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福慧善根植心田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最近,我們要回歸佛陀的故鄉,都在看著佛陀的足跡。佛陀的足跡走走停停,停下來就是說法;他走到的地方,一定要停留一段時間跟有緣人說法。
他們那個地方,是四姓階級,窮的、貧的,叫做「賤族」。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出,他們能用這個不可思議的名詞來形容!人難道真的可以這樣生活?我們怎麼想都無法想到。

見人說慈濟 菩薩招菩薩

在印度有一位甘滿季,六十五歲的人。他天天伸手乞討,從生下來到現在,從他的祖先開始,就是靠乞討生活。他現在已經「翻掌」,變成手心向下,懂得付出了。
缺了教育永遠翻轉不了。看看新、馬菩薩,從一年多前開始,就已經踏上了佛陀的故鄉,也分梯次走進去了,現在了解了他們的生態,可以開始找土地,要為他們教育建設,去翻轉他們的生態。這要長期規畫,所以要接力,要菩薩大招生。
這就是佛陀在《法華經》說的,菩薩要招菩薩,一代傳一代,從一代到第五十代。我說,不只五十代,是每一代要五十人,甚至五十人還不夠,是每個人要傳一百人,總是無限的。就是要盡心力,見人說慈濟,跟人談人間疾苦,教導人人要知福。
知福,不付出,永遠都沒有福。就如到銀行開戶,要儲蓄才有存錢,需要的時候才有錢可領,這是很正常的道理。

養心地 善種子得發芽

「人間菩薩」就如「無形的銀行」,世世代代都要累積。我們要不斷地培養善種子,而且要把這片心地養好、耕好,讓它肥沃起來,善種子種下去才會發芽。就像大地,若全都是石頭,或是鋪著水泥,即使把種子種下去,也會乾掉,不會發芽。
我們說「要培養愛心」,就是要點滴付出,培養心靈的福地。所謂「竹筒歲月」,就是要堅定信心,長長久久,每天培養一分、十分、百分、千分。這就是「養心地」,把心地養得肥沃,子孫也可以代代傳下去,而我們在這一生造福,來生便承著這個福再來。
修行,有什麼行可修?就是要修福、修智慧。如果沒有聽法,就不知福要如何耕、種子要從哪裡來。慧,就是種子,我們要不斷地培植種子,在心地不斷地去養。
(整理/魏玉縣)

【365天.天天靜思語】克難向前行

因緣稍縱即逝,既然方向正確,就要堅持志願;路再坎坷,也要以信心、毅力、勇氣向前。相信再坎坷的路,終究能走成平坦!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番外篇一)
克難落羽松步道
走完全程的「落羽松步道」,來到「行人間道」處,向右轉即回歸到「大圓鏡智」;如果向左轉,過了馬路就進入了「克難落羽松步道」。此步道的路面是由俊師父收集園裡的石頭,一顆顆鋪成,俊師父用很多心思,把路面鋪得平坦,兩旁也植滿花草,是另一片天地。
保留「克難落羽松步道」,也是為了「說法」,讓人知道慈濟當初是在「克難」中成立功德會。
「克勤」、「克儉」,是上人出家以來的生活常態;一無所有,卻發心做慈善,憑藉的是「信己無私、信人有愛」,還有「克服萬難」的決心。上人說:「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能克服萬難,號召大眾加入濟貧救苦行列,讓善種子從『一』而生『無量』!」
(整理、攝影/釋德懋)

【我的修行筆記】十善是為人的根本

文.劉欣盈(懿紹)

古人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在十善中,「口」就佔了四項;一句話脫口而出,有時說錯了話或不夠圓融,這時即使後悔,也無法收回。若是小孩子說了不恰當的話,大人會說「童言無忌,大風吹去」;然而,大人說的話卻如千金萬兩般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如蓮花在淤泥中仍能潔淨綻放,我們應在紛擾的世間中,好好修持口的善業,保持內心的寧靜與慈悲。(攝影游濬紘)

