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付出無求菩薩行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感恩多年來每逢慈濟周年慶期間,高雄、宜蘭和中部的志工都會回到精舍來幫忙,除了製作應景的壽桃與會眾結緣,讓人吃得歡喜,海外志工陸續回來,生活起居也需要人力協助常住接待。感恩大家歡喜投入、廣結善緣,這也讓更多人因為了解慈濟理念而發心將這一分精神落實在社區。

開鑿愛心清泉,布善種子造福緣

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推動企業共善的計畫,感恩榮董企業家們也大力支持,邀約各界企業凝聚力量共善行。企業不分大小,不只是企業主行善不落人後,包括公司的員工、家屬也都參與其中,一同響應。二月份在臺北與企業集團所簽署的共善合作協議書只是第一波,相信透過這個小小的動作,將在未來產生愛的大漣漪。
人心像一口古井,若能開鑿便能讓愛如湧泉、源源不絕。我們生在有福的人間,一定要繼續造福,能以愛心滋潤大地萬物是眾人之福,也能累積個人的福報;反之,未能善用愛心的人生則白白浪費了。
開發心中的這一口井,讓清泉澆灌內心的善種,種子才能及時發芽,布善在人間。我們今生帶著過去世的種子而來,今生更要為來生布下善種,也就是多造福緣。懂得造福才會有福,否則今生只是消福而不累積福報,來生就可能會受苦。
福田需要用心耕耘,宛如農民耕作,既需要布善種,也要勤澆水與施肥,才能擁有豐沛的收穫。很感恩大家懂得把握因緣造福,師父什麼都沒有,唯一能提供大家的是修行的方向。

不計就是無量,廣邀善士耕福田

志工在社區透過舉辦活動向人介紹慈濟,訴說慈濟故事也是在說善法。佛度有緣人,只要聽者有所感受,就有機會一同造福,為自己的今生與來生播撒善種。
「自耕耘、自得福」的道理千真萬確。志工發自一片真心,將自心的清泉用來灌溉福田,值得嘉許與讚歎。師父期待大家付出無所求,不比較也不計較,將愛的力量結合起來,這就是「無量」。只要種下一粒善種,在將來都可能「一」生無量。
我們時時做好事,播下善種,但也不必經常數算究竟做了多少好事。凡是可計算的都有限量,反倒是當我們前腳走、後腳放,以「三輪體空」的心態來做好事,那是功德無量。
(人間菩提20230520整理/明學)

【365天.天天靜思語】創造愛的世界

看見人間疾苦,伸出援手救助,就是造福;看盡世間人生的舞臺,就能增長智慧。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世界唯一的景觀──泥瓦
大家不曉得有沒有發現靜思精舍有一樣世界唯一的景觀,那就是──屋頂的「瓦非瓦」(水泥瓦)!全世界還沒有人這麼建造過。
一九六九年興建的大殿,原本屋頂是蓋瓦片,同年一個強烈颱風把整個剛蓋好的瓦片吹走,屋頂變得光禿禿的,剩下水泥那一層。當時因為經濟困難一直沒有重蓋,經過五年,有一天師公(印順導師)來到精舍,看了大殿的屋頂後說:「屋頂太久沒蓋,雨水滲入鐵管膨脹後會漏水,必須趕快加蓋。」
上人心想:「如果再蓋瓦片,颱風來時還是一樣被吹掉,怎麼辦?」上人靈機一動,找來一位水泥工做得很細的黃演言老師傅商量:「你能不能到屋頂上去幫我做屋瓦?」他說:「可以啊!你是不是要『蓋』日本瓦?」
「不是,是想請你上去『做』日本瓦。」
「那要怎麼做?」
上人說:「你就拿一片瓦上去,照著形狀做。」
老師傅說:「那就很難了!」
上人說:「沒關係!你上去,我在下面幫你看。我會告訴你要直、要橫,大小要怎麼放。」
這位老師傅真的很配合,他說:「還沒做過,做做看吧!」當時他就到屋頂上,一塊一塊地做屋瓦,上人則在大殿下注意看著,說:「太大了!」「歪了!」「還要再彎一點!」……怎麼才會直,才會大小一致。
所以,靜思精舍大殿的屋瓦是世界唯一的景觀,是用水泥一塊一塊「做」出來的。從此,不論颳多大的颱風,都不用擔心屋瓦被吹掉。
(整理/釋德懋;攝影/古亭河)

