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真純虔誠入法髓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這次要演繹《無量義 法髓頌》,期待能很精、很純地達到了那種「靜寂清澄」的境界。
修行,就是要修「靜」,靜下來才能真正地發現天下的真諦。一直說修行要在靜處,那個靜處就是要好好地去想「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幾個字,這是《無量義經》的髓,也是我們要表達出來的。那個境界若能夠通達,真正地能體會,而且表達出來,就是很「精」,那個「髓」也在那裡。
「守之不動」,叫做定力,修行就是要達到那種定力;「億百千劫」,就是定心,無法說是幾億年前,無法說到盡頭,才說「億百千劫」。

因緣具足 真誠演繹聲、影、境

師父很珍惜這樣的因緣,有他、有你、有大家,有志一同。期待我們能夠製作一個有影、有聲,而且有那種意境的景象,但是那個「意境」、「心境」,真的就是要真誠。
佛法要來弘法利生,就要有具足的因緣,我們這時候有誠意的心,有藝文,還有虔誠的「足」來會合。這不是僅僅說要在舞臺上,就可以演得出來,沒有做,也演不出來。
佛陀要講法也要「六成就」。有要聽的人,有要說的人,也要有空間,在什麼樣的時間,說什麼法,因緣有成就嗎?所以就從「如是我聞」開始,而我們現在就有這個條件可做。

用真誠的心 演繹無形善法

我很期待,這一回因緣成熟,將慈濟的髓跟藝文的髓合起來,聲與色,可以攝受人心,而且那是「法髓」。法髓,是深入經藏,是在經藏中撈出了這種「髓」,也就是我一直說的「精髓」。大家一直吸取那個「髓」,直到生出信心,加上每位慈濟人的誠意,會合起來,一心一志,精益求精,讓「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師父一直告訴你們,這不是演戲,是要真誠地把法表達出來,所以要用很虔誠的心。大家要構思,如何將那種真、誠、善、美做到很齊全?善就是法,「善法」無形無影,在人間如何表達?你是好人,好人就是善,而好人的善,是要做到什麼程度?無窮盡。
人生的生命價值要真誠。我這輩子一無長處,只有一項,真誠;這輩子就是覺得該做,非做不可,就是這個誠意感動人,要不然我沒什麼力量去號召人。所以說來很簡單,但是現在感覺很有價值。
(人間菩提20230607整理/魏玉縣)

【365天.天天靜思語】菩薩遊戲人間

從凡夫到成佛之間的必經之道,即是「菩薩道」。菩薩不斷往返人間,救度與教化眾生,儘管辛苦地付出,卻也得到歡喜、自在。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十九)
菩薩十地──步步向前精進不退,成就法雲地
步道中的這十塊石板,稱為「菩薩十地」。人間菩薩要遠離煩惱、人我是非,才能力行菩薩道,從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直登到法雲地。
難行能行,步步前進,踏實圓滿,菩薩十地。
歡喜地:聽聞佛法,內心起了歡喜,發心立願「甘願做,歡喜受」。
離垢地:自我警惕,甘願付出做好事,更要遠離煩惱與人我是非,才能堅持菩薩道。
發光地:去除無明、道心堅定,心地沒有黑暗,智慧之光自然啟發。
焰慧地:智慧光明,不僅自照,還要能照人,號召大眾發菩提心、同行菩薩道,成就無量無數好事。
難勝地:菩薩道上善惡拔河,堅持克服困難、難行能行,不讓現實境界影響永恆的目標。
現前地:當困難被超越後,所面對的就是平坦的道路。
遠行地:對準方向,不受周圍風光引誘而懈怠,加緊腳步往前行。
不動地:得殊勝因緣,發心力行菩薩道,要道心堅定、不為煩惱所動。
善慧地:方向正確、道路平坦,更要精進福慧雙修——「福」來自善,為善要殷勤,要把愛化為建設性的力量,入群度眾而得智「慧」。
法雲地:以智慧之「法」,撥「雲」見日,遍注甘露,滋潤人心,煩惱盡除。
菩薩道看似遙遠,只要有心起而力行,總有到達的一天。期待大家都能登上十地圓滿的境界。
(整理/釋德懋;攝影/羅心薷)

【常住專欄】錯將佛像當偶像

文.釋德遠|圖.黃宗保 「五停心觀」第五:「多障眾生念佛觀」。上人說:我們要培養「以佛心為己心」,常常念佛,念得佛心是我心。若以佛心看人,則人人是佛,人人都能成就我們。


上人這段開示,讓我如夢初醒。以前的我,總是祈求佛菩薩保佑,覺得佛菩薩就是要有求必應,錯將佛像當偶像,不知佛心即己心,再怎麼念佛也無法感應道交。德晴師父曾分享:如果我們能培養自己看待每個眾生都是佛菩薩,甚至是我們敬愛的上人,我們還能夠理直氣壯的發脾氣嗎?
六祖惠能也說:「不識本心學佛無益,但識本心直了成佛。」既然學佛念佛就是要成佛,就要能體解眾生都是我們人生道路上成佛的資糧;千萬不可獨善其身,成了自了漢。
上人常說「來不及」;在這五濁惡世裡,需要的是眾多清淨的佛心,救拔苦難的眾生。如果能時時觀照自己,反省自己,改變自己,並且都攝六根不攀緣,不貪求,也許就能體會佛陀所說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靜思在人間】會說故事的台中慈院
文.靜 淇

台中慈濟醫院天天都有不同的故事發生,每個角落、每個擦身而過的人、事、物,都在告訴大家,台中慈濟醫院真的做到了如簡守信院長所期許的,是一所「會說故事」的醫院、一所「會說法」的醫院,一所能發揮影響力的人文典範醫院。

