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弘法利生度有緣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我們要勤精進啊!精進在為人間,哪裡有苦難,哪裡就有慈濟人出現,趕快扶他一把,讓他站好、站穩,不要倒下去。這都是期待天下平安,人人可以安和過生活,所以我們更需要有國際觀,將愛的能量普及人間。

人間祥和、有福 就能消弭災難

人間有愛,心就會淨化;人心淨化了,才有那股調和的氣。我常跟大家提起的「那股氣」,是要很祥和的氣;人人心中有愛,任何角落就有祥和的氣氛,那是真正的「福氣」。
期待人人每天都要有祥和的氣、福氣。這祥和的氣,需要人的修養;人人有修養,氣就很祥和;人人有愛心,造福人間,福氣就大。只要每個人分毫的愛,合起來,就是大愛。
是啊!大愛在人間,人間祥和、有福,就消弭災難,這是非常正確的道理。這真的需要有正知、正見,立足在人間。人生苦難偏多,看看普天之下,多少國家在動盪中?多少國家因為氣候變遷,日日受地、水、火、風不調和的天災?

海地天災人禍多 宗教調和齊救助

在地球上,天天都有人在這樣不調和的氣候裡受災、受苦難。因為視訊發達,跟我們有在互動的國家,我們會很快速接受到了訊息。
想到海地,真是苦!本來國家就很窮困,社會治安不好,多少年來,又是災難偏多;我們知道了,開始去幫助救災,也已經二十多年了。在當地,我們跟其他宗教很調和,我們給他們物資,他們提供給我們人力。在海地,為苦難人、窮困人,也算有了部分的幫助。
但是一直都感覺到很無奈,因為他們的社會一直在動盪,搶劫、放火等等,都一直在發生。要等到何時才能聽到,這個國家的人民能過得平安、生活安定?我是真正地很期待。
人人本具有佛性,佛法需要發菩薩心,千處祈求千處現,不管在哪裡,期待人人都是菩薩。不論是基督教、天主教,他們也是要不斷地弘法、佈教、傳教,才能啟發人的愛心。

善用科技傳法 就是度化眾生

人間很需要佛法,因為佛法能淨化人心,它不分宗教,總是為天下眾生拔除苦難,所以愛的能量更廣、更開闊。我們在慈濟,有很好的媒體,可以很快速地透過視訊,知道很多事情,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要更積極、精進。
尤其是現在,人人手上都有手機,可以時時分享給朋友、親戚。菩薩廣度有緣人,有緣,他就會打開來看;感動了、接受了,一傳百,百傳千,這就是弘法利生。
只要慈濟人願意發心,哪怕是同樣的訊息,只要人人動一指之力,只要一念之心有愛,接到了好話,就一個動作。即使是很多人給同樣的訊息,或許一個人傳的不想看,二個人的不想看,一大群人傳來同一個訊息,也由不得他不好奇去看一看。只要有一分能動他的心,有緣人牽得起他的心,自然就是度化眾生。
(人間菩提20230604 整理/魏玉縣)

【365天.天天靜思語】妙用潤滑劑

心靜就是為歡喜的人生打通一條路;接著引入清泉,好好將烏煙瘴氣的心靈清掃一番。清掃要有工具,工具就是「慈悲、忍辱 」,能慈悲愛人就能接納別人的缺點,不會動不動沉不住氣;能忍辱顧全大局,就有韌性在人際中做一瓶「妙用潤滑劑」,使人我關係和樂美好。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十六)
六度萬行,忍辱最大力,
吞下、化掉,轉煩惱為菩提
六大片的玄武岩鋪在這裡,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萬行。六度中「忍辱」最難做到,古德有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也就是說人「一念瞋心起」時,就立刻變得蠻橫不講理,是非莫辨了。而對治「一念瞋心起」的良方妙藥就是「忍辱」。能夠忍辱的人,才能保持自己的光明德性,不致被瞋恚心所破壞。忍辱是成就菩薩道業最妙的法門。
永嘉大師證道歌:「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我善智識,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此段蘊含無限的忍辱妙諦。
六度是用功道業的方法;萬行是對六度的實踐,投入人群,應眾生根機,配合社會背景來發揮每個人的良能。也有佛教宗派以四弘誓願來概括萬行:「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
六度(每度除一種業障):
布施:指把自身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物的布施 (財布施)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法布施)和信心的給予(無畏布施)。布施能除去貪慳。
持戒:恪守戒律(如五戒、十戒)等。另外捨己為人的精神也算是持戒。持戒能除去惡業。
忍辱:不把任何對自己或教義的侮辱或攻擊放在心上,坦然面對苦難,以及培養耐性。忍辱能除去瞋恚。
精進:簡而言之,就是勤勞地修行。精進能除去懈怠。
禪定: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
般若:為暸解空性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故部分講論以智慧取代般若。修行般若以破除無明和愚癡。
(整理、攝影/釋德懋)