 

【靜思在人間】大震過後 溫情處處現
文.陳美羿

四月五日下午,慈濟在緊鄰蓮花大樓的「東源花蓮慈聖宮」(又稱地母廟)廣場,辦理應急金發放。除了慈濟志工外,靜思精舍常住師父也來了,撫慰受災鄉親驚恐的心。
下午兩點多,發放結束,師父們整齊列隊,向主神虛空地母行禮告假。

受到地震重創,花蓮德安六街的蓮花大樓大片磁磚剝落、牆壁崩裂;建物被縣政府貼上黃單,大樓居民緊急撤出。(攝影邱俊誠)

濛濛細雨中,忽然鐘鼓齊鳴,莊嚴悠揚,許多人都感動到落淚……
地母廟的執事人員說:「『鐘鼓齊鳴』是地母廟的最高禮儀,一般是有神尊或令旗來訪,才會『鐘鼓齊鳴』接駕或恭送。」

發放結束,師父們整齊列隊,向主神虛空地母行禮告假。(攝影廖文聰)

「慈濟能夠選擇來此辦理發放,幫助受災鄉親,這是多麼榮幸的事。功德圓滿了,我們用最高禮儀表示恭送及感恩。」
主委詹伯仁欣慰的說了八個字:「鼎力相助,熱情參與!」「鐘鼓齊鳴,為的是向上人及慈濟致敬。」
在地母廟發放時,一位受災鄉親,本身是記者。當天他外出運動,沒帶錢,也未吃早餐。

針對蓮花大樓的受災鄉親,災害服務中心準備豐足的應急金與祝福禮。(攝影陳光華)

房屋倒了,回不了家,只好打電話給朋友,要借兩百元吃飯。朋友借給他兩千元,又說:慈濟設了許多服務點,提供各種食物和生活用品,去找慈濟就對了。
他聽了很感動,今天又收到應急金及結緣品,忍不住落下男兒淚。
受災鄉親國風國中李老師說,過去國風國中因為校舍老舊,學生上課安全堪慮,但是苦無經費整修或改建。2016年獲慈濟「減災希望工程」援建,得以重建嶄新堅固的校舍。
這次地震,慈濟援建的教室,師生都很安心的在教室穩住避難;直到主震過去,才聽從廣播,秩序井然的疏散到操場去。
李老師萬分感恩,一旁的顏惠美師姊,立刻邀請他加入慈濟教聯會,並互相加Line,以方便聯絡。

「應急金」是讓住戶應急用,但其中更包含了全球慈濟人的愛與關懷。(攝影廖文聰)

「房子才買四年,還有五百萬的貸款。」地母廟發放時,任職高分檢的張先生說:「房子是身外之物,家人平安,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目前他們回去和父母同住,當初買房子就買在父母家附近,為的是可以互相照顧。他說:「我們下班就回媽媽家,吃晚飯。聊聊天,總要到晚上八、九點才回自己家去。」
談到慈濟,他說有同事退休後,就常常去精舍當志工,還回到機關來向同事募款。原來他早已是慈濟的會員,家裡的春聯,也是慈濟送的。
「感恩慈濟!」「感恩上人!」握著應急金,張先生居然掉下淚來。
受災的徐姓夫妻,地震當時,家人已經出門上班、上課了。受到一場虛驚。

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開始,精舍師父、清修士,慈濟基金會同仁、志工、慈大和慈科大師生等,全體總動員投入0403強震賑災。(攝影陳光華)

目前房子不能住了,幸好徐先生在壽豐的外婆家相當寬敞,所以他們就去依親。冒險回去整理房屋時,因為電梯受損,所以就爬樓梯上去。
上到六樓,發現一對老夫妻家裡也是一團亂,就問他們:「有需要幫忙嗎?」
「要!」老夫妻好像碰到救星。

