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以愛為宗締和平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很歡喜,看到人人抱著那一分很誠的心,那分的想師之情也是很殷切,看到大家發心立願,我很安心。受證,就是一分的見證,因為大家認識慈濟,慈濟是以愛的能量來會合,不分宗教,為天下苦難眾生共同付出。
慈濟的宗旨就是愛,但同樣叫做愛,慈濟的宗旨就是要和;不分宗教或人種、語言、國家與膚色,那一分虔誠,悲心相契──悲天下苦難人,彼此會合起來共同用愛付出。相信大家共同一心,這一股正氣沒有偏向,如此正向的道路,這分的心念,那就是表達最虔誠。
「虔誠」,不只是佛教,天下所有的宗教,正統的宗教都需要人人的虔誠。所以虔誠的信念,用一個字來表達,叫做「愛」;愛,要大愛,用大愛的心,虔誠的心念,才能讓天下平安。

動盪中的慈悲心力,和平中的正知正信

這幾年,人心總是很動盪,許多國家在天災、人禍中。天災雖然可怕,人禍更令人擔憂,因為天災再怎麼損傷,還可以復建家園,但人心假如不調和,世間一直動盪著,就難以安心過著平和的日子。所以需要和平,不分宗教共同虔誠,真誠的愛會合起來叫做「大愛」。
慈濟人有不同信仰的宗教,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人間菩薩」。菩薩就是正知,要很正確的了解天下事,還要很正向地展開人人的大愛。只要人人正信,就是我們最大的皈依處。任何宗教共同宣導正知、正信、正法在人間,人人把所有的愛會合起來,愛天下眾生。眾生苦難偏多,為什麼同樣是人,為什麼不能很平等呢?這在佛法來說,叫做「因緣果報」。

播撒愛的種子,齊心耕耘福田

好因,好的種子,播種在這一片好的土地,還需要緣;該下雨的時候,有水分來滋潤大地,還要有好的陽光、好的空氣。好地、好水、好因緣,一粒粒種子布種下去,就會很欣榮地產生這種好的循環。大家認識愛的能量,有正確的方向,人人的力量會合起來,共同耕耘那一片福田。
期待各位菩薩,不是應酬式地說已經受證了,我已經有這一張委員、榮董、慈誠的識別證掛在胸前,不是光這樣,要掛在心版,要放在心版裡,天天都有慈濟心、慈濟的方向。慈濟在人間,是為了利益眾生,天下和平,彼此利益、互相勉勵,以愛為方向,這才是真正的人間有福。
(人間菩提20230705整理/編輯組)

【365天.天天靜思語】做事三妙法

做事妙法──對人尊重,說話柔軟,廣結好緣,如此才能將事情做好。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沉著以待的銀杏樹
銀杏葉造型獨特,扇狀兩邊對稱,葉柄處合併成一,是「調和」的象徵。花語是堅韌和沉著,因為它在春季發芽,夏季綠葉茂盛,秋季葉子變成黃色,最終在冬季隨風飄去,非常沉得住氣,寓意著堅持和沉著才能成功。
大陸四川省五一二大地震之後,慈濟在當地援建了十三所學校。其中為保留孝泉中學二棵一百八十多年的銀杏樹,六次修改設計圖,保留空地讓銀杏樹有發展空間。重視生態的人文理念,獲得校方讚同。校舍完成後,看見銀杏樹在春天綻放新芽,大家都很高興,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堂寶貴的環境教育課。
精舍也植有銀杏樹,圖中的銀杏樹,是台中蕭錦潭、簡宏正等多位師兄回來種植的,他們知道上人喜歡銀杏樹,尋尋覓覓了二年,最終在古坑尋得,帶回19棵種於靜思草原旁,心懷師恩,種樹表孝心。
連結《慈濟月刊》:【‧新校舍導覽‧孝泉中學‧】傳統領銜 再造歷史
https://web.tzuchiculture.org.tw/?mp=1606#.ZZX30XZByM8
(整理、攝影/釋德懋)

【常住專欄】一切唯心造
分享.釋德淨|整理.編輯組

「心」,究竟如何運作並推動萬事萬物的輪迴呢?我先和大家分享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的故事。
根據資料記載,玄奘大師在唐朝已是名高僧,但心中因一件事產生了疑惑,於是決定西行取經。經典上談到「清淨心」,其中有兩種說法,一是「現在清淨」,即指當下清淨;另一是「當來清淨」,意在透過修行達到未來的清淨。

唯識讓我們的心更透徹,進而調伏自心,掌握自己。 (圖片來源擷取自淨師父簡報)

為了解答這些疑惑,玄奘大師前往那爛陀寺,跟著戒賢法師學習,並學到了《瑜伽師地論》,他將這些經典帶回,也為唯識宗做了奠基。一般人如果要念「唯識」,都認為它名相很多,解釋也讓人難以理解,但學唯識卻能讓我們的心更透徹,明白唯有了解自己,才能真正調伏自身,從而更能掌握自己。
我們常說要把心顧好、守好,唯識學把心分成八個識來解釋,眼、耳、鼻、舌、身五識讓我們感知外界。第六識(意)負責審查與分別,第七識(末那識)不斷地恆審思量,並執著在某個點上。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上人常說的「藏識」,把所有的善、惡、無記業種子全部收攝起來。