治療小小病人,尤其需要極大的愛心及耐心。台中慈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黃冠翰醫師(跪立者),正在幫「露卡」換氣管內管。(圖片來源:江麗君提供)

五月中旬,大愛夜安新聞報導了台中慈濟醫院一則訊息:「單親爸住院,兩女童無助,慈濟志工啟動關懷陪伴」。

在單親爸爸住院及回診時,志工主動補位接力,陪伴及照顧兩位稚女。(圖片來源:大愛新聞畫面)

當晚,住在高雄的大嫂來電,她說:「你們慈濟醫院太了不起了。除了及時將病人送進加護病房搶救生命外,醫護人員和志工還充當臨時保母,看到那些志工阿公阿嬤替分別才六、七歲的小姊妹梳洗,打理三餐,日夜陪伴,直到爸爸康復出院。親如家人的溫暖,真的很感動,也只有你們慈濟才做得到。」

探病時間,護理人員不厭其煩地為「露卡」把身上的維生系統做妥善處理,好讓媽媽可以懷抱愛子,或讓爸爸為他擦澡。(圖片來源:江麗君提供)

我跟大嫂分享,台中慈濟醫院自二○○七年元月啟業至今十八年來,不只提供高科技、高品質的「全人照護」外,更將醫療結合慈善、教育、人文走入社區、偏鄉、山區部落,不管是時間的延續,空間的開展,或是人與人之間的接力傳承,無不都是一篇篇動人的「醫人醫病又醫心」的故事。
而故事之所以動人,是彼此參與了對方的生命,激盪出信任、互愛的漣漪,是一種超越的愛與感動,其中有個縈繞在心的故事,一直讓我想要留下雪泥鴻爪。
那是一段早逝的生命,小兒加護病房小小病人「露卡」的故事。

這是一段兒科lCU之愛,護理人員視露卡如己出,為他短暫的生命,留住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圖片來源:江麗君提供)

知道「露卡」,源於大愛台中部記者江麗君師姊,她主跑台中慈濟醫院新聞,其製作報導的專題非常深刻,屢屢感動人心。最近邀她上〈慈濟世界〉廣播節目,沒想到,生命停留在兩歲的「露卡」,竟然讓同為人母的我們淚灑錄音室。

媽媽每天為「露卡」換穿不同的衣服,在他離開後,將衣服拼接成一條五彩繽紛的被子。(圖片來源:江麗君提供)

「露卡」是個很可愛的外國籍男嬰,爸爸媽媽分別來自南非與加拿大,住居台中,從事教職。他一離開母胎,就直接住進小兒加護病房,媽媽來不及抱抱他,他也從未依偎在母懷吸一口母乳。媽媽每次去探視,看著全身插滿維生系統的小小身軀,總是心如刀割。
媽媽向加護病房提出一個「母親的心願」,希望能每天親自為「露卡」擦澡,並換上自己親手縫製的嬰兒服,小兒科主任李敏駿醫師以及加護病房的護理人員圓滿了她的願。

露卡穿過的小衣服製成了弟弟身上溫暖的被,遠離的生命,曾經的陪伴,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紀念著。(圖片來源:江麗君提供)

從此,每天探病時間,護理人員都不厭其煩的幫忙把「露卡」身上的維生系統做妥善處理,好讓媽媽可以懷抱愛子,為他擦澡,換上不同的衣服。而對待病人的核心信念是「尊重,關懷」的醫護人員,於每次照護時,都會跟「露卡」說說話、唱唱兒歌,即便他從未張開過眼睛看這個世界。
「露卡」在二○二一年往生,雖然只在世間短暫停留兩年,卻日日沐浴在母愛與醫護人員的溫暖中,而媽媽每天為「露卡」換穿不同的衣服,在他離開後,被拼接成一條五彩繽紛的被子,每一塊拼布,都深藏著慈母對愛子的思念與祝福。現在這條被子,也是「露卡」弟弟的最愛。

從克難義診到國際醫療

對應法脈: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三十四年前的今天,花蓮慈院正式啟用(編按: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啟業)。若用秒關來算,到底是多少?恆河沙都說不盡。四十八年前,我們在仁愛街開設了義診所(編按:一九七二年九月十日啟用),很感恩當時張澄溫醫師、黃博施醫師、朱隆揚醫師,還有張醫師的爸爸張有傳醫師,每週二天固定為照顧戶看診、開藥。
那時候,孤老無依的病人很多,再加上窮,小病變成了大病。重病的患者,在花蓮沒有辦法治療,要幫他送到臺北;每次都看到病人、家屬的無奈,所以下定決心要蓋醫院。
感恩支持、投入的人很多,像是名建築家高而潘先生、國泰醫院的王欲明副院長、我們第一任院長杜詩綿,還有第二任曾文賓院長、臺大的楊思標院長等好幾位。我到臺北跟建築師開建築會議,他們都會利用下班過來,晚上六、七點到達,開會開到凌晨,為了花蓮這一家醫院,大家都很用心付出。
這所醫院規畫了六、七年才蓋好,很多事都很自不量力,一波一波的克難,一波一波的從無到有。陳英和醫師是第一個來,從開刀房開始,連一張床、一個儀器,他都親自下去鎖螺絲。第一代的創始人,都是這樣一步一腳印,一舉手一動足,事事自己親手完成。所以常常說,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
我們的醫療從那麼克難式的義診所開始,一直延伸到現在的醫療,可以治療國際間的疑難雜症,一一幫病患治癒、再造生命,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啟用,慈濟委員聆聽上人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