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在花蓮

文字:蔡鳳寶、林淑華、陳寶滿 施金魚、林玲俐
圖片:陳正忠、管海玲、顏啟烒、李彥緰、周淑華、林萬教

經歷了漫長的新冠疫情,人間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平靜。睽違三年,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中得以再次舉辦,讓有心想瞭解慈濟的海內外會眾菩薩,回歸心靈的故鄉。
20204年5月24日,營隊第二天,一百五十一位臺灣本地學員在午後抵達秧悅美地,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生態之旅。坐落在中央山脈山麓的這片村落,香草在萬坪的無毒土地上悠然舒展,行入其中,心都安靜下來。經營者尹純綢董事長歡迎學員的到來,她說明秧悅美地是以有機香草為主打特色,結合在地休閒農業觀光與農業文創,打造出養生、健康,身心靈療癒「七感極限體驗」綠色生態度假美地。

許一片淨土 守護大地 
君達集團自1987年創立,尹純綢董事長是花蓮本地人, 1980年代,證嚴上人為花蓮慈濟醫院覓地時亦來過此地,當時證嚴上人提到這是寶地,要維護這塊淨土。「從那一天開始,我許下了這樣的一個心願。三十年來,我們走了一條非常辛苦的路。很多人看到我們不噴農藥,人工除草,都告訴我:『人工太浪費了,成本太高,農藥噴一噴就好。』」尹純綢董事長說:「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片土地,包括我們的農場都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完全以有機的栽培來保護這塊土地。」
隨著環境保護的意識提高,聯合國積極推動「永續旅遊」,「永續旅遊」的定義就是:「充分考量目前及未來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影響後,落實遊客、產業、環境與當地社區需求的觀光方式。」遵行慈濟證嚴上人「守護大地」的開示,尹純綢董事長一本初衷,於2022獲得GTS綠色旅行標章;2023年獲得 CU-GSTC「國際永續飯店認證」,是臺灣僅兩家獲得此認證的優良企業。
苗栗縣府衛生局退休的張蕊仙,聽了尹純綢董事長的介紹後,覺得秧悅美地的經營很不容易,在三十多年前就有環保、有機的概念,還能堅持至今,今日成為符合國際低碳永續的認證飯店。更難得的是願意追求上人所呼籲的「蔬食是救世的良方妙藥」的理念,真的很值得讚歎。

瑜伽銅鑼頌缽 音療體驗
中午抵達園區時,遠看不遠處的中央山脈雲舒雲卷,白雲自在飛;行入香草花園,聞到的是花草芬芳,營隊學員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靜謐遊園,感受「意」與「境」相呼應。
午後,學員聽完尹純綢董事長的說明後,學員再度行入園區,分四處攻站。此時,天空降下傾盆大雨,撐著傘,聽著雨滴落在傘布上,此時入眼中不是色彩繽紛的西式「香草迷宮」,而是雨打竹林,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東方禪意。
瑜珈教室坐落竹林深處,從抖落一身塵勞為始,學員安坐蒲團,閉眼凝神,靜心體會。「把心安住當下,感官收攝回來,讓身體完全的放鬆,專注吸氣吐氣,來自天籟之音,讓身體的每個細胞充滿能量,感受喜悅……」,國際銅鑼頌缽燕子老師和彩虹仙子音樂療癒團隊帶來獨特的音樂饗宴。
「銅鑼所發出的是行星的頻率,對應每個不同的身體,透過銅鑼的音波共振,指引每個人回到心的家。」燕子老師說,「經由這段頌缽和銅鑼的音波療法的體驗,讓大家感謝身體、祝褔身體,可以把小愛擴為大愛。」
黃士嘉任職於南投移民署,今天第一次親自接觸到頌缽音樂療法,覺得很舒服、放鬆。他說,移民署都是等待被遣送回國的住民,身心壓力都很大,睡眠品質很差。他決定回去後,要把頌缽的音樂療法帶回移民署,利用住民睡前播放一小時,協助住民的身心療癒。來自宜蘭的學員陳欣怡正身端坐欣賞頌缽,聽到彷彿來自天、來自地、來自心的樂音,覺得很輕安自在,也股莫名的喜悅,日後希望能進一步的學習。

??????????????????

