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德術普施願無窮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大林慈濟醫院,是甘蔗園中的大醫院,是「田中央的大醫院」。記得三十多年前第一次來看土地時,這個地方真的幾乎是無醫村;當時的心情很忐忑不安,但是總是靠著大家合心,真正將醫院建立了起來。
很感恩有這麼多的大醫王,大家都很認真、很用心,一心一志,用優良的醫療技術守護著這一所鄉村型的醫院,穩穩的在這裡落地生根;就像菩提大樹一樣,開枝展葉,也成功提升了大林、嘉義、斗六等地的地區醫療品質。
我們的醫院不只強調「醫術」,更重視「醫德」,不論是年紀大或是弱勢的人來到這裡,一律平等,大家都是用真誠的心來搶救他們的身體、穩定他們的生命,最重要的是有情、大愛的尊重著每一個人,這就是師父常常說的「感恩、尊重、愛」。
現代科技很發達,醫療技術一天比一天更進步。慈濟的醫療系統不僅是醫術高高在上,更難能可貴的是品德,大家用穩定的情與愛來守護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能夠得到這樣好的院長,還有很合心的醫王們,醫術步步精進,分寸都是有情有愛的在疼惜著病患,即使遇到粗魯的病人,他們仍是把握因緣,守護生命,治好他的身體,還要趁機教育,治好他的心理,改變了他的脾氣,讓他由衷感恩。
「感恩」比「謝謝」更好——謝了,就凋零了。我接受你的疼愛與幫助,被愛的感覺永遠銘記在心,這叫做「恩」。很期待慈濟醫療人文恆持大愛、感恩、長情,人人時常都說感恩。

大愛人文,醫療科技

人生是苦,除了自然老苦,還有病痛、無常的苦。不論是外傷或者內病,只要有傷、有病,總是人生中最大的折磨。
慈濟醫療在大林,面對的大多是孤老無依的獨居老人,若想到那些老人獨居在簡陋的空間裡,身邊沒有人看顧,就會很期待我們的大醫王若有時間也能夠下鄉去走一走,或者長照人員能去看一下,平常就近照顧,不要等到他們有病再來醫院。
期待慈濟醫療能夠拔苦予樂,用長情大愛來照顧病人,幫助排除人們的病痛,讓老人身體有病痛就想到要來大林,也讓年輕人感覺到大林有人文,也有醫療科技,這都是我們可以再提升的地方。
希望醫王與白衣大士與我共同一念心,用心將慈濟醫療系統奠立起來;期待慈濟從臺灣到全球,代代相傳。
(人間菩提20230331整理/洪淑芬)

【365天.天天靜思語】要獨立莫依賴

眾生都是在不知不覺中,交結到愛恨情仇,致使彼此牽扯不清,產生依賴;我們要很注意自己的心念行止,讓自己能獨立起來,不要有依賴的心,否則永遠長不大。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精舍園子裡這二棵樹相依相生。萬事萬物總是互相依存,這讓我們產生了依賴心,但這依賴的安全感,總在「無常」來臨失去了,因此產生了痛苦。
讓我們來學習獨立,只對他人無所求的付出,而不執取,過個輕安自在的人生。
(整理、攝影/釋德懋)

 

【精舍大小事】【藥草園的點滴日常】金盞花的四智
圖文.釋德瑔

今天(2/3)一早精舍就有雙彩虹,年節氣氛也日漸濃厚。冬末春初的藥草園,更是開滿了金盞花,站在遠處便清晰可見,黃橘相間的花兒,增添藥草園的生機。

冬末春初的藥草園,開滿了黃、橙等色,鮮亮耀眼的金盞花。

這陣子〈從地涌出品〉,上人屢次提到「四智」,過去自己聽得似懂非懂,這次溫故知新,聽得津津有味;佛門中有名的《藏龜六》故事,也是隱喻著,要守住六根門,莫隨境而轉,心要能控制境界,就是定力!
將不對的改過來,轉心念,就是「成所作智」。2018年以前,為了實踐與帶動無毒農耕的一念心開始,我們認養這塊藥草園福田,也開展了很多不可思議的好因緣。無毒的農耕,讓隔壁田的地主願意學習志工菩薩們老實修行,用割草取代除草劑,從此,空氣中不再瀰漫濃濃的化學藥劑……這是「成所作智」。
首次,種植金盞花,雖然拍了教學帶,但寋師父笑說,講解很清楚,但做得很模糊……呵呵,花蕊到底要開多大才能摘?這是我們每次在田裡,經一事,長一智的機會,也是學習「妙觀察智」的修行功課;懂得問,問得好,才能學到法的精髓。

君子取財,取之有道;善待萬物,長養慈悲心,這就是「平等性智」。
金盞花於食用上可入菜增添風味,其保護血管的效果在西方被譽為「窮人的番紅花」。
黃橘相間的金盞花,增添了藥草園的生機。

