嗄阮打哦!」

眾生萬物皆有靈性,擇善而居。(攝影吳明土)
資深師父輕柔地移動蝸牛或小動物,並為其三皈依的情景,展現對生命的尊重和慈悲。(攝影釋德宸)

當時穎媽媽(林阿蝦)湊巧「聽」到上人溫柔的「悲心」,便印入她的心版:「上人對貓、蚊子如此慈悲、疼惜,更何況對人。」所以她當下發願:「接引苦難人,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如今她有三百多位慈誠、委員,會員一生無量。

傳承慈悲

靜思精舍就是慈悲的道場。在日常生活中,師父的小動作,都見慈悲人文典範。「大師兄」德慈師父人如其名,非常慈悲,是人人學習的對象。有一次,和慈師父回寮房途中,他看見一盆梅花的枝椏突出桌外,說「這樣不小心會刺傷」,隨即將梅花盆栽轉了個方向。

早期的精舍,見證了無數慈悲與智慧的故事,啟迪著前來修行和訪問的人們。(攝影李富生)

猶記得,剛到精舍修行時,經常到菜園整理菜股、摘菜或是拔草等,途中碰到蝸牛或小動物,慈悲的資深師父則是蹲了下來:「小東西,把你請到旁邊,才不會被踩到。」師父還輕聲細語地為小東西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粉間,是精舍製造五穀粉等相關產品的地方。粉間的研磨區和落粉區經常產生靜電,一天晗師父對一位人高馬大的同仁說:「落粉,我來就好了!」?師父忍受被電,處處為人著想。

2021年6月14日,靜思精舍新型冠狀病毒物資打包作業,常住師父及同仁打包淨斯豆漿粉,送往各疫苗注射站。德晗師父(左)與同仁核對數量。(圖片來源劉家芸提供)

慈悲一脈相承,在精舍中,慈悲的心念、慈悲的身影處處可見。
(成稿於2017/03/10)
註:榮譽董事們於1987年1月21日,在花蓮靜思精舍成立榮董聯誼會,並舉行首次會議。

【靜思在人間】絕處逢生
文.楊璦禎(新竹)

媽媽的陽台上,有一株營養不良的紫藤,依附在同樣營養不良的芭樂樹上,養了許多年,卻從未開花。

生命的韌性總是讓人嘆為觀止。(攝影蕭嘉明)

媽媽生病那年,看護為了整理陽台,將紫藤的枝椏剪得光禿禿,並移走了芭樂樹,恢復陽台清爽光景。而只剩枯枝的紫藤,連同花盆一起被丟在牆角,任其自生自滅。
媽媽辭世後,我將臺北的盆栽搬回新竹繼續照顧。那盆只剩枯枝的紫藤,想了想,也一併帶回去,姑且養著吧。
秋去冬來,冬去春又來。這一天,蜷縮在陽台一隅的紫藤竟然長出了嫩葉,我欣喜若狂,沒想到只是順手澆澆水,竟然讓它有了生機。我趕緊將它移往陽光充足的欄杆邊,這次依附著欄杆,或許可以長得更好吧!
嫩葉爭氣地舒展、向上爬升,一片、二片、三片……細細的嫩莖緊緊抓住欄杆,再伸展、再爬升,真真是枝繁葉茂,一片綠意盎然。

秋去冬來,冬去春又來,蜷縮在陽台一隅的紫藤竟然長出了嫩葉。(攝影呂孟玲)

看著紫藤,想著媽媽。再過一個月,就「對年」了。雖說是「自然法則」,但對至親的思念,卻只能藉著外物連結——紫藤是,手語也是。
每周二的靜思茶道課,雖然只有短短兩小時,卻是在繁忙日常中得以喘息、悠閒享受品茗的珍貴時光。
這一天,「梅雪荷露兩三枝」課上,張秀美老師帶來了一些枯藤,讓同學們隨意捲起,放在透明的花器裡權充劍山,再將小雛菊、孔雀草、毛杜鵑插入枯藤的縫隙中,成為美麗的「茶花」。

靜思茶道課程中的悠閒品茗時光,讓人在繁忙日常中得以喘息。(攝影陳賢利)

一周後,花謝了。清理殘花時,發現花器底端的藤枝竟然長出了細細的根。咦?這不是枯藤嗎?怎麼長出根來?
換過水的花器裡,「枯藤」在短短幾天內又長出了嫩葉與藤蔓,一路向前蔓延。哦!該改改名字了,它是「藤枝」,不是「枯藤」。
生命的韌性總是讓人嘆為觀止。上人說:「感恩逆境,因為逆境增上緣。」紫藤與枯藤就是最好的註解。

反黑皈白 懺悔清淨

對應法脈:懺悔即清淨
「皈依」,「皈」一個是「白」、一個是「反」,意思就是反黑歸白。「白」就是光明;「黑」就是黑暗,也就是「惡」,就是不好、怕人知道、不光明的事。
人往往都會犯錯,但是犯了錯,應該趕快改過來。有一句話說「懺悔則清淨」。人不怕錯,只怕不改過。人生假如走入黑暗的地方,要趕快回過頭來面向光明,這叫反黑歸白,也就是棄暗投明。
心如果起一點點的惡念,就要馬上警惕,趕快把惡念消除,善念才會產生。有一句話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是反黑歸白的意思。所有的「惡」都不能做,所有的「善」一定要趕快做,這叫做諸惡莫作,即是「反黑」;眾善奉行即是「歸白」。總而言之,「皈」,就是還我們清淨的本性。

慈濟志工高肇良,走入監獄,以自身經歷,鼓勵更生人,翻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