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善愛無貪祈祥和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希望人間無病、無苦、無殘、無疾,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應該可以平安無戰爭,就是要淨化人心,讓人無貪念。

人間有愛能互助 四大均安氣祥和

這一念心在哪裡?還是要靠戒慎虔誠地祈禱。人人和氣,天下就會太平;人間不和氣,就是人間多爭端。
其實天地萬物供應給人口,沒有困難。只要人間有愛,可以互相幫助,人人的生活都可以無缺,窮困的人也能平平安安,可以飽腹,安貧樂業,保護好大片的土地,四大調和,大地平安。
只要有人,就可士農工商;大地有充足的水分,不被破壞,氣候不受到污染,地水火風就會很均勻。天氣、水氣、地氣、人氣都能和合起來,這不就是人間天堂嗎?人人行好事、發大願、說好話,不就是人間菩薩嗎?這麼好的人間,實在是沒有理由去破壞。

生生布好因緣 世世一心來相會

每一年的浴佛,都可以看到大家虔誠的祈禱。慈濟人在每個地區,不論是大場的、小場的,甚至有的老人家無法出來,我們還用活動的,把整臺(浴佛)車裝設得很莊嚴,佛像、花排得好好的,緩緩地開出去,方便讓社區民眾、老人家等等來浴佛,這都是慈濟人的用心。
我總是要向慈濟人說感恩,但是要如何說?無法表達,不過我打從內心疼惜與愛。還有,我記憶難忘的,不只是今生事,我發的心願是,生生世世都要把慈濟人找回來,找到這生生世世之緣。我們有那樣的默契、好緣好因,這是佛陀的大道理,叫做「因、緣、果」;而且我們有很大的福報,就是「因緣果報」。
慈濟人布下好的種子,就是「因」,加上我們有生生不息的「緣」,所以每一生世的「果」,一定會相會的。培養這樣的記憶,意識的種子,我們生生世世見面,就會起歡喜心,這就是「一心」。
我們天天的祈禱,大家共同一心,不只是上達諸佛菩薩聽,是普遍的長情大愛。我們生生世世,日日夜夜共同一念心,要創造因緣,去感動與我們有緣的人;見人說好話、說慈濟,發心立願做好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好事,不是靠一個人做得起來,要會合人人的一心。苦難人多,需要普遍的菩薩救拔,才能真正地淨化人心、造福人間。
(人間菩提20230608整理/魏玉縣)

【365天.天天靜思語】人間菩薩招生

要自許做人間菩薩,菩薩是走在凡夫與佛之間的中道,只要放開心胸,菩薩道就是康莊大道,反之,若心量狹窄,路就會愈走愈坎坷難行了。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二十)
廣邀菩薩大招生,自在付出得歡喜
步步修行,步步前進。步道至此,即將展開「人間菩薩大招生」,石板由原來一片一排,變成二片一排,再成三片、四片一排……四片排不下,就以枕木排成扇形,扇形意涵善行,我們撒播種子時不也是扇形撒出嗎?
布善種子遍功德田,菩薩招生,一個一個邀,已經來不及挽救這世間亂象,菩薩大招生要像撒種子,一次撒一把,一顆顆種子,皆成菩提種子……大家相約做好事,人人做好事,才有辦法化濁世為淨土。
(整理、攝影/釋德懋)

 

【靜思在人間】被需要的幸福
分享.馮雅鈴(台中慈院副護理長)

一位罹患口腔癌的患者,由於病情嚴重,必須使用鼻胃管和氣切管,而左邊臉頰也被腫瘤壓迫變形,幾乎完全改變了原本的模樣。
住院期間,我們使用紙筆溝通 ,與他的家人也相處得非常融洽。然而,隨著病情逐漸惡化,他和妻子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儘管患者已逝,但護理人員和家屬仍在病房中留下了一段難忘的回憶和故事。(攝影林孟樺)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一輩子都無法忘懷的夢。夢中的背景是一片白色,而那位患者不再需要鼻胃管和氣切管,腫瘤也痊癒了。他的模樣,就和身分證上的照片一模一樣。在夢的最後,他對我說了一句「謝謝妳」。
當我醒來,不禁感到困惑,為什麼會做這個夢呢?因為他明明還在病房裡。幾天後,患者因病情關係,圓滿地離開了。我想,這或許是冥冥之中註定的緣分。

護理人員無微不至地照護患者,彰顯了護理工作的價值與重要性。(攝影曾秀英)

另一位接受化療的阿伯,因為治療的需要,必須定期來醫院。因緣殊勝下,他住進了我們的病房,而我正好是負責照顧他的人。由於他都獨自一人前來,因此我會抽空與他聊天,為他加油打氣。
有一天,他對我說:「我覺得妳是一個很溫暖的人,因為就算再忙碌,眼神之中也會露出一點微笑。而且妳工作不慌不忙,動作很輕柔,我覺得讓妳照顧,是我的福氣。」
從這兩個個案,我看到了身為護理的價值。

