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聚善造福致祥和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志工善力 無法精算

慈濟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來自企業界,對數字精打細算。有一天他告訴我:「師父,慈濟人對社會的付出都是自掏腰包,不求回報。否則,若以每小時基本工資超過一百八十元來計算,您這樣就與人家算不清了。」
的確如此!每一位慈濟人都是自願出錢出力,付出無所求。單就環保而言,從一九九○年我在臺中新民商工,以「用鼓掌雙手做環保」號召慈濟人投入以來,至今慈濟環保為社會付出了多少?真的是算不清、無法計算。
慈濟的環保理念已在國際間扎根實踐,慈濟人積極在當地推動力行環保,間接帶動起社區的環保意識與建設。
正因為環保成果如此豐碩,也促使聯合國多次邀請慈濟參加會議,向世人分享慈濟環保理念,展示環保志工如何回收、分類,並將仍具使用價值的物品進行整理、修繕,再以全新面貌免費提供給經濟困難的家庭,讓他們能夠獲得乾淨、耐用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改善生活品質。
最近在臺灣,許多慈誠、委員用心投入輔具回收,輔具回收後,還要仔細清洗、細心修繕,之後再送去給有需要的家庭使用。有些弱勢家庭的孩子缺少書桌和文具,志工到環保站尋覓回收來的全套書桌,細心整理得乾乾淨淨,再趁著每月家訪時送達。對正在就學的孩子們來說,這些物品來得及時,真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菩薩招生 凝聚福氣

感恩慈濟團體有這麼多人才,願意放下身段、彎腰回收物資,讓可用的資源重拾物命,可以滿足困難家庭的需要,對社會發揮很大的效用。
在慈濟,我們所接觸到的正是真實法。有些人進入慈濟、認識了佛法,了解因緣果報觀後開始身體力行付出,將種種不好的習氣,轉變成很有修養的教育,這就叫作佛法教育。
聽到他們說,「感恩師父,讓我們做得很歡喜。」這分惜福、修福的付出,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歡喜」,更重要的是啟發了人人本性的良能,知足而願意造福。付出之後,所得到的「法喜」,正是菩薩精神的展現。
做慈濟,付出同時修養自我身心,這就是修行。期待各位用心「菩薩招生」,讓人人相互吸引,共修福業。「福」是一股氣,所以叫作「福氣」。當人心淨化,人人造福,社會自然充滿福氣,則天下人間就能祥和平安。
(人間菩提20230711整理/洪淑芬)

【365天.天天靜思語】覺悟的有情人
能透徹世間萬物的生滅無常,就能看開放下一切!看得開的人,就會「應用」其所有,忙忙碌碌的做菩薩;看不開的人,只會「享受」其所有,庸庸碌碌的過一生。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覺醒的心──相思枯樹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世事無常、人生如夢,誰能自大夢醒來?誰又能於醒後不再作夢?唯有捫心自問──是否空思夢想?是否利益人群?若能勇敢面對苦空無常的人生,自我警覺、攝持心念,力行正道,實踐真理,讓生命發揮真正的意義,就能成就光明清淨的人生!
位於靜思果園後方的兩株相思枯樹,是大捲尾先生的家,大捲尾有二個孩子。每當黃昏,德和師父散步路過此地,一定向著樹頂大聲呼喚:「烏秋!烏秋!你跟你兒子好嗎?」大捲尾一定拉著脖子伸縮兩下說:「啾!啾!」(很好,謝謝!)和師父:「保重啊!」「啾!啾!」(感恩關心)……
(整理/釋德懋;攝影/古亭河)

【法在日常】隨順如月有盈缺
文.釋德澡

 勤勞作務,體悟「挑柴運水無不是禪」的心境風光,專注於當下。妙法就在日常生活中。

鈴鼓的敲擊需深沉有力,才能迴盪於主堂的大空間中並產生共鳴。(攝影鄭素月)

鈴鼓,也就是寶鐘鼓,為佛教道場的法器,由小型的鼓與鐘組成。在大法會中舉足輕重,地位與維那所持的引磬、悅眾所持的木魚平齊。
學習法器到了中階課程,就是鈴鼓,其特殊之處,在於雙手並用,右手敲鼓,左手敲鐘;其重要角色,乃進階到悅眾與維那的基石。

