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天地間氣候不調和,造成人民苦不堪!苦,不在於貧富,真正富有的人,也會感受到、看到人間所造成的禍。
人人合心和氣 天地祥和無災
我們每天早上、中午都在祈禱,期待大家要虔誠,共一心念,上達諸佛菩薩聽。然而天下之大,地球人口之多,貪欲且求享受的聲浪有多高啊!這祈求平安的聲音有多大?虔誠祈禱的人又有多少?
難道就因為人類虔誠的聲音太小、太微弱了,我們就能不虔誠嗎?不可以。我們要更虔誠,而且人要多,那一念的祥和之氣才會更大。這就如我常說的,人氣、地氣、天氣要三合一;人也要合心,合得人人和氣。
佛陀很感慨,也很無奈,眾生都是難調難伏,以怒目金剛相對待。佛陀也說,人在增減劫;社會有造福,人託人的福,人壽過一百年就增一歲,假如普遍存貪念,總是一直在增禍端,人壽就會一直減。如何減?就是天災,或是意外的傷亡。
人心貪無止盡 唯有知足能對治
海地這個國家,長年累月的天災人禍,導致社會不安定。慈濟人在那裡除了救災,還有平常的濟貧;慈濟不分宗教,因此如濟神父也投入慈濟系統,在海地承擔救災。有這麼多的菩薩信賴慈濟,願意跟著慈濟付出,我們也要不負使命,不去辜負人家對我們的支持。
我們點滴匯聚,哪個國家有需要,就透過海運、航空緊急運送物資出去。只要是看得到苦難的國家,我們應該就可以做得到。
佛陀在《法華經》裡說到,諸佛從十方來,菩薩從地湧出,或是從天而降,現在不就是這樣嗎?菩薩發心,了解人間「三界如火宅」;心靈的三界,其中一個是「欲界」,就是欲念。人心貪無止盡,有一貪九;有了一元,就希望再有九元;有了十元,希望能有一百元、一千元……就是這樣一層一層,永遠都不滿足。
我的桌上,貼著一張五百億的辛巴威幣,在當地可以買二根香蕉。這是我天天可以看得到的,可見,人真正能夠享受到的,到底是多少?有知識的人想通了,就滿足了;有智慧的人,在滿足之後還能夠付出,就是菩薩。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慈濟已經在人間開了菩薩道,接下來還要不斷地鋪路,鋪平坦的道路,讓後面的人不斷地跟上來。地球很大,我們要生生世世,一代接一代,不斷地接下去。
(人間菩提20230615整理/魏玉縣)
【365天.天天靜思語】一生無量
一粒種子可以衍生無量種子,雖然是一個人,也可以去度化、啟發無數的愛心。為了度化別人,必須用心與人結好緣,他才會聽信你的話,而受到啟發。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橋梁的精神
靜思精舍的建築特色之一就是「橋梁」,以「橋梁」來連接兩棟建築物。證嚴上人對常住弟子曾有這樣的期許──希望每個常住都能肩並肩,把背彎下來,學習拱橋的精神,結成一道普度眾生的橋梁,做一個能度化人的修行者,讓眾生都能離苦得樂。
橋梁必須兩邊合力支撐,才能使人通行。慈濟用愛走過五十多年,人間有很多活菩薩,慈濟人用真誠的愛在付出,把自己本身當成凡夫與菩薩的橋梁,身體力行地引導眾生,邁向佛菩薩境界。
希望大家一起來學習「橋梁」的精神──就算人從自己肩上踩過去,也要挺起肩膀,以其堅強的意志及縮小自己的謙卑,來擔當「橋梁」的重任。
(整理、攝影/釋德懋)
【藥草園的點滴日常】修行中的反思與進步
分享.釋德瑔|整理.編輯組|圖.擷取自瑔師父簡報
近期一直在製作「家事皂」,而家事皂與淨皂有什麼區別呢?一般來說,淨皂用於盥洗沐浴,家事皂則專門進行外部清潔,例如清洗鍋碗瓢盆、抹布等物品。
家事皂的外觀有如蘿蔔糕,它是一種「熱製皂」,製作過程需要加熱煮沸;而淨皂則使用冷製法,保留了大量甘油以保濕皮膚,全程中不須加熱處理。
當年,寋師父開始研發熱製皂時,是以木材為燃料。直到移至協力工廠,感恩有食品廠的蒸氣來加熱煮皂;煮製過程,從油和鹼反應開始大約需要兩小時。
煮皂的過程非常有趣,因為我們很注重就地取材,並致力於節約資源和共享。因此使用製作淨皂的模具,讓液態皂降溫後固定成型。
製皂需要非常大的體力和耐心,因為全程都以手工操作。第一天做家事皂時,由於木模加上皂液大約有15到16公斤重。當我拿起來時,感覺真的年紀大了,骨頭變得僵硬,姿勢也不太正確。一時心急,忘了資深師父常提醒我們:「拿東西要蹲下來,要保護自己」,果不其然,我似乎扭到了!但工作還是得繼續。
結束後,發現自己走路開始有些緩慢,心想:「糟糕,才第一天就掛彩!」由於天氣非常炎熱,加上煮皂時的高溫而中暑。幸好大家不斷地幫我解熱、消暑。
當時,我心中產生了一些煩惱,因為深知上人教導我們不求身體健康,但若身體不健康,就難以履行大眾事。身體不適的苦令我困擾,同時我也意識到,如果自己不趕快康復,會給別人帶來麻煩。
此時,我一直思考著上人的開示,「聽法以後,你們才能夠降伏我們的煩惱。要相信煩惱無明能夠降伏下來,將它去除,讓它一直減少,聽的法不斷入心來。」
當身體不舒服時,就要「放下」;就醫時中醫師說:「哇!師父,你的全身都硬邦邦的,就像鋼弦一樣。」提到鋼弦時,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硬碰硬就很容易斷裂。這提醒了我,身體正在發出警訊:你是硬的,所以做一個動作就很容易受傷。
