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立志弘願行大道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馬來西亞張麗慧師姊,因孩子就讀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加入大愛媽媽的行列。)
這種下定決心,就是「志」。志,「心」的上面是「士」,就是女士或紳士,這是高貴的稱呼;「士」字下面還要有個「心」,當志工就是心心念念,付出無所求、不求代價。
在辛巴威,因為乾旱,朱金財居士長年在那裡,不斷不斷為他們開水井,一口井可以供應一個村落,他已經開了將近五百口,還要繼續開。水是大地人間的大生命,大地沒有水種不了五穀雜糧,人沒有水無法生存,所以他的智慧,總是去做「開井人」。
我也說過這樣的譬喻。我說我願意做一個「掘井人」,要一直挖,挖到了水脈,讓它湧泉起來,這就是我開始要做慈濟時所立的心願,在任何一個地方,期待為他們「挖井」。
所以,只要有一個慈濟人在那裡,就有多少人能得救,因此需要更多的慈濟人;大地要挖井,人間要招菩薩,這樣的人間苦難,就可以慢慢慢慢,轉貧為富。
(印度菩提迦耶甘滿季在慈濟志工的關懷與鼓勵下,他不再乞討,並成為志工助人。)
(就像甘滿季)本來他都是坐在地上,等待遊客、朝聖者從他面前經過,期待善心人士可以丟幾個銅板給他,現在他原本向上的雙手,已經向下,努力走入慈濟;同樣一個人,短短的時間翻轉過來,變成了大大的(發)心,從過去悲苦的臉相,現在展開了笑容。
(2023.6 智利,連日暴雨造成河川暴漲,中部地區發生嚴重洪災,淹沒許多村鎮及農地。2023.2.13 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慈濟志工帶動社區民眾淨灘,帶走超過150公斤的垃圾。)
心裡總是天天記掛著地球被破壞,這真的是很悲傷,我們要多用心啊!立志保護大地,這才是智慧。這樣的智慧就是要起菩薩心,有了智慧也要去行動,有智慧、能行動,付出無所求,這個叫做菩薩。菩薩行大道,就是「摩訶薩」,「摩訶」就是「大」;菩薩摩訶薩,就是發大心、立大願、出大力。摩訶菩提叫做「大道」,我們立下志願,那叫做菩提大直道,很簡單能夠走。
我們要發心,將這條大直道繼續鋪,後面的人會越跟(隊伍)越長,讓人間菩薩大招生,越來越多。
(人間菩提20230629整理/編輯組)

【365天.天天靜思語】忍的學習
娑婆世界堪忍事多,人生在世,要忍得住一切橫逆。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有不同的見解,因而會產生人我是非等問題,造成許多煩惱,要克服這些困擾,就必須學習──忍。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深諳處世妙方的山蘇
靠著小鳥的媒介及樹上的青苔,山蘇在這樹上安身立命,為靜思庭院的景觀增加原始之美。聽說只要兩者依附相處和諧,氧氣可以互補;這麼說來,山蘇深諳處世妙方哦。
(整理/釋德懋、攝影/古亭河)

 

【靜思在人間】讓落葉歸塵~一個二十三年的長情故事

文.林純霞(花蓮)|圖片來源.簡報擷取畫面
資料提供.顏婉婷

8月27日,慈濟馬來西亞吉打分會劉旌坤(濟旌)執行長,帶領當地志工一行五十餘人回到靜思精舍尋根。在上人會客室,他們回眸來時路,分享溫馨故事。
其中,簡報標題為「寄託十一個來自天上的思念與期待」的長情故事,不禁讓與會者傾耳細聽。這是一則二十三年前發生在馬來西亞蘭卡威海域的沉船事件,慈濟志工一路以「愛與尊重生命」的態度,綿延相繫二十三年。