【靜思在人間】《戒定慧——靜思語的智慧》序二 巧手演繹十方事

寫在前面:
關於《戒定慧——靜思語的智慧》手語書,接連看完推薦好文,相信大家意猶未盡吧!今天,我們來看看另一位重量級人物的專文推薦。
等等,在這之前,先問一下,大家還記得二○二○年三月十二日發生了什麼事嗎?那日疾管署疫情記者會上,BBC記者全英文提問,陳時中部長身後的手譯員在現場並無中文口譯員的情況下,零時差直接「手譯」解碼,自此被臺灣各媒體稱為「神級手譯員」——他,就是下面這篇推薦文的撰稿者——李振輝老師。
在國慶日慶典或立法院,長年擔任手語翻譯的李振輝老師,也是《戒定慧——靜思語的智慧》一書手語部分的最終審定者,一起來看看他與慈濟、與「靜思手語道靜映師資團隊」,以及與本書的因緣吧。(文字/顏 莉)

圖:靜思人文出版處
文:李振輝(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手語翻譯專業督導)

巧手演繹十方事

二○一三年四月八日,第一次踏入松山火車站旁的慈濟臺北東區會所,面對這十數位多年來「大多數曾教過也見過、有的沒教過也沒見過」的師姊們,怕生的我著實忐忑,尤惶恐於眼前慈濟會所的莊嚴浩瀚,豈容我這化外之民恣意班門弄斧、毀人清修?然而,一開門見著了慈眉善目的靜映老師,她領引著認真專注的諸位師姊們,當下一陣喜樂,頓覺一切豁然,就此開展我這難得的慈濟因緣。
從事手語翻譯及教學,是我這法律人一生中最重大的意外,而與師姊們的接觸,更是意外中的意外,卻也是人生中收穫最為豐厚的一段。因著手語,末學得以進入慈濟殿堂,才能一一理解上人的教示,因為教學備課之故,無一不需仔細推敲、解釋,才能精確地轉換成合當的手語,其重點不僅在於字面的認知與內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慈濟文化的傳承與推廣。


師姊們大多長我數歲,靜映老師對於手語的投入時間早我數年,正所謂「教學相長」,末學文字理解能力再好,若無師姊們的詳細指引,誠難真正了解慈濟大愛的普世價值何在,也無法在教學上獲致精準而深刻的效果,感恩上人、感恩靜映老師、感恩諸位師姊,讓我收穫滿滿,也讓手語完整而真實地傳播出去。
執教手語三十餘年來,所見群眾形色各異,但有心者凡幾?然而在慈濟,最難得的是,即便諸位師姊們早已在各地執教多時,其學習態度之認真、治學方法之嚴謹,是我執教多年來所僅見,且最為敬佩的一群,此亦正是慈濟人慈悲喜捨之心與誠正信實之度的展現。在這裡,我看到了所有善的循環與美的流轉,把手語學好,並給會眾正確的指導,日後必能造福更多聾朋友們,讓他們確切知道上人的教示與經典上的真義,而不只是如手語歌般初淺的演繹而已。走筆至此,不得不說一句:「師姊們,慈濟有妳們,真好!」
手語是純然視覺的語言,而欲將上人的靜思語由聽覺語言中完整到位地轉譯出來,著實不易,手語用字與句讀整合之間,得歷經無數次的修正與琢磨。感恩靜映老師與師姊們十數年來的努力,《靜思語》手語版終將付梓,對此著作,末學著力棉薄至微,除了感佩大家的慈濟奉獻精神之外,得此殊勝因緣為此書作序,備感榮幸!
深切期待以手語作為聽聾之間的橋梁,讓聾朋友們藉此手語版的「文字」與QR code 影片教學,得以共享大愛、同受法喜;而上人淺白入裡的教示,深信亦能澤及諸聾友們,更希望能啟發後進求知若渴之心,共創長情大愛之境!若此,則「手能生橋」之日,必將到來,必得實現,思及此,末學只能感恩再感恩。
謹以此文,獻給最最敬愛的「靜思手語道靜映師資團隊」。