上人說,我們遇到境界時,要將煩惱轉化為菩提。我開始反省自己,思考自己的功課和煩惱到底是什麼?我想到,硬的反義詞是軟,也就是柔和,而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缺乏柔和。既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就應該採取行動來改善,這也是我們聞法的重點。所以,上人說眾生的煩惱,實際上是藏著佛法的真諦。(整理自20240627志工早會分享)
【閱讀靜思】《孝的真諦》導讀
撰文/紀孟賢
《孝的真諦》
作者:釋證嚴
出版者:靜思人文志業有限公司
適合閱讀者:學生、教師、社會大眾
禮者理也。理是社會所遵循的道德規範,唯有依禮盡孝,方能提昇自己的道德修養,守持妙法,保護善心。如果沒有誠正意正之心及恭敬的言行來對待父母,就和畜養犬馬無異,也就談不上盡孝了!
《孝的真諦》一書,是證嚴上人從自身的經歷,引出了對「孝」的看法。書中引用了非常多真實的故事,來說明孝的真諦與如何行孝的方法。
全書依內容共分為三卷十章。
卷一「眾善之緣」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說明了生命是無常的,必須珍惜父母健在的時候,好好對待。俗諺云:「吃果子,拜樹頭」,做人當飲水思源,不可忘本。唯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如何發揮愛心。倘若不懂得奉養,敬愛父母,即便是布施行善,也只是博得虛假的名相,並非是根本之善,唯有發自內心至誠至善之心,方能行大孝與大愛!
卷二 「以孝傳家」
《父母恩重難報經》說:「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詩經 蓼莪》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此深切地說明父母養育子女的辛苦與勞累,讓人憂傷。父母養育子女的慈悲心就如菩薩心一樣,其恩德如蒼天一樣寬廣,無邊無際。所以為人子女者,當把握時間,愛護自己,善體親意,禮敬雙親,以報親恩。
《長阿含經》云:「念護心意,孝敬為首,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佛陀教導當以「法」保護好善念,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不破壞長幼有序的人倫道德,如此,家庭才會興旺,社會才會祥和!
卷三 「大孝天下」
《孝經》裡所謂的大孝,是在顯親揚名,在兼善天下,而大孝之心,即大愛之心。行大孝,不僅是孝順自家的父母,還要善待普天下的長者,以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
當今世代,文明國家生活優渥,父母寵溺,孩子違逆,早已喪失了敬老尊賢的美德。為挽救時弊,當積極推動孝道,提昇人倫道德的觀念,以奠定家庭和樂,社會安定的基石。進而服務社會,做利益人群之事,並發揮生命的良能,如此定能顯揚父母!
靜思語:時間不停留,要及時把握因緣盡孝,孝順父母不能等,因為人命就在呼吸間。
教之以禮,育之以德
對應法脈: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傳之以道、導之以正
什麼叫做人文?就是「禮」。有禮,不論什麼環境,都會感覺到和。「禮之用,和為貴」,彼此用禮,才會有和的寶貴。
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假如能好好地教育,使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以禮相待,人與人之間就會互相尊重敬愛,這不就是待人之道嗎?有這樣的待人之道,到哪裡都是被愛的,能愛人又能被愛,就沒有敵人;沒有敵人的人生,到處都是平安,所以人與人之間要用之以禮。
多少社會的動盪,多少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都是因為無禮。若「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也不順眼」,很快起衝突,就是缺少了禮。
教育就是希望教出文質彬彬的學生,從小就要教他以禮待人的道理。到了青年時代,高中或是大學的階段,就要教他們明禮節、懂義理;若他們能夠知道什麼叫做禮,什麼叫做節操,就會懂得人生深奧的道理。
學校應該都要有「禮義廉恥」這四個字,教之以禮、育之以德,讓每一位學生都懂道理、懂道德,這樣人生的方向就不會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