自從做了農耕,也克服了毛毛蟲恐懼症(會過敏)。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摘花時,看到花朵上巨大蟲蟲,輕輕拿起,讓牠到旁邊涼快吃草。不分哪種蟲,司空見慣,能接受自然法則,堅持不用農藥,不傷生靈;君子取財,取之有道,何況修道者,更是平等看待一切生靈!小心抓蟲蟲,也成了我們的另一種日常!能善待萬物,長養慈悲心,這就是「平等性智」。
今天大豐收的金盞花,師父希望能多重研發,發揮它的良能──治療尿布疹,應時節因緣,做成能利益眾生的法品,量雖小,但亮點不減;有所為,是善作有為,存在的真實義就是敬天愛地。少欲知足的四克家風,在因地下功夫,藉事修身養性,早日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自覺時也在覺他,圓滿心中的那一面「大圓鏡智」。

【靜思在人間】創意拜佛記

文.陳美羿|圖.黃仁川

無始以來,三千大千世界,有千千萬萬的佛菩薩。釋迦牟尼佛是兩千多年前在娑婆世界成佛,也是娑婆世界的教主,祂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佛。
「現在有沒有佛呢?」上人在《靜思晨語》中,講到佛菩薩之多:「心中有佛,則人人是佛。」
這一席話,讓我想起初學佛時ㄧ件有趣的事。

佛弟子以額頭頂地,雙手翻掌,觀想如面臨佛前,禮拜佛足的身行來供養佛陀,表示內心的尊敬與虔誠。

那是一年暑假,因為祖父身體不好,我就多留在家裡陪他。不能參加活動,也不能出去爬山運動,我就想在家裡自己拜八十八佛,一邊精進用功,一邊當作運動。
鋪好蒲團、焚上香,打開經文跟著默念「一心恭敬頂禮……」然後慢慢的禮拜。
拜呀拜的,越拜越彆扭,因為佛菩薩的名字我都很陌生,祂們都是兩千多年前,佛陀所「介紹」的「古人」,又是「外國人」。經過翻譯,那些名字都很奇怪,跟中國人習慣的姓名,通常只有兩個字或三個字相差甚遠。
那一年,高信疆先生進入慈濟,發心接引了很多文化界、媒體界的朋友來認識,慈濟因而大大的被報導,會員人數激增。而且高先生對我有很多的讚美和鼓勵,讓我心存無限的感激。
八十八佛我很陌生,高信疆先生我很熟,就來感謝他吧!「ㄧ心恭敬頂禮……高信疆先生……」禮拜時,腦海裡浮現高先生的影像,心裡無限歡喜。
「高信疆是何國慶接引的,應該也拜一拜何師兄。」於是頂禮下去,禮拜何國慶。嗯,何國慶是喬秋萍接引的,應該拜喬秋萍。喬秋萍是陳錦花接引的,再拜陳錦花、陳燦輝賢伉儷。
陳錦花是……自己跑去精舍,啊!怎麼忘了禮拜上人呢?要拜上人,就要先拜師公印順導師。
先拜師公,再拜上人,接著一個一個拜靜思精舍的常住師父們。記得的拜完以後,就拜花蓮的資深師兄師姊,然後拜台北的師兄師姊,桃園的、新竹的、苗栗的、台中的……台灣記得的拜完,就拜海外的……
一個一個觀想、一個一個禮拜,拜得法喜充滿,拜得滿身大汗,也沒有計算拜了多少,總之,一直拜下去就對了。
那個暑假,天天就在拜我認識的「人」,自己覺得有趣,也沒去想這樣對還是不對。
有一次聚會時,我就說了我的「創意拜佛」,師兄師姊笑成一團。後來回去精舍,紀陳月雲師姊就報告上人,我是如此如此的拜八十八佛。上人也笑了,說:「是啊!人人都是未來佛,拜認識的人比較親切。」
「難怪那段時間,我一天到晚頭殼『暈車車』(暈眩),原來都是妳在拜我。」紀師姊玩笑的說。
現在,慈濟的人間菩薩隊伍更加浩蕩長,分布在全球每個角落,何止千千萬萬,還有千千萬萬倍的人會陸續加入這個菩薩道場。所以,佛菩薩當真是無所不在的啊!
恭敬每個人,如同恭敬佛,這就對了!

證嚴上人《四十二章經講述》─心開運就通

佛陀所說教法,能夠使人心開意解;凡夫很多都是心門關住了,所以無法納受佛法。有的人問我:「師父!要怎樣運才會通?」我說:「心開運就通!」你開心,就是歡喜。每天若很歡喜,心開,幸福的神就會來;天天開心就是幸福,若每天都歡喜,心就常常恬靜、無煩惱;若無煩惱,自然所要求的法,都能夠納入心裡,就可以改變過去的觀念。
「合掌敬諾,而順尊敕」,表示真正地恭敬。佛陀讓大家心開意解,大家當然很歡喜,所以要恭敬合掌。「合掌」表示恭敬。「敬諾」,就是應許的意思;「諾」也是約定的意思,恭敬地和佛約定,要改變自己的人生,所以叫做「敬諾」。「而順尊敕」,「敕」是佛陀的教示,弟子一定會順佛的意,依照佛陀的教示。
僧團為表示對佛的恭敬,每次佛說法,都是作禮接受、敬諾而順。向佛發願:「佛啊!您放心,我瞭解,我一定會依照您的教法去實行。」僧團追隨佛陀四十幾年,不會因為每天相處、每天跟隨就熟不拘禮,不重禮節。這是在提醒我們要有禮節,無論學什麼、在什麼場合中,都要尊師重道,尊師重道才是修行成功之本。

回饋佛陀故鄉,慈濟志工前往尼泊爾喬達摩學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