彩繪人生
圖文.陳美羿

承蒙旅居加拿大的梁玉燕,在她的新書《真心成藝 幸福加溫》分享會時,送我一套畫冊和畫具。因為她知道,我想讓九十五歲的媽媽,也開始畫畫。
媽媽日漸衰老,竟日只能待在四樓的屋子裡,度日如年。如果她能拿起畫筆,畫她心中想說的事,多少可以打發一些時間。


端午節前,我回家看媽媽,拿出畫具邀媽媽來畫畫。果不其然,媽媽說:「我只會拿鋤頭和鍋鏟,我不會拿筆。」
弟妹吉子拿一塊板子架在助行器上,當作桌子;我拿出畫冊、鉛筆、畫筆和水彩;妹妹拿來一杯水。
我說:「我們來畫一朵花。」然後率先畫一個圓圈圈。
「美珠,來!你在圈圈外再畫一個圓;吉子,你也在旁邊畫一個圓。」
兩個人畫好了,我跟媽媽說:「女兒跟媳婦都畫了喔,現在輪到你了。」


媽媽笑起來,用顫抖的手,畫了一個圓。接著又畫一個。
「媽媽犯規,一個人畫一個,你怎麼畫兩個?」我故意假裝埋怨道。
大家都笑起來。
好!開始著色了。我用畫筆沾了水,挑一個淺橙色的,把花心塗滿。接著妹妹、弟妹也選了自己喜愛的顏色把「花瓣」塗滿。媽媽挑了紅色,她還是一樣,一個塗滿,再塗一個。沒有幾分鐘,一張四個素人「畫家」共同創作的畫,就大功告成了。我在畫紙下面,寫上媽媽、妹妹、弟妹和我的名字,並押上日期。
這張家庭「處女作」到了張鈞翔老師那兒,備受讚賞。他說,老媽媽有女兒和媳婦陪著畫畫,真是好福氣。


「花心像一張桌子,旁邊的圈像家人,這是幸福的圍爐。」老師又解讀:「如果在花心上加上眼睛、鼻子、嘴巴,就像一個捲髮的女孩……」
張老師二十幾年的「樸實藝術」教學,大部分都是子女帶著長輩去畫畫。許多老人家從中增添了生活的樂趣,也療癒了身心的不適和不快。
六月下旬,我帶小阿姨去彰化,參加張老師的課程和玉燕的新書分享,我希望以後住得近的兩個老姊妹,可以一起畫畫。
「幾年以後,有機會,我也要幫媽媽和姨媽開畫展。」此話一出,博得大家熱烈的掌聲。
昨天在整理櫥櫃,赫然發現我多年前在精舍,春節「彩繪竹筒」時的作品。我畫得很簡單,也沒有寫靜思語。
我寫的是宋朝晏殊《浣溪紗》中的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十幾年了,我的彩繪還在;而這兩句詞,一千多年了,人們也還在傳唱。但是,花會凋謝,人也會凋零。
我期望親愛的媽媽,能開始畫畫。有精神的寄託,也彩繪她的暮年。

證嚴上人《三十七道品講述》──五力之「慧力」

慈濟委員共同的心聲,就是「心悅意清」,心滿足就快樂,被幫助的人,可以妥善得救;幫助人的人,心當然就很清。
「聖人演法,慧常樂行」,聖人出現於人間,說法教導眾生,要教人就要講法,法由聲出,聽聲而吸收法理,就是「演法」。以前的賢人、聖人,將心得教導後學,我們隨從他們的教法,可以知仁、知義而懂禮節;現在的年輕人,離開賢與聖很遙遠,已經失去尊師重道的精神,實在很可惜!
學佛一定要尊師重道,尊重賢人聖教,才能受用,才能傳承、延續教法,學佛就是要求智慧,智慧由自己的深心發揮出來,稱作「樂行」。「樂行」就是歡喜去推行,不只是學來念、學來說,而是邊說邊行,才是「慧常樂行」,學佛若沒有應用,沒有化為行動,智慧也不能成就力量。五根、五力的道理源自四念處,若能將五根、五力、四念處、四如意足、四正勤,這些道理瞭解清楚,甚至去實行、去推動,才是真正學佛的弟子,就是「可謂好學也已」,是好學的人,真正有求道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