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誠正信實勇承擔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慈濟重視品格教育與「慈悲喜捨」的精神,並且落實在生活中實踐,這就是「誠正信實」。

精進所學勇於承擔,積極奉獻感恩回饋

教育是「希望工程」,我們以「大愛為梁,智慧為牆」打造希望工程,四大志業的人才培育也是如此。人,一定要有愛,有愛才有希望。我們希望培育出具有愛心的學生,那既是慈悲,也是勇敢,更可稱之為智慧。
只要社會有需要,我們就勇於承擔責任,甘為天下大事而無所求地付出,這就是我們辦學的目的。期待慈濟教育志業體所培養出來的人才,都能為社會所用,為人間承擔與造福。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在勉勵我們要有勇於承擔與積極奉獻的精神。一個負責任的人生才富有價值,而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更要懂得感恩他人。
現代社會之所以問題叢生,主要是人們不懂得承擔責任與感恩。我們在孩子求學階段就要教他們學會大愛與感恩。像是在菲律賓的奧莫克,前來臺灣就讀慈濟大學的學生趁著寒假返鄉,利用休假日跟隨慈濟志工訪視弱勢家庭,這就是慈濟教育成果最好的展現。很期待師長們能以智慧力與精進心以身作則,如此一來,我就放心了。

慈誠懿德陪伴呵護,真誠相待傳承慧命

回想當年在花蓮創辦慈濟護專,那時東部交通很不便利,因而加重此地生活的貧窮、醫療的缺乏,以及人才培育薄弱的問題。因此在開辦慈善濟貧之後,接著興建醫院,而為了培育優良的醫護人員也在花蓮辦學。
學生來到慈濟就學既有師長的照顧,還有慈誠懿德會。在班級中,每八位學生一組,每個班級相當於有六個懿德家庭,這讓他們擁有「家」的感覺。
無論是慈濟校園或其他大專院校的慈青社,都有慈誠爸爸、懿德媽媽的陪伴,他們以最真誠的心,一屆又一屆地陪伴孩子們成長,即使學生畢業了也依然真誠相待。感受到慈濟大家庭的溫暖,許多畢業生回歸志業體服務,傳承志工奉獻的精神,這也是慧命的延續。
老師以真誠的心教育學生,而學生懂得用功學業與感恩,這是最美好的師承。學生在學成之後願意奉獻一己之力、勇於承擔、認真精進,讓我們看見人間的希望,對慈濟志業來說更具有永恆的價值。
(人間菩提20230325整理/明學)

【365天.天天靜思語】正向思惟的累積

人生許多的「過去」隨時日悄然消逝,但刻骨銘心的感受,卻是歷久彌新。
人生多累積正面的回憶,就能時時帶給自己正面的啟示,乃至指引自己不偏不倚的人生方向,不致浮沈茫茫人海中。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將石頭堆疊成小石塔,用來祈福,堆得愈高願望愈容易實現。在精舍落羽松步道旁的枯山水裡,這個小石塔搭配一旁的雞蛋花樹及白色碎石,形成一道風景線,邀您一同來許願。
(整理、攝影/釋德懋)

 

【靜思在人間】螢火蟲之夢

撰文/ 陳美羿;攝影/慈濟基金會
近年,上人常常提起「火金姑」,「火金姑」就是螢火蟲。
一隻螢火蟲發出的亮光很微弱;但是一群的螢火蟲,就可以照亮夜空;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一群人合起來,就可以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
上人期許每一隻「火金姑」,發光、發亮。來照路,照亮人間菩薩道……
螢火蟲,夏天夜裡的小精靈,是很多人兒時美麗的回憶。只是現在,生態破壞到讓牠無法生存。「輕羅小扇撲流螢」,只能像天方夜譚一般,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去想像罷了。
小時候住在鄉下,螢火蟲就縈繞在屋旁、草叢間,牠是我童年彩繪最美麗的一抹色彩,也是記憶中最難忘的光點。
曾幾何時,水泥叢林當然沒有螢火蟲,連鄉下林間也不見其蹤。台灣把螢火蟲逼得走投無路,也幾乎要把人逼得走投無路。