慈濟志工以愛與尊重生命的態度,持續關懷馬來西亞蘭卡威海域沉船事件。

牽起與佛國子民的因緣
「兩張證件、一通電話,牽起了吉打慈濟志工與佛國尼泊爾子民的一段因緣。」志工莊菀佳,也是腎臟專科醫師的她,娓娓道來經過八千多個日月的故事起源,而且至今還沒結束……
2001年5月初,時任吉打聯絡處的負責人劉秋安(濟心)接到來自莪占必叻地區慈濟志工葉梅花的電話,告知雙溪鉛縣政府醫院有兩具停放了逾兩個月的大體無人認領;這兩具大體,也是沉船事件的罹難者。正因為這一通電話,啟動了慈濟志工不忍的悲心,隨即展開一系列的善舉。
由於大體身上帶著佛教徒證件,醫院當局徵詢當地華人社團意見,是否可以為他們處理身後事。為了深入了解這起事件,劉秋安與其他兩位志工專程到事發地點的蘭卡威警察局了解詳情。

劉秋安(右)接到葉梅花(左)的電話,牽起吉打慈濟志工與佛國尼泊爾子民的一段因緣。

根據警察局的檔案資料,才知道原來這起船難事件,總共有十四人不幸罹難。這起發生在2001年3月6日凌晨的船難,係因一艘由兩位泰裔掌舵,從泰國南部出發的小漁船,滿載了24位分別來自巴基斯坦、緬甸和尼泊爾的客工,準備偷渡到馬來西亞境內。
途經蘭卡威附近的巴雅島海域時,突然遭遇狂風巨浪的襲擊而翻覆沉沒。其中十二人漂浮了逾十個小時後,幸運的被一艘經過的渡輪救起。而其他的十四人則下落不明,搜救隊經過四天的搜尋,最終發現他們都已罹難。
十四位罹難者當中,三位是巴基斯坦籍回教徒,由醫院當局以回教儀式殮葬。另外十一位則是尼泊爾籍,因為其中有兩位隨身帶著佛教徒證件,因此被斷定為佛教徒。為了尊重他們的信仰,醫院當局暫時沒有處理,希望慈濟可以為他們處理後事。
「劉秋安師兄回顧從警察局出示的檔案照片中,見到十一具遺體大都已腐爛、浮腫,面貌殘缺不全時,仍禁不住淚下!」莊菀佳轉述道。
由於蘭卡威醫院的停屍空間有限,因此十一具遺體分別被置放在蘭卡威、玻璃市、日得拉、亞羅士打和雙溪鉛五間醫院。

志工親力親為,處理身後事
馬來西亞分會志工決定為這群不幸罹難者辦理身後事。警方的准證在兩個星期後發下來,慈濟志工討論後,決定在五月二十四日為他們舉辦一場莊嚴的喪禮。
由於這起意外事件受到各大報章報導,並引起公眾矚目,加上遺體數量之多,志工也非常擔心處理過程中出現紕漏。「當時是吉打分會成立四年,這也是成立以來首次承擔如此艱巨的任務。」莊菀佳接著說:「感恩馬來西亞分會葉慈靖師姊、郭濟航師兄等資深志工的指導與鼓勵,大家將悲心化為勇氣,一起為尼泊爾客工以最虔誠、尊重心來為他們辦喪禮。」

屍空間有限,11具遺體被分置在五間不同醫院。

志工提前一天(2001年5月23日)先安排停留在蘭卡威醫院的四具大體入殮。再由托運的漁船工人合力把棺柩從蘭卡威碼頭扛上漁船,由海路運至玻璃市港口碼頭,再運到馬來西亞亞羅士打縣的尼可羅塔南傳佛寺的治喪處。
這個治喪處,志工先前已洽借及布置完成。「當天天氣不佳,中途波浪洶湧,細雨紛飛,導致船隻延遲抵達。當漁船抵達玻璃市港口碼頭準備靠岸時,又剛好碰上退潮,船隻無法平穩靠岸。眼看天色已暗,托運工與志工合力把棺木架上梯架,我們奮力把四具棺木送上岸。」透過簡報中的照片及莊菀佳的述說,讓與會者一起回顧這段歷史,令人動容。