靜思精舍師父和慈濟志工傾聽受災鄉親的心聲,並給予膚慰和祝福。(攝影邱俊誠)

原來老人家搬不動倒下來的大書櫃,正在發愁。徐家夫婦費了九年二虎之力,把書櫃抬了起來,回歸原位。兩位老人家萬分感謝,因為大書櫃堵住了,其他東西也無法收拾。
慈濟志工讚美他們,鄰居互相幫助,是從災難中復原的一股力量。
夏姓夫妻也是蓮花大樓的住戶,現在是回到媽媽家住。

2016年,國風國中獲慈濟「減災希望工程」援建,得以重建嶄新堅固的校舍。(攝影顏霖沼)

夏太太說:「一家人平安就好。」她己身上的衣服說:「這是同學給我的。」而夏先生的衣服則是到中華國小的收容所領的。
「2018年0206大地震,我們還去送水,當志工。沒想到這一次,換我們變成災民,必須去領物資。」
慈濟志工鼓勵他們,災難是一時的。等到一切恢復正常,希望他們挺身出來,當志工,服務人群。兩人都高興地猛點頭。

恁是慈濟的?
文.靜淇 圖.陳土港

每週來回台中花蓮,無論在高鐵或捷運站搭電梯前往乘車月台樓層時,會習慣性地按住電梯開門鍵,禮讓大家先行步出,多年來習以為常,而大多數乘客都會對我點頭致意。


上週,最後一位踏出車廂的太太回過頭問我,「妳是慈濟的吧!」我笑著回她:「您是怎麼看的?」她說:「只有慈濟人會這麼做」。這句話,不禁讓我想起農曆年前在住家附近郵局辦理劃撥時,可能是年關將屆,等候儲匯的人很多,好不容易再等三個人就可輪到我了,不覺鬆了一口氣。
突然傳來櫃台人員的聲音,「阿伯,您要先去抽號碼牌,不能插隊喔!」「我欲去佗位抽牌仔? 」看著拄著拐杖的老先生步履蹣跚的東張西望,我站了起來,直接把即將到號的號碼牌給他,自己再重新抽一張。等他辦好要離開,經過我面前時,突然當眾問我:「恁是慈濟的?看妳的型就是慈濟。」我面帶笑容地回道:「阿伯,是啦!我是慈濟人啦!」「我就知影,恁慈濟人攏真好心。」
在沒穿著慈濟制服的個人時間,這些動作,完全是出自內心很自然的那分真誠,卻沒想到先後獲得「肯定慈濟人」的讚美。除了汗顏自己的付出其實微不足道外,想起上人的教示:「慈濟人要內修外行,內涵會顯於形象。」也更深刻體會上人常說的:「弘法不一定在講堂中或對大眾說法,而是在日常生活中!」
即語參考:
阮:我們
恁:你們

靜心思惟 得法喜樂
對應法脈:法入心,法入行
學佛的過程中,人人常常因為法入心而歡喜。法如何入心呢?思惟修。凡夫都是散亂心,思想像心猴野馬亂撞,觀念、思想定不下來。聽法很歡喜,就要發心修行;但是修行的過程,這個要忍,那個要吞,這個要受,那個要行。吞忍修行很辛苦,慢慢道心就一分一分地退了。
退道心,如潮水一樣一波一波進來,讓一次一次的煩惱進入思想中。人事看不開,道理參不透,思考的方向就會差毫釐、失千里,所以一直都在煩惱中,無法靜思惟。心靜不下來,就無法向著法專心思考,若這樣,哪有辦法得到法喜呢?法喜,必定要心很靜寂、道要很正,菩提大直道不可偏差。若真正心寂靜,按照菩提大直道走,自然歡喜;「心無罣礙,無罣礙故」,就沒有雜念,沒有恐懼的事情在我們的心裡。
學佛,必定要放下一切人我是非,要發大心,行大菩提道,這才是我們的方向。入人群,付出無所求,煩惱就要一一去克服,才有辦法輕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