鐘、鼓、木魚、引磬是佛門的基本法器,執持法器唯有勤練,別無法門。(攝影黃筱哲)

敲打鈴鼓,除了像敲木魚所要求的,敲出深、滿的感覺之外,靜思精舍法器教學窗口德倍師父說明:「還需敲出張力,才能在主堂的大空間中迴盪,產生共鳴感。」這般的氣勢,可以提升道氣,另有精神鼓舞的作用,讓法會大眾梵唱時,全身細胞都振奮起來。
雙手並用,本就不簡單,還要敲出張力感,除了下功夫勤練,再練、再練,別無他法。

「隨機隱顯,自無增減」,光亮可遍照大地,對世間萬物不離不棄。(攝影周幸弘)

第一步先熟背「九鐘十五鼓」的口訣,及持鼓棒的指法。敲打的柔軟度與熟練度,是通過考試的必備條件。同為法器教學窗口,負責指導鈴鼓的德念師父說:「敲出飽和、有節奏、有氣勢的『九鐘十五鼓』,就是學習成功的一半。」
從鈴鼓輕重節奏中,也能聽出端倪。執持鈴鼓多年經驗的德穎師父即說:「『明鐘暗鼓』的輕重分明,就是其中的撇步。」

晨光中的露珠,在無人察覺的角落閃耀,象徵微小的力量也能散發溫暖,體現「微塵人生,奈米良能」的智慧與慈悲。(攝影陳李少民)

聲音起落 能顯能隱

何謂「明鐘暗鼓」?「明」指的是該表現的時候表現;「暗」則是該縮小的時候縮小。能顯、能隱,輕重、大小聲分明,讓鈴鼓的起落,有時像氣勢磅礡的軍隊,有時像輕柔的雨滴落下。
二○一○年三月二十八日,上人詮釋《法華經.序品》:「寶月菩薩,月能『隨數盈虧,自無損益,菩薩之道,隨機隱現』。」月亮依軌道運行,於農曆初一、十五現出盈虧。寶月菩薩譬如月,隨順眾生根機,有時擴大像圓月,讓月光普照在人間;若時機尚未成熟,則縮小自己。

寶月菩薩如月,隨眾生根機,或圓滿普照,或隱而不顯。(攝影釋德勴)

「這就是隨機,能顯、能隱。」上人同時教大家要能屈能伸:「在人群中,當眾生需要時,我們就要放大,讓對方時時感覺到我們就在身邊,讓眾生有所依靠;若是眾生有所展現,我們就要縮小,讓他發揮所長。」這就是「隨機隱顯,自無增減」,光亮可遍照大地,對世間萬物不離不棄。
鈴鼓「明鐘暗鼓」的特性,就如寶月菩薩,需要它時,挺身而出,發出鏗鏘、飽和、明亮之聲,震撼、鼓舞人心;時而成為後盾,輕聲隱身,能顯、能隱,呈現法器的道氣之美。
猶如寶月菩薩的慈悲、智慧與謙卑,上人永遠將苦難眾生擺在第一位,努力翻轉他們的人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創立慈濟近一甲子,上人將所有的肯定與光環歸於全球慈濟人,覺得自己沒有做什麼。
不論在什麼境域,不增不減,因為上人只有一個使命──救濟眾生。「微塵人生,奈米良能」,這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功夫;縮小自己,即使在無人看到的地方,依然能展現一分真實的力量,一股令人溫暖的軟實力。

【聞思修】一針一線 縫出福因
文.劉欣盈(懿紹)

「師父真厲害,看一眼,就知道我做錯什麼事。」當縫紉機的線突然斷掉時,師父很快發現,原來我在換線時忘了把線掛在架子上了。
我不禁隨口讚歎,師父卻謙虛地說,如果縫紉機使用了四十年,也能達到這種程度,並以自己學騎腳踏車的經歷來勉勵我們,學習新事物只要勤加練習,任何事情都可以從不會學到會。