沉船事件受到各大報章報導,並引起公眾矚目。

隔天早上,志工分頭前往另外四間醫院辦理領取遺體手續,為他們入殮後,送往亞羅士打縣的尼可羅塔佛寺的治喪處。「志工黃錦才(濟全)當時才新婚第三天,也不避忌諱來幫忙扛棺木。」莊菀佳說。
十一位往生者的棺木陸續運抵,整齊地並列在治喪處。志工們在布置靈堂時的用心,感動了壽板店的工人,隨即自動加入幫忙。
米色布幔的靈堂前,十一副棺木整齊地排成一列。敬奉著西方三聖的香案上,擺放了鮮花、水果和福慧燈。佛號聲悠傳揚誦,靈堂顯得一片安詳莊嚴,志工們一心一念祈願亡者皆能靈安入息。
治喪當晚,除了百多位來自檳城、吉打和玻璃市的慈濟志工前來助念外,當地的各道場法師帶領了百位佛教信眾也前來誦經祝禱。

在聲聲佛號祝福下,為蘭卡威醫院的四具大體入殮封棺。

虔誠的佛號聲中,慈濟志工為十一位往生者扶靈,送他們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當棺木一個個送入火化爐的那一刻,大家心頭不禁惦念著他們遠方的家人,是否知道他們的親人已離開人間?或是依然還在遙盼著他們早日回家團聚?」
火化後,志工尊敬地跪著為亡靈撿拾骨灰入甕。「希望這一程的陪伴,能代替遠鄉他們的家人,遙寄思情。期許有朝一日,這些骨灰都能被家鄉親人接回,所以靈位一直沒有封閉。」莊菀佳轉述著志工們共同的心思。

志工黃錦才(左三抬棺者)當時才新婚第三天,也不避忌諱來幫忙扛棺木。

祈願!圓滿最後一哩路
事隔二十三年,骨灰依然等待親人來認領……
時間會沖淡記憶。隨著時間的流逝,這起事件早已消失在大家的記憶中……只有「藍天白雲」的身影,從故人到新面孔,每一年依舊會準時出現位在武吉檳榔地區的支提耶南佛寺骨灰塔。

佛號聲悠傳揚誦,靈堂顯得一片安詳莊嚴,志工們虔誠祈願亡者靈安入息。
即使事件隨著時間逐漸被遺忘,但慈濟志工每年仍出現在武吉檳榔支提耶南佛寺骨灰塔。

「每一年的清明節,志工們都會以親人身分來到此地,拜祭祝禱亡者靈安。慈濟情一直都在,二十三年如一日。」莊菀佳悠悠地說。


「當年,第一批主責祭奠的志工中,幾位雖已相繼往生,但每年的祭拜從不中斷,由其他志工繼續接力。已故志工謝寶蘭(慈玦)生前,每一年都會親手製作糕點帶往祭拜。如今故人雖已不在,新人仍接棒承擔。」雖然志工們與罹難者素昧平生,但只要慈濟在,情與愛一直都在。
今年的清明節,志工如常前往祭拜。志工們以虔誠的心,告訴他們:「在證嚴上人的呼籲下,星馬慈濟人已經來到了你們的故土,要幫當地貧困鄉親們翻轉人生。期許往後佛國子民不需再冒險,飄洋過海來到異國他鄉討生活了!」
「期望有一天,慈濟人的行善地圖可以將你們的骨灰『返歸故里』。」這是慈濟馬來西亞吉打分會志工最大的心願!
?

證嚴上人《三十七道品講述》──七覺支之「精進覺分」

一粒種子放到土裡,必定要依靠種種的緣,陽光、水分都要具足;若種子缺少陽光、空氣、水分,只有土地來當它的緣還不夠。修行也是如此,修行的心態和日常行動一定要結合,不只是拿著念珠念佛,也不是每天穿著海青在佛前叩頭、禮拜,就叫做修行;真正的修行,應要好好洗滌心地,時時合於法、合於道。
什麼叫做「合於法、合於道」呢?就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舉止動作,都心行一致,對人的聲形、臉色,常常表露溫柔的態度。常常保持微笑,不論認識不認識,都要先向人打聲招呼,親切和睦的態度,就是待人之道。對人說話要輕聲柔和,表示我們內心的修養,不要念佛念得很好聽,對人說話卻很難聽。念佛念得很好聽,佛聽了當然很歡喜;但是對人說話說得很難聽,人就不高興。所以念佛念得很好聽,倒不如說話句句都能入人心,能夠利益人,才是真正在修口業。
對人要慇懃多幫助,不是只動口;大家做得很辛苦,自己卻一點都不肯付出,見人苦而己受樂,就不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