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法水普施潤蒼生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感恩全球志工在佛誕日舉辦浴佛的活動,讓人看見佛法在人間,而慈濟人間菩薩的形象也很整齊優美。看看在非洲的幾個國家,慈濟種子志工將佛法傳揚至當地,這幾十年來如同在乾旱之地播種,一點一滴絲毫不放棄地用愛心澆灌,終於讓我們看見佛法在那一片旱地生長開花。

刻苦克難播種傳承,愛心澆灌佛法遠播

「法譬如水,潤漬蒼生。」慈濟的種子志工在非洲各國以佛法的精神來帶動,他們身體力行,並且讓我們見到當地志工隊伍也是長長遠遠,在浴佛的活動中,他們一步一佛號虔誠禮敬,這是多麼難得啊!
從莫三比克傳回來的畫面,看見本土志工利用小推車載滿浴佛典禮所需要的供具,他們從很遠的地方推送過來,在那麼多人聚會的場所,只能畫地為殿堂,進入之前要先脫鞋。光從這麼小的動作就可以了解他們「誠意方殷」。
當地的物資條件不像臺灣這麼豐富,可是每一位弟子無不盡其所有,看看擺放在桌上用來裝水的椰子殼所做的碗。他們用心剖開椰子,一磨再磨,深怕邊緣不夠平滑而讓人碰觸時受傷。光是那一碗水所給予我的感受就是清涼無比,這是一分虔誠的心。
浴佛典禮不只讓人來參與,志工還以話劇表演方式向與會者介紹慈濟。從幾十年前我為了蓋醫院,千辛萬苦找尋土地所經歷的種種苦心,演出唯妙唯肖。雖然在非洲,人們的宗教信仰不盡相同,可是彼此之間相互包容與欣賞,心胸開闊、真意誠心,這就是正知、正見與正信。

有備而來莊嚴合齊,種子志工開枝散葉

而在辛巴威,他們也與花蓮靜思精舍同步連線歡慶周年慶,並且同步連線參與全球的慈濟浴佛大典。因為居住地點距離會場較遠,志工們在前一天即抵達會所準備。凡事有所準備,所呈現出來的是莊嚴合齊之美,志工的發心同樣令人感動與感恩。
還有在南非,慈濟分會的幾位年輕志工特別發心與用心,這談何容易啊!說起來要感恩早期的慈濟種子,幾位臺商早期在那裡開拓慈濟路,經歷過種族的衝突暴力與經濟的動盪不安,卻能克服種種的危險障礙讓慈濟在那裡生根。能用佛法淨化人心,這要歸功於早期的種子志工刻苦與克難地走過,才能提供充足的養分給下一代的年輕志工,讓人不說「感恩」都很難啊!
(人間菩提20230529整理/明學)

【365天.天天靜思語】恆在寧靜中

注意自心內在的剛強,時時往內自省,常自我調伏,不隨境轉,恆在寧靜的境界;先調教好「內在的眾生」,才能進一步調教「外在的眾生」。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十)
三十七助道品──恆順眾生,解脫輪迴苦
滅盡煩惱 ,勤修戒定慧
落羽松步道排設彎彎曲曲,如同人生路,峰迴路轉,不知下一秒會看到什麼樣的風景?所以要用心在當下。
步道第一段是健康步道;第二段是虔誠念佛;要鋪設第三段時,剛好上人晨語開示不斷提醒弟子〈三十七助道品〉的重要。故以玄武岩37片來展現三十七助道品;其中八正道可攝入戒、定、慧三學:正語、正業、正命(以上戒學)、正念、正定(以上定學),正見、正思惟(以上慧學)、正精進(策勵完成戒定慧三學),所以修戒、定、慧,即是修八正道。
依循八正道,入世可成為善良的人,出世可獲得生命解脫,實踐八正道正是解脫的正軌。
行入此步道,期望:「恆順眾生,解脫輪迴苦,滅盡煩惱,修戒定慧」。
(整理/釋德懋;攝影/羅心薷)

【常住專欄】走在修行成佛的過程

文.釋德傳

聽說你以前……
聽說他以前……

所有的歷程,都是修行、成長中必需的養分,因為這一切幫我見證佛法的難得,釐清了修行的價值。(攝影林晉成)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別人不是,我當然也不是。隱惡揚善是做人的基本,何況是身為修行人,我自己會盡量避免動不動將別人不好的過往拿出來說。
沒看到、沒聽到,不代表對方完美無缺;看到、聽到,也不代表對方有多麼糟。世上有修忍辱的人,也有刻意說人是非的人。如果我聽到你不好,就幫你貼標籤,是我沒有智慧;如果我聽到你不好,給你更多的祝福,表示我有慈悲心。

相信你我所擁有的真如本性,一同走上修行成佛的過程。(攝影周幸弘)

看到、聽到,不一定是真;看不到、聽不到,也不一定是真。所有的歷程,都是修行、成長中必需的養分。真誠發自內心的感恩每一個時刻、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因為這一切幫我見證佛法的難得,也因為這一切,幫我釐清了修行的價值。
我擁有的歷程是如此難得,讓我成為現在的我。我感恩,也不悔目前的現況,別人的好、別人的錯,清清楚楚在我的心;我的好、我的錯,也清清楚楚在我心。
我願意相信自己的真如本性,也願意相信別人的真如本性。我在修行成佛的過程中,對方也在修行成佛的過程中。我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好,也相信別人會越來越好。

