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守志奉道愛恆常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常說,「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件事。」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不管時間過多久,我們的記憶還在,這就叫做「價值」。

傳續慧命種子,一生無量

聽到有人分享,種植絲瓜時要先將棚架撐高,上面綁上網子讓絲瓜苗可以攀爬,等到絲瓜成熟,瓜果就會往下垂吊,人們站在棚架下就能採瓜;不僅可供食用,也能將絲瓜留在棚架上取種,還有菜瓜布可用……
同樣的道理,就如大愛臺總是雲端一鋪,訊息就覆蓋全球。只要用手按一下電視遙控器,這條線就從空中鋪到你家,家家戶戶每一條線編織串聯起來,這不就是慈濟大愛網?
如果我們能夠將培養慧命當作種植絲瓜,讓它在慈濟大愛網上攀藤、開花結籽;雖然生命有限,但慧命的種子卻能夠一直傳續下去,這叫做「一生無量」。
菩提種子,就是覺悟的種子。在座都很資深,指頭數一數,一隻算十年,我們到底已經幾隻指頭?幾十過去,人人最有價值的就是沒有退失道心、一路精進。
有時候會向大家說「慈濟的志業」,其實慈濟的志業是人間的希望,因為有各位的一路精進,一心一志,菩薩招生,才會有現在這麼多的慈濟人間菩薩,大家共同用心用愛,為人間社會付出。
大家要感恩過去這些資深的菩薩,將慈濟種子用心撒播,人也用心「箍」,懂得凝聚,懂得照顧,所以現在我們要尊重、陪伴他們,彼此互愛祝福。
這一切都需要感恩、尊重、愛,所以從現在開始,期待資深者多多分享自己的經驗,年輕的人則要多請教,慈濟過去的歷史、現在的起步,都要一直連接下去。
看看現今有多少國家正面臨天災人禍、氣候大變遷?哪裡有災,我們就往哪裡去救;哪裡有苦難,我們就往哪裡去呵護。要用很真誠的心來付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師父年紀大了,從過去到現在,我就是憑藉著這分虔誠,把握因緣,讓慈濟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這個時代很需要我們出力之時,大家都要踴躍來出力,所有的捐款來到我們這裡,都要細心去計算、去付出,分毫都不能浪費掉。
(人間菩提20230327整理/洪淑芬)

【365天.天天靜思語】大愛關心解迷惑

教育,重要的是以「身教」來教育孩子,以「大愛」來關心孩子,其他就不必太強求,強求就會很痛苦,而且在痛苦中即產生迷惑。
所謂:惑、業、苦;惑就是無明,業就是造作,以致形成苦的結果。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知辰的竹筒歲月
蔡知辰小菩薩,二歲十個月,在宜蘭就讀幼兒園時每天大哭,無法適應。
她的阿媽趁著大愛幼兒園還有一個名額時,帶回花蓮,編入「福田班」。
她也漸漸適應學校生活,開心上學去。阿娟老師還跟她說:「都沒有哭,就可以領禮物。」所以她想哭時,就說:「我沒有哭,我要領禮物。」
有一天,阿媽帶她上課時,下雨跌了一跤,膝蓋破皮了。她大哭著說:「我不要領禮物了!我要哭了!」然後,哇哇大哭起來…
幼兒園的人文教育就是啟發孩子的慈悲心。有一天,知辰從幼兒園回來,就到她的遊戲間蓋城堡,做什麼用呢?
「我要蓋給非洲的人住,因為他們沒有房子住,都住在泥巴屋裡;我還要為他們買棉被蓋。」
「知辰的錢在哪裡?」
「錢在我的口袋裡啊!」
知辰怎麼賺錢的?原來二歲半開始,為戒她的尿布,只要她到馬桶尿尿,沒有尿在尿布,就可賺一元(事實上阿媽都隨手給5元或10元銅板)。知辰賺到錢,就會合掌恭敬地,念聲阿彌陀佛,把錢投入錢筒說:「要給師太救人。」
所以,日常就常看到她衝到廁所,然後喊著:「阿公、阿媽快來……看我坐在馬桶尿尿、嗯嗯了。我可以拿一塊錢了。」
「哇!知辰好棒,可以做小菩薩了。」
「我不是小菩薩,我是大菩薩!」……
(整理、攝影/釋德懋)

