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喜捨成就造棟梁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人力定能勝天」,能嗎?人人實在是要好好地自我反省,不能自大。人要謙卑、要虔誠,共同一心,祈求天下無災、歲歲年年。

身口意虔誠合一 天下大富

我們天天都要祈禱,不分宗教、不分國際,人人都能共同一心。用什麼表達虔誠?是否天天一次的祈禱就可?不止。人人每天的祈禱,不是一個時間,是時時刻刻都要虔誠。 那一念的虔誠,不是嘴巴說一說就叫做虔誠是,是要我們身、口、意。
時時說話都要說好話。一句好話,如靜思語,就像三年的春天;一句好話給人家,可以用三年。當然,能三年是最好,假設能讓人受用一輩子,那就是功德無量。
好事,要多做;多勸人,叫做「度」,度人群。人人發心度化人間,這不只是佛教所說的「度化」,只要是正確的宗教,都要互相讚歎,共同呼籲,人人展開虔誠的心,來面對人群,從人間、社區,或者是國與國之間,這樣天下就能無災無難,也可以造福人群。相輔相成之下,人人的心中才是真正富有。
人人心中富有了,就是天下大富,沒有窮人。他雖然欠缺有形物資,但是心富有,無貪、無染、心很清淨,過著清貧的生活。心很乾淨、很寡欲,沒有貪念,社會就很平安。
我們要有信心,相信我們所見的,彼此還要有願力,應該不是度不到眾生,而是要用心去度化他。

用心用愛付出 代代相傳

每年六月,鳳凰花開的時候,我們四大志業的教育,就是在畢業期間。慈濟系統的學校,都是這樣的溫馨,具有整齊之美;校長、老師至誠的祝福,為他們在人間鋪一條路,教導他們,導向人間的菩薩大道。
學生也是用真誠的心在發願,他們不管走到哪裡,就是走上我們教導的這一條路。家長也都來參加,歡喜、感恩,孩子就要畢業,可以去發展他們的事業,或是就業。多少的家長感恩,我們把他的孩子教得這麼好,每一個都是很有成就的孩子。
看到我們的學校,已經有多少人成就護理,多少人成就醫師,還有多少人成就了教授、博士。這三十多年來的教育累積,一屆一屆的畢業,都有了成就而投入社會,真的很感恩。
慈濟教育的成就,是所有慈濟人一塊磚、一把沙的付出,看到了今天這樣的成就,人人都要感到歡喜、都要為他們祝福。感恩菩薩們成就慈濟四大志業,平時還是在落實社區,為人群在付出。
(人間菩提20230605整理/張麗雲)

【365天.天天靜思語】謹守本分,勤於布施

佛陀教導,要生活得平安快樂,需要具足四種方法──善方便、善守護、善智識、正命。不論士、農、工、商都要有正當的謀生方式;學有專長之後能善於守護;懂得選擇善友,互相照顧勉勵;謹守本分,勤於布施。如此,必能擁有幸福安樂的人生。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十七)
四安樂行──身口意行四安樂,
悲智願立四弘誓
步道行中又有一塊石刻,四安樂行法──身安樂行法、口安樂行法、意安樂行法、誓願安樂行法。漫步於此,不要忽略了「四安樂行法」在此說法,提醒著我們即使身處惡世,如果能實踐身、口、意、誓的四安樂行,便得安樂。
落羽松步道中的一景一物、一山一石都是境教,靜心領受,處處皆在說法哦。
(整理/釋德懋;攝影/羅心薷)

【靜思在人間】慈濟人的背影

撰文.邱語娟|攝影.簡聰田 陳志隆

2024年6月9日,慈濟北三區人醫會前往三芝石門義診。適逢端午節前夕,人醫團隊特別準備愛心形狀的香包,送給每位醫護志工,以及要前往探視的長者。

醫護志工到達阿村阿公家時,他正在菜園裡鬆土,醫護志工站在路旁耐心等候。(攝影陳志隆)

往診路線中,石門二線行經蜿蜒山路,前往茂林里探視六十九歲的老朋友阿村阿公。到達時,阿公正在菜園裡鬆土,醫護志工站在路旁耐心等候。
慈濟志工的背影,很有愛。

當雙腳無力,拄著柺杖的阿村阿公緩步走回家時,負責開車的司機志工陳榮宗一路跟隨,似乎生怕他跌倒。(攝影陳志隆)
司機志工陳榮宗一路陪伴阿村阿公走回到家的背影,暖入人心。(攝影陳志隆)

當雙腳無力,拄著柺杖的阿公緩步走回家時,負責開車的志工陳榮宗一路跟隨,生怕他跌倒。阿公說他沒有問題,也不需要幫忙提水桶,但陳榮宗仍然一路陪伴阿公回到家。
慈濟志工的背影,很暖心。
上人說:「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有苦有難的地方,總會看到慈濟人的身影,更多是慈濟人默默付出的「背影」。慈濟人面對鏡頭,不是想出風頭;慈濟人背著鏡頭,行善付出點滴歡喜在心頭。

讓愛陪伴到最後

分享.沈煥庭(臺中慈院胸腔內科/重症醫學科主任)
/2024年6月15日志工早會    整理.編輯組

在加護病房工作了將近15個年頭,我與醫護團隊經常在患者的生死一線間來回穿梭。儘管我們總是卯足全力、奮鬥不懈,但也無可避免地會遇到無法挽回的時刻。
偶然讀到這篇祈禱文,深深觸動了我……