雖然我們在一、二歲時就會開口說話,但要說出有藝術性,能夠給人帶來希望、信心和鼓勵的話,卻是一輩子的功課。專業的演講和辯論技巧,或許可以在學校學習到,但要說出溫暖人心的話語,卻只能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去歷練。
當聽到一句好話,我們應當銘記於心,並且將其傳遞下去。起初,我們可能不知道該如何說出口,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終將逐漸成為一種習慣。問候和關懷的話語背後,需要有一顆柔軟細膩、真誠的心,否則這些話語可能會適得其反。
凡夫容易因「聲」與「色」的迷惑而心亂。「聲」,即是語言聲音,因此我們必須好好修持口的善業,以免自誤誤人。

言語如同籠中之鳥,一旦放飛便無法收回。(攝影江展楠)

在紛擾的人世間,要聽到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就需要有一顆極為寧靜的心,具足慈悲與智慧。即使遇到惡言惡語,只要心中有法,便能善解,將其轉化為妙音。
當我們受外境影響,心念隨之起伏時,就應該立即懺悔;並時時警惕自己,守護好身、語、意,互相提醒,互護彼此道心。

【靜思在人間】一場夢的啟示
文.簡毓嫺|圖.徐郁茜

清晨要醒未醒之際,我做了一場記憶鮮明的夢。
夢裡,我和家人走進一列擠滿乘客的列車,乘客們紛紛自行找位子坐下。不一會兒,我與家人走散在人潮中,我只好獨自去找空位。我繼續往前走,見到一個有桌子的空位,歡喜地把薰法香筆記本放在桌上,正準備坐下來在旅途中讀法,卻在這時,赫然發現我拉著的行李箱不見了!

如同清晨的第一道曙光,夢境有如一場鮮明的啟示。

我很慌張,趕忙找了列車長,跟他說我的行李不見了。列車長很好心,他調出監視器畫面,要幫我看看行李是在何時不見的。從監視器的重播畫面中,我清楚看見自己,竟是穿著慈濟旗袍走進車廂,心中莫名升起了一股榮譽感……
夢至此醒來,那一瞬間,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些什麼。夢裡的那列火車,像極了生命的列車。

夢中的火車,像極了生命的列車;而生命的來去,都得一個人前行,但是有法就不孤單。

我一個人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有了家人一路相伴同行,卻無法永遠和他們在一起。他們會在某個時間點,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我在這個世界上,擁有了許多屬於我的物品,也累積了財產與金錢。到了最後,卻是會像憑空消失的行李一樣,怎麼樣也帶不走。
但我好慶幸,夢裡的我,隨身帶了薰法香的筆記本。長期浸潤在法香中,潛意識透過夢境告訴我:到了生命的終點,唯有慧命,不但不會不見,還可以帶著走。
生命的來去,都得一個人前行,但是有法就不孤單。我要把自己身著慈濟旗袍的形象,牢牢地刻印在八識田中,期許自己持續聞法精進。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告訴自己,下一段旅程,也還要穿著慈濟旗袍。

證嚴上人《四十二章經講述》─識心達本

「識心達本」,可以識得我們的心,透徹心的本源。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心。常常有人問我:「師父,我有時候不小心,不知道想到哪裡去?我很擔心、很緊張、很煩惱。」我問他:「你緊張什麼?煩惱什麼?」問到底,不應該煩惱的,卻拿來煩惱;不應該緊張的,卻拿來緊張。明知道不用煩惱,也不需要緊張,但又常常說:「我知道啦!不過,我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煩惱?」這就是迷了自己的本心,自己都無法控制這念心,就是不能夠識心。
若能認識自己的心地本源,不用勞師動眾去外面找,人生就時時快樂、和睦,看人都很順眼、如意。所以家庭不能圓滿,先生、太太、兒子,彼此之間無法滿意,都是因為沒有識得心的本源。
「識心達本」是修行的目標,若能識心達本,自然就能瞭解無為法;無為法就是真理。世俗的一切,都是有為法;有為法包括有色、有聲、有物質。日常生活就是執著有為法,因意識所看得到、感觸得到的,而生煩惱。

澳洲慈濟人踏著堅穩步伐,虔誠朝山,為大眾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