 

【靜思在人間】輔具,福聚~最深的祝福!
文.魏玉縣

「清淨地球來做起,合心送愛真歡喜,充分利用是輔具,造福人群無得比。」臺中區志工郭信彣拿著麥克風,用流利的臺語念出他自擬的「四句聯」,充分表達他對運送環保輔具的心得與歡喜心。

郭信彣於溫馨座談上,分享他對運送環保輔具的心得與歡喜心。(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大中區環保輔具平臺於2020年4月22日成立以來,發揮了極大的功能。以2023年1月至11月而言,受益户次高達2843次,而平臺受理的服務內容,包含電動代步車、電動病床、輪椅,以及四腳手杖、四腳助行器,甚至抽痰機、製氧機等,其中又以一般輪椅及電動病床為最大宗。
北屯區和氣隊長林泰裕表示,他將運送輔具當成自家事在做,因此只要一接到運送輔具的任務,他總會在第一時間邀約團隊著手準備,所以每次將輔具送到時,有些案家會說:「你們慈濟動作真快,免費的還做到這麼勤快!」
送輔具要及時,為什麼呢?林泰裕表示,有一次接到平臺的電話,再打電話至案家確認相關細節時,對方卻回答:「不用送來了。」他問:「為什麼?」「人已經往生了。」所以林泰裕感觸很深地說:「要做好事也要及時,否則有時候也無法把握好的因緣。」

林泰裕只要接到運送輔具的任務,總會在第一時間邀約團隊著手準備。(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送輔具 是最好的祝福

做好事,要及時把握因緣。這對與林泰裕同社區的郭信彣來說,感受也很深。郭信彣是輔具團隊之一,他說:「送輔具可說是所有慈濟人的例行勤務,幾乎每個社區都在做,而自己所在的社區,可說是大家都搶著做,有的甚至跟隊長(林泰裕)預約排隊呢。」
郭信彣剛開始接觸環保輔具時,一直有個疑問,「這些輔具從何而來?每兩天就要送一床電動床,送完了怎麼辦?」事實上,輔具沒有匱乏的時候。最終他明白,這都因為是「慈濟」,而且慈濟裡有許多小螞蟻(慈濟志工),人人發揮自己的力量,一再地將輔具循環再利用,不斷地延續物命,才能源源不絕地利益社會。
「要送,就送最好的。」郭信彣說,每次要送輔具到案家前,林泰裕都會先打電話了解案家的需求,有時還會建議他們可以再多申請其他的輔具。送輔具時,他們都會挑選較新、功能較齊全的,「但是這些,往往也都是最重的。」

中區北屯一輔具團隊(立者,由左而右:游瑞聰、蔡振添、陳金遠、林泰裕、郭信彣),分享他們運送環保輔具的心得與收穫。(圖片來源:連線畫面截圖)

曾經有位個案住在沒有電梯的三樓公寓,他們抵達樓下時,才發現這棟建物的樓梯較狹窄,必須將電動床打直才能搬運。由於空間窄小,連錯身都難,大大增加了傳送的困難度。
他們評估現有的四個人,根本無法將這麼重的電動床送到三樓,於是只能臨時打電話找人支援。人力夠了,但因樓梯間狹小,要使力也不容易,尤其來到樓梯的轉角處,還要齊喊「一、二、三,抬高!」將電動床高過樓梯扶手,慢慢移動、調整角度,一下高、一下低……送抵三樓時,郭信彣說:「真的是『會箍雞袂歕火』。」(臺語,ē khoo ke bē pûn hué ,上氣不接下氣之意)

送環保輔具至案家的過程中,若遇到樓梯間狹窄,更加考驗輔具團隊的智慧與體力。(攝影林泰裕)