德佩師父(左)為德澍師父示範針縫方法。(攝影釋德懋)

針線中領悟人生

縫紉,我從最基礎開始學習。先以縫紉機在紙上反覆練習直線和曲線,控制速度並保持線條的整齊。接著,開始縫製僧襪的底部,不滿意的部分縫了又縫,透過來來回回的過程,鍛鍊自己的耐心、毅力與眼力。
縫製蠟燭袋時,師父兩三下功夫便完成了,我卻花了很長的時間。縫縫拆拆,最後幾針,擔心踩下去會超過原定位置,只好手動操作,全神貫注地盯著針線,戰戰兢兢地踩踩停停。有時針線「跑過頭」無法退回,只能繼續往前縫;人生也是如此,無法回頭,只能一直往前走下去。
接著嘗試海青袋的縫製,內心非常歡喜,雖然拆了無數次,依然有小瑕疵,但有第二次機會完成師父示範一半的作品,以修正第一次的錯誤。縫紉中的每個細節,無論正面或反面,裡裡外外都要顧及,因此經驗和概念在這個過程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從前衣物穿破了,便棄舊迎新,開始學習縫製後,才知道生活中的一切得來不易,體會製作過程中的艱辛、耗時、耗精神,尤其是看到師父們拿來衣坊間縫補的衣物,上頭有著無數次縫補的線條,讓我更加珍惜自己擁有的每一件物品。惜福,是在生活中身體力行,以及在吃穿用度下功夫。

來來回回的縫紉過程,不僅鍛鍊耐心與毅力,更考驗眼力。 (攝影劉欣盈)

從容面對每一刻

靜思語:「時時存善念、恆持感恩心,知福、惜福、再造福,才是真正的『自我祝福』。」縫紉時,內心有個聲音告訴我要小心讚美。然而,讚美與批評看似不同,卻是一體兩面,同樣會讓人起心動念,讓清淨心受到污染。
猶記得一位師父的開示,不管弟子表現得多麼優秀,師父從來不會讚美弟子。因為讚美會令人生起貢高我慢心,也會讓弟子間產生比較,爭相博取師父的稱讚。對修行人而言,所做的都是本分事,付出無所求,何需讚譽。其實,自我肯定比外在的稱讚更為重要。

善惡因緣需自我覺察,如縫紉需對準線條,心念偏了要及時調整。(攝影潘翠微)

每天面對不同的人事物,內心難免有所起伏。造作善惡因緣要自我覺察,當心念偏了,要趕緊拉回來,如同縫紉要對準線條,無論是直線還是轉彎,隨心控制手與縫紉機,邊走邊調整。
而摸索縫紉機的速度好比修行,太慢,跟不上;太快,容易出錯,不疾不徐才是真功夫。但說得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需要尋找平衡點,步步踏實地往前走。行中道不放逸,也不執著,用功在心上,最重要的是盡心盡力,問心無愧。

證嚴上人《四十二章經講述》─心開運通

很多人問我:「師父,我要怎麼樣運才會通?」我都說:「很簡單,心開運就通,若常常開心,運就通。」
有很多民間信仰的人,年頭要去「蓋運」,年尾要去「謝平安」。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說:「聽說我今年運途很不好,所以就要去蓋運。」「運蓋起來黑黑暗暗,這樣怎麼會通?想得到光明,不是應該點燈嗎?若跑去蓋運,蓋得黑黑的,再去寺廟點燈,這樣怎會有用?」倒不如運不用蓋,燈也不用點,只要時時刻刻點亮心燈。若心門常常封閉關著,裡面沒空氣,光又跑不進去,就會污染我們的心地,這叫做悶氣!
人,稍微有什麼事情,整張臉就「懊嘟嘟」(擺臭臉),不跟人家講話,明明自己的事情,卻好像跟隔壁的人有關係,這叫做遷怒,也叫做生悶氣,生悶氣會悶出病來。心若常常鬱卒,運就永遠不通。縱然遇到多麼多的困難,也要常常自我祝福:「我有信心,一定可以過難關!」

慈濟志工在吉祥月祈福會,帶動社區會眾轉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