在地共生、共創、共榮
課程安排有感性,也有知性。秧悅美地善盡企業責任,慈濟大學則在花蓮地區扮演著培育人才、研究學術、提升文化等重要角色,讓知識與價值能夠更直接地回饋在地,是慈濟大學面臨的一個挑戰。USR是「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大學社會責任)」的簡稱,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允智副教授與副主任邱奕儒教授與學員分享幾個實際案例,達成慈濟大學社會責任的目標。
聽到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如何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而且有利於當地環境的作為,學員吳壬堯深受感動,他表示會多支持這邊有機農產品,支持當地環境的永續發展。
吳壬堯來自臺中,國興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經大姨子劉秀美(委員)邀約,與妻子劉素娟一同參與全球靜思生活營。這堂課的內容與自己公司業務有關連,讓他收穫很大。他的公司設計一個軟體數位發展平臺,數位化收集農業排碳數據,算出作物在種植的過程,哪一部分耗碳產量最多,再擬定方法透過這部份去改善。

咖啡與雜耍 動靜皆宜
雨一直下,香草植物在雨中越顯精神。秧悅安排學員在半露天的場所認識香草植物並享用下午茶。「這是甜菊,它是最健康的代糖,適合糖尿病患者可用,」香草導覽員小慈用活潑問答的方式與學員互動,介紹香草的不同風貌。「綠薄荷,廣告大明星,口香糖或牙膏最常使用。」
「因為我本身不太認識植物,所以我是由香味來認識植物,實際觸摸聞到後,植物與味道就搭上了。」慈二代的張雅涵分享道,本身對精油香味過敏,平常不會用有香味的產品。導覽員介紹的很有趣,過程很休閒、很放鬆,從小就跟著父母一起接觸慈濟,一路從慈幼、慈少、慈青到去年參加入經藏。因為想要了解父母為什麼那麼愛慈濟?所以跟著父母來參加靜思生活營活動,孝順的張雅涵說:「走入他們的世界,才可以分享彼此的世界。」
繼花香、咖啡香之後,學員再來體驗一趟隊肢體開發課程,那麼,體驗一下雜耍拋球如何?首先,學員練習搓球,去感受它的柔軟度、重量,熟悉之後開始自己練習動作,從輕輕往上拋,接著左右傳接,最後是使力往上拋丟,藉此培養力度的控制及專注力。隨後,學員進行隨機遊走對丟,除要求掌握力度、眼神要相對,更要注意拋球的軌道,考驗彼此的默契。有順利接球的、也有漏接的,現場充滿歡笑聲。
從靜思生活營安排學員走訪秧悅美地,是慈濟基金會在辦活動時第一次與在地旅宿業者辦理活動,有助地方經濟發展,成為在地企業的E(環境)S(社會)G(治理)的一部分;產業界尹董事長念茲在茲上人囑咐:「大力推動有機蔬食。」提供來自花蓮在地有機小農所種植的野菜,以蔬食來實踐低碳生活,讓食用蔬食已成為實踐減碳以及參與永續行動最容易方式;慈濟大學USR,除了校園師生外,也讓合作小農及廠商大家都能夠在這個場域共同學習,支持花東地區在地經濟發展。
宏觀天下,仍是地水火風,四大不調。上人曾言,四大不調源於貪婪、瞋恨、愚癡等心念,造成環境破壞、資源耗竭,最終反噬人類自身。雖只是第一天的課程,學員收穫良多。走走秧悅,內心平和自然,看見企業與教育在經營的同時,也能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生命、愛護環境。
靜思生活營諸多學員擁有社會影響力,此行收穫豐盛,沉浸於大自然、健康和蔬食之外,亦能體會上人心,回到生活崗位時,以慈悲心、智慧與行動,與萬物共生息,創造和諧共存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