第六意識雖在八識中最靈巧,但需依靠第七意識來定奪,再指揮前五識運作,生死輪迴也因此而來。 (圖片來源擷取自淨師父簡報)

透過唯識的運作,我們知道當我們想做好事時,心並非單純的「我要做好事」,而是涉及好幾個意識在密切運作。整個過程中,第六意識是最重要的角色,平時常講的心,精準一點來說就是指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在八識中最靈巧,但沒有主見,做任何事都要靠第七意識來定奪,第七意識決定後,再由第六意識去指揮前五識如何運作,而生死輪迴也是這樣運作而來。
提到生死,不得不講到「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

「十二因緣」涵蓋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 (圖片來源擷取自淨師父簡報)

「無明」指的是我們過去生中的妄想和煩惱。再來,「行」則是過去造作的業力,過去的妄想和業力加起來就會形成「識」。
在死亡前,阿賴耶識的業力與妄想會引導我們,而「識」是生命旅程中最後離開色身、最早投胎的部分。它負責引導我們投胎,來到「名色」。「名色」包含我們的精神(妄想)和物質(業力),與父精母血結合,形成初步的胚胎。之後,「六入」開始發展,胚胎逐漸長出頭部、四肢、身體、臟器……成形後出生,並開始與世界接「觸」,接觸就會有感「受」。
慢慢成長後,透過感受開始知道自己所喜「愛」和討厭的事物,並產生了分別,於是開始思考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標與不需要的東西。歷經這個過程,我們來到了「取」,也就是執著於喜歡的事物,並想盡辦法得到。當「愛」和「取」兩者結合時,執著便隨之產生。「有」也就將個人的業力逐漸浮現,開始進入循環過程,並經歷「生」和「老死」的過程。


既然我們知道了八識的運作和十二因緣的運轉,當我們面對生死流轉時,又該如何對治?
我們知道在唯識中,第七意識和第八意識是生生世世跟著你走,也就是說,為什麼睡著了以後會知道醒來呢?有人提到睡覺是小死,從理論上來看,如果沒有第七意識跟第八意識,睡著後就永遠起不來,也因為有第七意識和第八意識的運作,才會生生世世不斷循環。
業識的產生,通常發生在「中陰身」期間,即是往生時所經歷的過渡狀態。如果人生不斷輪迴,我們可以在哪一點逆向操作呢?「愛」和「取」,便是逆轉生死流的關鍵點。
當我們隨業往生時,第八識會主導我們投胎的去向。投胎就像玩幸運球搖獎機,哪一個種子力量強,它就帶著你走,這與我們往生當下的心念息息相關。依照上人所說,我們今生的劇本由過去生所寫,未來的劇本則由今生編寫。既然知道第六意識主宰了今生的造作,第八識分配未來的果報,我們一定要利用這一世好好掌握第六識。


上人說:「心要顧好!要多用心!」而《華嚴經》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如果學會掌握自己的心念並設定目標,以願導行,做出符合自己修行的模式,那麼人生將由自己主導,而非業力主導你。
唐朝的清涼大師說「有解無行,增長邪見」,如果只是研讀經典,卻沒有身體力行,那只會不斷增長邪知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如果只知實踐而不知背後的道理,也只是徒增無明煩惱。

做慈濟不是為了上人,而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慧命與資糧。 (攝影洪岱瑩)

在判斷學佛方向是否正確時,首先觀察自己的心。在學佛過程中,如果身心越來越輕安自在,內心非常平靜且充滿法喜,善念與智慧不斷增長,見人見事智慧會忽然間現前,就表示修行方向是對的。
無數的過去,造就了現在的我;而現在的我,一定要好好把握時間和因緣,為來生寫劇本,打造出想要的模樣。我們絕對不要再忙於事相,而迷失修行的本性。
為什麼要做慈濟?上人說,不是為了師父做,而是為了自己,因為要提升自己的慧命與資糧。不要因為一件事情而破壞自己原本的心念,佛法常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我們能夠獲得人身很不簡單,若不趁今生好好度自己,更待何時呢?
希望大家能夠把握今生因緣,將迷惑轉化為覺悟,讓自己離苦得樂,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共同成就美好的世界。
(整理自20240826志工早會分享)

街頭推素 勸進菩薩道

對應法脈:人間菩薩招生
幾天前,美國慈濟人已經呼籲了二百二十多萬素食餐,把它換算成數字,可減少殺害四千多頭豬,十幾萬隻雞、鴨。僅僅是推素,少吃幾百萬餐的葷食,就可以這樣減殺。
他們很用心,太陽底下穿梭在車輛與車輛之間,還要勸素。有的人冷漠,有的人給予肯定,願意「我要簽幾餐」,還有的人會讚歎幾聲。有的人等待著我們勸他,等待著因緣來度他。我們既要人間菩薩招生,就要把他度過來,把他招進來,從被度轉為能度別人;如果將他度進來,換他去度人,就是名副其實的人間菩薩。
現在的人間菩薩少之又少,所以大家要發大心、立大願,動個口舌,發揮一念的虔誠,勸素、勸善,同時勸進菩薩道來。因緣是自己造的,所以要把握因緣,看到人就將他牽緣進來,這都是大家要努力的使命。
感恩菩薩愛的能量,但願我們度化人人,共知、共識,還要共行菩薩道,這都是最大的期待,一定要有信心做得到。

美國慈濟志工拿著海報在街頭積極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