護理師透過溫暖的微笑和帶動,讓病童感受到溫暖和安全感。(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一般人認為,護理工作很忙碌,不建議做這份工作。但我認為,只要在工作中找到自我價值, 發現樂趣並用心去做,相信一定會有繼續下去的動力。
雖說護理師的職責是給予病患和家屬身體及心理上的支持,其實從一些患者的回饋中,我們可以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智商與情商,使自己的護理工作變得更美好。每個患者都是我們生命中的良師,並在互相學習中共同成長。
許多學弟妹會說:「阿長,臨床工作好累,我好想放棄這一切!」但我告訴他們,換個角度想,如果躺在病床上,或者 開刀房中是自己的父母呢?這樣一來,即使再忙再累,也會覺得甘之如飴。
有一句《靜思語》:「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夠有一分功能為人付出,這才是最幸福的人生。」只要我們用心,患者都能感受到溫暖。所以,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整理自2024年6月21日志工早會)

螢火蟲之夢
撰文/陳美羿;攝影/慈濟基金會

近年,上人常常提起「火金姑」,「火金姑」就是螢火蟲。
一隻螢火蟲發出的亮光很微弱;但是一群的螢火蟲,就可以照亮夜空;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一群人合起來,就可以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
上人期許每一隻「火金姑」,發光、發亮。來照路,照亮人間菩薩道……

螢火蟲,夏天夜裡的小精靈,是很多人兒時美麗的回憶。只是現在,生態破壞到讓牠無法生存。「輕羅小扇撲流螢」,只能像天方夜譚一般,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去想像罷了。
小時候住在鄉下,螢火蟲就縈繞在屋旁、草叢間,牠是我童年彩繪最美麗的一抹色彩,也是記憶中最難忘的光點。
曾幾何時,水泥叢林當然沒有螢火蟲,連鄉下林間也不見其蹤。台灣把螢火蟲逼得走投無路,也幾乎要把人逼得走投無路。
最近幾年,在有心人的努力下,花蓮鯉魚潭邊復育成功,每年都可以舉辦賞螢活動。有一年特地去參加,人潮、車潮把鯉魚潭畔弄得像菜市場。
走進步道,在解說志工引導下,人人禁聲,放輕腳步。在薄薄的月光下,往兩旁的樹叢、草叢,尋覓芳蹤。
哇!那裡!那裡!驚喜的輕呼,遠處幾個小小的光點飛舞!唉!在台灣賞螢,真是小兒科。
幾年前,到馬來西亞,友人帶我去夜遊螢河。業者以小船載客,夜航在雪蘭莪河上,河岸兩旁、樹叢裡,盡是螢火蟲。那天也是有薄薄的月光,螢火蟲之多,叫人驚嘆,有的樹上亮晶晶一片,當地人稱之為「聖誕樹」。
「小時候,不明白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就把牠的屁股挖開來看。」朋友說:「現在想想,真是罪過。」
最為驚歎的一次,是在印度朝聖,旅行團晚上到一處鄉下,有一座日本人蓋的小小的寺廟,團友到寺裡敲鐘、念經、祈福,一部分人則在是院外抬頭看星星。
寺院很小,我選擇看夜空。
就在寺院不遠處,有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上面鋪了一層亮晶晶,閃爍奪目的「羅網」。仔細一看,原來是成千上萬的螢火蟲,交織成一張璀璨的畫面,那種絕美,真是讓人「目不暫捨」。
團友祈福結束,見此美景,也都目瞪口呆。我故意埋怨道:都是你們啦!敲鐘!敲鐘!把天上的星星都敲下來了……
一位團友說:螢火蟲很美,你這句話更美。

證嚴上人《三十七道品講述》──七覺支

「覺即覺了,謂覺了所修之法是真是偽也;分即支分,謂此七種法,各有支派分齊,不相雜亂,故名七覺分,亦名七覺支。」
學佛道上,要堅定意志;心意、志願是學佛的不二法門。常有人說:「出家乃大丈夫事,將相難為。」意思就是心念的堅定,匹夫難當。佛陀為了讓眾生堅定意志、毅力,用很多方便法,諄諄教誨、善誘引導,走入這不二法門。
佛陀說從凡夫地走進菩薩的淨土,要用三十七種行道漸進的方法。除了前面所說的五根、五力,還有「七覺分」,「覺」就是覺了,「分」就是分別;也稱為「七覺支」,「支」就是支派、派別;又稱作「七菩提分」,「菩提」就是覺,就是不迷。佛陀慈悲,為我們分析七種日常選擇、運用的方法,希望培養我們能明瞭、能理解、能選擇的精神。
凡夫地就是因為迷、不覺,所以流轉六道,每天受境界誘惑,心沒有定向。要離開迷惑,就要用智慧選擇一條清淨的覺道;除了選擇,還要精進,精進中要能起歡喜心;有歡喜心,就會有正念,自然就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