臺中慈院與慈濟人醫會至仁愛之家健檢,沈煥庭醫師為住民做理學檢查。(攝影賴廷翰)

不想再迷戀成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專家,
只想當一個,生命的陪伴者;
不想再沉迷於扮演一個拯救生命的英雄,
只想與你,平起平坐,望著你、聽你說故事。
不想要再去改變別人的生命,
只想走入生命的更底層,
深深的聆聽……

「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並非臨終前才做,在病人意識清楚時陪伴回顧一生,把握時間說出想說的話,可以讓彼此放下遺憾。(攝影卓冠伶)

43歲的陳先生在2019年,因為一場車禍改變了他的人生,從此長期臥床,不省人事。雖然他對周遭的人事物還有一些基本反應,卻已經無法認得家人。
他做了氣切手術,接上了呼吸器,在車禍後的一年多裡,一直在機構接受照顧。某次因緣,讓他來到臺中慈院住院;出院後,他的太太因為不捨他孤身一人在機構,毅然決然地將他接回家自行照顧。
一位依靠呼吸器維持生命的患者,照顧者每天都要幫他翻身拍背、抽痰換藥,甚至還要學會居家呼吸器的基本操作和處理。由此可以想見,太太的壓力非常之大。

醫護團隊為了孩子,將患者的左手製成石膏手模。(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從2020年到2024年2月,陳先生總共在臺中慈院進出了15次加護病房,其中13次就是由我負責照顧。
你可能會問,是不是因為家人照顧不周,才導致他頻繁地住院?其實並不是。相反地,他的太太照顧得非常好。舉例來說,這名患者原本尾椎和薦部的褥瘡有拳頭那麼大,經過三年多,褥瘡縮小到只剩50元硬幣大小。
然而,這場車禍徹底改變了他的身體狀況,直到今年2月,他的肝腎幾乎徹底衰竭。2023年下半年開始,我們陸續觀察到這種跡象,並與家屬進行了幾次懇談,居家安寧團隊也早早地介入。
無法言語的陳先生究竟承受了什麼樣的苦難?他在腦出血後,不僅面臨左眼慢性感染的問題,還需依靠呼吸器維生。他的胃部排空功能不正常,必須使用鼻胃管抽掉胃液,同時透過十二指腸管灌食,因此容易導致胃潰瘍反覆發作。此外,他還併發了不明原因的肝硬化、脾臟腫大、糖尿病腎病變、慢性貧血、血小板減少,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

加護病房無法為患者做到的事情,心蓮病房團隊做到了,感謝團隊讓愛陪伴到最後。(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他的自律神經失調表現為血壓忽高忽低,使得照顧難度逐漸增加。而我們也感受到家屬面臨了極大壓力,因為他們也了解患者的狀況正在持續惡化。
心蓮病房團隊在與我和家人溝通後,由於患者肝腎衰竭已無法逆轉,不建議進一步的維生治療或洗腎等措施。同時考慮到家人無法持續照顧患者的情況,我決定將他轉移到心蓮病房接受照顧。臺中慈院的心蓮病房對於這類需要居家呼吸器使用的患者,提供了細心的照顧,令我非常感激並深表佩服。
這名患者有兩個大約國中生年紀的孩子,他們平常忙於課業,再加上遠地就學,因此無法經常陪伴父親。但是,他們知道父親的時間不多了,因此最後都暫時和學校請假,專心地陪伴父親。
醫護團隊在聽到兩個孩子的故事後也很感傷,為了讓孩子們未來還能感受到父親的存在,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將患者的左手製成石膏手模。孩子說,如果日後心中感到無力時,還可以握住父親的手模來懷念他。說實話,這個手模做了好幾次都失敗,最終在某次因緣下成功了,團隊也都非常欣慰。
後來我參與了一些後續的會議討論,了解到心蓮團隊竭盡所能,認真地為這位患者安排了一次非常舒服的泡澡。大家要知道,對於依賴呼吸器的病人來說,這是多麼困難的事情。我們還協助他的子女完成一本父親的生命畢業紀念冊,同時使用療癒卡片來膚慰家屬的悲傷。他的太太也從一開始內心抗拒,不願意讓先生住心蓮病房,到最後對團隊的陪伴感到非常感恩。
我非常感動的是,因為在加護病房無法為患者做到的事情,心蓮病房團隊做到了!特別感謝團隊讓愛陪伴到最後。

生命有情 不離因果
對應法脈: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佛陀對我們說的話,是最懇切的話,那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生命平等,我們愛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知覺到動物也有牠的生命。你動牠、殺牠,牠同樣也有情;那一分是恩情,或是怨情呢?難得今生聞了佛法,面對眾生,要謹慎地記得,是要恩情。
感恩過去的好因緣,給予我們面對的一切環境都很順利,人人都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每一個人都要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學師父的日常生活;我天天見到人都是「感恩、感恩」,感恩沒有離開我的心。因為我很注重因緣果報,因果的「因」,要多用心;多用「心」,那就是感恩心。

靜思精舍曾飼養的牧羊犬大寶,投入募心募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