應門的是一位太太,一開口就問:「師兄,你們搬這個工錢要多少?」郭信彣回答:「不用啊,我們當志工都是在服務,不跟人收錢的。」「真的?慈濟實在真好,做什麼都不用錢。尤其對我們這些窮苦人家的幫助更大。」「是啦,我們當志工,都是抱著一分歡喜心,如果真的有幫助到你們,我們也感到很歡喜、很感恩。」
進到客廳,看到案主躺在沙發上。案主罹患肺腺癌第四期,躺在沙發上已兩個月,看到志工送來電動床,他說:「這躺起來應該會比較舒服,可以起身、翻身,也不用擔心會長褥瘡。」聽到案主這麼說,可以想見他的苦,郭信彣的心也跟著糾結起來。
當他們將電動床安裝好後,案主希望志工可以將他抱到床上。因為曾在急診室當過醫療志工,看過救護人員將患者從擔架送到病床上的畫面,於是請案主稍微挪一下身體,將被單塞入身體下方,再合力拉起被單的邊緣,順利將他移到電動床。
這張床,在案主使用將近三個月後,又將它載了回來。案妻告訴團隊,最後這段時間,她的先生可以坐起來,感覺比較輕鬆,精神也好,他們都很感恩慈濟的幫忙。

雖然案主只使用了近三個月,但能及時為患者服務,團隊也感到很安慰。(攝影林泰裕)

◎自己用過 更懂他人的需要

「可以在一位癌末病人最需要的時候,及時提供協助,團隊也感到很欣慰。」欣慰之餘,郭信彣的語氣緩了一下,接著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
2023年9月,因為一場無常病痛,他在加護病房住了八天,又在普通病房療養二十天才出院。他說,在醫院二十八天,時時刻刻都和電動床黏在一起,進食或是上、下床,都必須倚賴電動床,「這時更加體會到,電動病床對於患者或者照顧者來說,幫助有多大!」

一場無常病痛,讓郭信彣(中)更加體會到,電動病床對於患者或者照顧者來說,幫助非常大。(攝影施龍文)

現在只要接到個案的需要,他都會更加勤快,希望趕快將病床送到案家,解他們的燃眉之急;對於輔具,也多了一分尊敬心,深怕在運送過程中弄壞了。「運送輔具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過程中可以激發出愛心,真的可以做到上人說的感恩、尊重、愛。」
德沛師父聽了分享後提到,輔具對苦難人的幫助,原來是這麼地有系統。對郭信彣的用心與體悟非常讚歎,「郭師兄因為面對無常,才可以體悟到輔具對案家的意義有多麼的重要,也很感動你有這樣堅定的心,能夠幫助到苦難的人。」
此外,德沛師父也對所有輔具團隊表達內心的感恩,「沒有志工們的用心清消、整修、載送等等,環保輔具絕對不可能被送到病苦的人家裡去,而且是經過重重的關卡、重重的難。」

師父期勉大家要多接引青年志工投入,甚至以送輔具為橋梁,邀約案家一起來加入,讓環保輔具發揮最大、最長久的效益。(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要將環保輔具送到需要的人家中,的確很耗費體力,也需要很多人的努力與付出。在場的德懷師父期勉大家,要多接引青年志工投入,甚至也可以送輔具為橋梁,邀約案家一起來加入,一起來關心社會,才能讓環保輔具發揮最大、最長久的效益。
【2023.12.31 臺中溫馨座談】

證嚴上人《四十二章經講述》──明心見性

佛法是人間的教育,教育我們做好人,將不正常的觀念,轉為正常的觀念;將不善的性,返回善良的本性。修行說「明心見性」,其實人心本有一面清淨的鏡,但是大家都糊塗了,使鏡子沾了污穢。若我們的心鏡能遠離污穢,任何外境都能清清明明收納在鏡子裡面;若這面鏡跟境界合在一起,不但照不出這個境,鏡子反而會被境界沾染污穢。
眾生的心就是這樣,心跟欲已經混在一起,心鏡沾了污穢,外面的境界就沒辦法清楚照出來。修行就是要擦亮心鏡,把污染擦掉,將良知啟發,這叫做「明心」,就是「反觀自性」。在佛叫做「佛性」,在人叫做「凡夫心」,凡夫心跟佛的性,本來是一樣的,只是本性被欲蓋住了,所以變作凡夫的心,照不清本來的面目。
學佛真的是教育,不能當作身外還有什麼佛。其實我們本身就是佛,人人都有佛性。佛性本來就在我們的心,只是心模糊了,但是清淨的本質還在。禪學說身外無佛;學佛,若在身外求佛,就容易魔入心,所以有的人打坐,很容易走入邪魔的境界。就像一位年輕的太太,她說打坐時耳朵一直聽到有人在講話,眼睛若閉起來,就看到什麼境界,這就是已經沒有正確的人生,無法過正常的生活,這叫做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