2021年末慈濟基金會關渡人文志業中心舉辦社區歲末祝福,小小火金姑表演,邀會眾一起打開手機的手電筒功能,透著一種寒冬中的微光。

最近幾年,在有心人的努力下,花蓮鯉魚潭邊復育成功,每年都可以舉辦賞螢活動。有一年特地去參加,人潮、車潮把鯉魚潭畔弄得像菜市場。
走進步道,在解說志工引導下,人人禁聲,放輕腳步。在薄薄的月光下,往兩旁的樹叢、草叢,尋覓芳蹤。
哇!那裡!那裡!驚喜的輕呼,遠處幾個小小的光點飛舞!唉!在台灣賞螢,真是小兒科。
幾年前,到馬來西亞,友人帶我去夜遊螢河。業者以小船載客,夜航在雪蘭莪河上,河岸兩旁、樹叢裡,盡是螢火蟲。那天也是有薄薄的月光,螢火蟲之多,叫人驚嘆,有的樹上亮晶晶一片,當地人稱之為「聖誕樹」。
「小時候,不明白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就把牠的屁股挖開來看。」朋友說:「現在想想,真是罪過。」
最為驚歎的一次,是在印度朝聖,旅行團晚上到一處鄉下,有一座日本人蓋的小小的寺廟,團友到寺裡敲鐘、念經、祈福,一部分人則在是院外抬頭看星星。
寺院很小,我選擇看夜空。
就在寺院不遠處,有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上面鋪了一層亮晶晶,閃爍奪目的「羅網」。仔細一看,原來是成千上萬的螢火蟲,交織成一張璀璨的畫面,那種絕美,真是讓人「目不暫捨」。
團友祈福結束,見此美景,也都目瞪口呆。我故意埋怨道:都是你們啦!敲鐘!敲鐘!把天上的星星都敲下來了……
一位團友說:螢火蟲很美,你這句話更美。

環保「超級阿媽」 掌方向盤穿街走巷

文.林美宏|圖.陳益永、顏啟烒、陳榮照
「事在人為,因為我有這個功能。我雖然不是男人,但是我都做男人的工作。」七十歲的王許綉琴,駕著3.5噸的小貨車,穿梭在大街小巷,爬高爬低搬運回收物,體力不輸年輕人。

許綉琴進到慈濟後,喜歡喝「慈濟四神湯」養生;法入心,法入行,天天都是好心情,做慈濟沒障礙,處處都是好風景。

◎投身環保 以身教傳家
1992年2月14日,王許綉琴造訪了一趟靜思精舍。回到家後,她開始進行垃圾分類。
先生王水田經營工程,公司只有貨車。當王許綉琴加入慈濟後,她開著貨車收功德款、載運收回物;升格為阿媽後,更是帶著孫子做環保,一方面就近照顧,一方面落實機會教育。

王許綉琴每週駕著小貨車,穿梭在大街小巷,爬高爬低搬運回收物。

孫子在潛移默化下,也培養出慈悲心。長孫剛滿十八歲,便一口答應參加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建檔。王許綉琴與有榮焉,開心地說:「他們都有看到阿媽所做的,所以他們很聽話、都很乖。」
王水田回憶道:「我當和氣隊長的時候,每天都在靜思堂,沒有空幫忙,她最高紀錄一個人帶三個。」
連續帶大六個孫子,王許綉琴將家業、志業安排妥當,從不喊累。能文能武的她,甚至還能承擔活動司儀。「我是一個婆婆媽媽,如果沒有做慈濟的話,我哪有辦法上舞臺?」她謙虛地說:「我隨時補位,所有的勤務,只要時間允許,我就願意一直做,做到最後一口氣。」