【音源話因緣】《當一滴燭淚落下來》
文.寧明靜(花蓮)

【前言】證嚴上人說:「歌曲如流水,能滋潤人心!弘揚佛法,語言很重要,用音樂也是一個好方法。」慈濟五十週年時,靜思人文出版了《慈濟歌曲50年》一書;每一首歌是一個因緣,也是近一甲子的慈濟歷史。

人生如蠟燭,必須點燃燭心,才能發揮良能;蠟燭有燃盡之時,人生亦有盡期,只要把握因緣,法性將永恆綿延。(攝影楊舜斌)

慈濟人常說,哪裡有苦難,哪裡就有慈濟的歌聲。訪貧過程中,為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激勵受助者的生命鬥志,委員們經常帶動團康,以《人間有愛》、《一家人》等歌曲來撫慰人心。常感動得苦難人含著熱淚,跟著優美的旋律打著拍子,融合在天下一家親的溫暖中。有時,志工們也會即興編曲,為苦難之地帶來朝氣。
一回,上人行腳到臺東,一心想幫師父扛重擔的慈濟委員王添丁校長座前發願:「師父,請放心,只要有我在,師父免煩惱!」這分堅定的虔誠願力,感動了當時隨師在側的臺北委員紀靜暘。她靈機一動,以兒歌《只要我長大》的旋律,改寫歌詞:師父師父真偉大,佛光照大家。為佛教為眾生,犧牲又奉獻。師父師父不用操心,如來家業我分擔,只要有我在,只要有我在!

為了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慈濟志工時常以慈濟歌曲帶動團康,使得苦難人融合在天下一家親的溫暖中。(攝影魏國林)

慈濟世界 感恩人間

慈濟創立之初,精舍常住師父與老菩薩們,以每人每天多縫一雙嬰兒鞋,一個月可存七百二十元的方式累積濟貧基金。為了生活來源,常住師父們也承接過許多包括糊水泥袋、做蠟燭等手工;衣坊間除了製作常住僧服,也要縫製手套等。微暗的燈光下,他們埋首衣布,在一裁一剪中,裁出了慈濟世界;一針一線中,縫成感恩人間。

黃玉女(前右)是臺東第一顆慈濟種子。早年在臺東,她和先生王添丁校長(前左)一起拓荒,一步一腳印,帶出一生無量的慈濟善種子。(攝影阮義忠)

一次,作曲家郭孟雍老師聽到上人談起自己當年剛出家時,孤身一人,因為堅持不接受供養,也無任何經濟來源。然而,一心事佛的年輕上人,「堅其志,苦其心,勤其力」,毅然以燃臂方式供佛。當燃疤的傷口結痂挑起時,瞬間讓他痛徹心扉,上人曾身有所感地感慨道:「不只老病死是苦,連『生』也是苦,切身感受『膚』的力量。」

精舍常住師父與老菩薩們埋首衣布,在一裁一剪中,裁出了慈濟世界;一針一線中,縫成感恩人間。(攝影黃錦益)

感動莫名,郭孟雍當場以《靜思語》:「人生如蠟燭,必須點燃燭心,才能發揮良能;蠟燭有燃盡之時,人生亦有盡期,只要把握因緣,法性將永恆綿延。」為詞,譜寫心中的感恩《當一滴燭淚落下來》–
「人生如舞臺,凡事心存感恩、愛惜和滿足。一切因緣生、因緣聚、因緣成。人生如蠟燭,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方能造福。當一滴燭淚落下來,生又何嘗生;當一滴燭淚落下來,死又何曾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

附註:慈濟基金會文史處賴睿伶主任,曾於三月二十五日慈善志業溫馨分享時,表示每一首慈濟歌都是用心血鋪出的人間路;有悲歡離合,有人間至情。因此,每週一慈善志業分享前,都將透過一首慈濟歌曲潤澤心靈,用歌曲走入慈濟的歷史,以音源話因緣。

證嚴上人《四十二章經講述》─降諸魔道

「降諸魔道」,道一尺,魔九尺。若想修行,魔就會來打擾;所說的「魔」,是內心起煩惱,外面的境界會動我們的心,這叫做魔道。修行要使心能靜,首先要降伏魔道,也就是加強我們的志向,降伏內心的煩惱魔執、遠離外面的境界。
多數的魔都是從「心」出來,有的人講話無心,但聽話的人有意,就會傷害自己。因為有心,感覺「他在糟蹋我,他說我怎樣怎樣」,這就是自己內心起魔。想要好好降伏心魔,要直心道場,常常培養往好的方面解釋,彼此要以愛的態度互相對待。
降魔道,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心,不可起心動念找人麻煩,不要別人講一句話,心就起煩惱;聽到什麼樣的事情,就起心動念。要常常將不好的心念改成好的,這叫做降魔道。
我一再叮嚀大家,要時時刻刻降伏心魔,不要使心起無明,不要使心發脾氣,要常常培養笑容,用柔和愛語來對待家人。先生對太太要柔和體貼,太太也要常常抱著柔和善順、歡喜的態度,來對待先生、教育孩子。要時時刻刻洗鍊我們的心,每天都把心的雜草摘除,人我是非就是內心的雜草。心要定,就要「降諸魔道」,才有辦法「住大禪定」。

慈濟志工投入環保站除草,藉著勞動,洗滌無明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