王許綉琴(左)帶領小朋友參觀環保展區,並導覽分享環保5R及五省的觀念。

◎四句聯 詮釋家庭之道
 王許綉琴和王水田夫妻倆於1999年受證慈誠委員。當她外出載回收,先生便負責照顧孫子;而承擔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先生出勤務時,也會事先告訴她。這對夫妻彼此相互扶持、配合,使得家業、志業都能兼顧。
「雖然勤務很多,但是心不能煩,工作就不覺得煩。」王許綉琴說:「帶孫也是一個甜蜜的負擔,看著他成長,也很有成就感。」

王許綉琴和王水田夫妻倆彼此相互扶持、配合,使得家業、志業都能兼顧。

九歲就失去父親的王水田,從小生活艱苦。王許綉琴嫁給他後,負責打理家務,共同努力發展事業。她表示,家就是社會的根,家庭若平順,要來做慈濟、做公益才有時間。她以四句聯來詮釋家庭的相處之道,「做慈濟,越做越好適。家若合,萬事就會興。心若合,萬事就會成。家庭美滿,心一定會清閒。」
從做中學,學中覺體悟上人的法,「師父的法有聽入耳,自然會越做越歡喜;父母身體若健康,兒孫就會滿面春風;父母腳手若勇健,兒孫就會很好命。」這是王許綉琴做慈濟的體會。

王許綉琴(左)為民眾詳細解說骨髓捐贈的流程與意義。

◎用握方向盤的手 創造豐富的人生
 「進慈濟,我覺得緣深不怕緣來遲,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王許綉琴說:「會的,我認真做;不會的,我就認真學。」
王許綉琴愛上環保,一做就是二十多年,現在更成為長照據點的講師和推動樂齡環保。她總是充滿活力地與長者互動。「我做得這麼快樂,如果沒有把我的快樂傳遞給他們很可惜,所以他們看到我就高興。」

慈濟志工前往護理之家關懷,王許綉琴(左)與院內長者溫馨互動。

志工王素惠佩服地說:「她開車什麼都自己來,讓我們很感動,所以我們就很認真地跟她學習。」家業、志業用心兼顧,王許綉琴樂在慈濟,人生充實自在。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王許綉琴做志工多年,體會到說一句好話,就像造一分善業,讓她慢慢改變自己的習氣。現在無論走到哪,她都用好話和人結好緣,無形中,人生的路也越走越開闊。
【2024.01.18 臺中溫馨座談】

飲四神湯 四德具足

對應法脈: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每一秒鐘我都說感恩!因為我的人生很知足,「知足最大富」。有人說,看到靜思精舍師父穿的衣服,有縫的,也有補的。其實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無欲、知足,天天都感覺到很富有;心中無欲念,就是富有的人生。
有感恩心的人,就能大貴;不只是富,還有貴,是高貴的人生。只要懂得如何感恩,就有充分無私的大愛。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同時還要感恩」,不分地位、貧富,也不分學歷,只要有愛心,能去付出,就是人見人愛、人見人尊重的對象。每個人的環境不一樣,可是有共同的心態,就是知足、感恩、善解。
善解最大智;人與人之間,看到臉色、聽到聲音,總是起心動念,假如不能善解,要跟人相處很難。有智慧的人,才能在人群中天天快樂、天天感恩、天天知足。
除了善解,更需要包容,包容最大慧。有智,也要有慧。智是分別人間世俗,是分別智;不論什麼樣的事情,是與非分清楚,就是「智」。慧,是平等慧,把天地間的眾生都當成一家人;有這種平等觀,就是佛法最頂級的「慈悲等觀」。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才是無私大愛。要達到無私大愛,要求得大富、大貴、大智、大慧這四種德,一定要有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這四個法,這是人人要努力的。

二○二一年馬來西亞嚴重水患,影星楊紫瓊(中)受慈濟志工邀約,一同投入清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