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寰宇慈濟愛相連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印尼在二十多年前經歷社會的動盪,那裡的慈濟志工偕同金光集團董事長黃奕聰老先生與兒子黃榮年等人回到花蓮,他們告訴我當地的情形。我鼓勵他們「用愛消弭災難」,他們回去之後,結合在地的企業家,集中愛的能量推動濟貧賑災。

用愛弭平災難貧窮,安邦定國人心富有

那時,臺灣也有一群大多是實業家出身的慈濟志工,隨著去到印尼協助發放。此外,慈濟全球總督導黃思賢也去為他們介紹慈濟,分享慈濟精神,以及在美國如何以慈濟理念開始做慈善。
在印尼的濟貧發放現場,許多年輕人、富二代企業家看見老弱婦孺前來領米,於是自動扛起米,一手牽著長者、婦孺們的手走出發放現場。所謂「見苦知福」,印尼的企業家不但富有,隨著慈善助人的工作,他們以行動化解貧富不均的社會不安定,堪稱「安邦定國」,讓印尼社會變得亮麗起來,自身的心靈也變得更加富有。
印尼大多信奉伊斯蘭教,慈濟不分宗教、相互關懷。志工為當地的習經院定期送去大米,並指導他們農耕,幫助他們自力更生、翻轉貧窮。由於印尼慈濟志工長期的付出,習經院很感恩,甚至還將我的照片掛在每個教室裡以表尊重。如此知恩、報恩的行為,是打破了執著,做到無相、心無掛礙。
習經院的學生穿著整齊的制服,整隊排出慈濟標幟的隊形,看起來多麼整齊!無論是信仰佛教或是回教,他們也做到不分宗教、宗教合一,這正是我所常講的「因緣」。

菩薩現身予人希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再看非洲將近十個國家都非常貧窮,人民的生命力很強韌。慈濟志工用愛鋪路、以情牽引,就這樣讓一群來自當地以及歐、亞不同國家的志工,在那裡展開國際賑災的腳步。只要哪裡有慈濟菩薩身影的出現,那裡就會有希望。
其中,莫三比克志工發願做個真正的志工,願意生生世世跟隨師父的腳步做慈濟。感恩他們匯聚點滴力量、身體力行,用愛擁抱蒼生,並膚慰與輔導個案,做到讓對方接受,也真誠地感恩志工的付出。
將不同國家的社會生態給予改變、改善,甚至整個翻轉向上,這不就是愛的能量嗎?眼前所見值得感恩與歡喜的事,無不都是大家以時間累積出來的善行。期待大家把握時間,時時說好話、身體力行做善事,並呼籲更多人一起來投入,這樣的福氣正是「積善之家有餘慶」,足以保平安。 (人間菩提20230202整理/明學)

「爐香乍爇,法界蒙薰」,小香爐中的香末抹成G形,點燃之後,香煙裊裊,就如諸佛菩薩雲來集。

【精舍大小事】【法在日常】抹香末 淨心境

撰文/釋德澡 攝影/釋德澡、黃筱哲

天天做大殿作務,天天歡喜;尤其整理香爐、抹香末,令人有一種禪悅的感受。
寧靜祥和是靜思精舍的象徵,在大殿時,這種感覺特別明顯。心靜、心淨,抹的香末如一面明鏡,線條圓融無缺;起心動念時,煩惱覆心,香末好像月球表面,粗糙不平。
有次,覺得香末抹得不錯,手突然碰到香爐,「哇!」香末到處飛揚,一面圓鏡變成一面魔鏡;貢高我慢心一起,飛揚的香末就像「管不住」的習氣,障礙別人,也障礙自己。要及時提醒自己盡速轉念,不要被境界所轉。
抹香末,可以練就禪定功夫,短暫達到靜寂清澄的境界;當下的心無所染、沒有煩惱,如同「大圓鏡智」,將外境照得清清楚楚的。

大香爐中的香末需紮實、抹平,才能讓所插的三炷香站得穩、站得正。

晨語時,上人慈示,人人都有一面明亮的「大圓鏡智」,但凡夫不知自己心宅財寶無量,一直封於無明殼中,不斷複製煩惱,讓真如本性蒙塵。只要破煩惱魔軍、脫離無明殼,大圓鏡智就現。
上人提醒我們,大圓鏡智「應物無跡」,鏡子照物,但物品拿開,和這面鏡子一點關係都沒有,這就是清淨無煩惱,永遠都不污染這面鏡子。上人也一直強調,有乾淨的容器,才能裝清淨的水;要自淨其意,法才能入心。
時時起一分善念、一念慈悲,以誠心、淨心和願心對待人、事、物,用功在心地,讓朗照乾坤的大圓鏡展現,進而一切無礙,通達清淨智慧的境界。

2023年10月21日,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右)獲頒立法院厚生會第33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由中研院彭汪嘉康院士(左)頒獎,表揚他在醫療領域的卓越貢獻。(攝影賴廷翰)

【靜思在人間】平常心

撰文/許愷玹

「獎、不獎都是一樣,最重要的就(是)有平常心,那是最好的特殊獎,最重要能超越這樣獎項,心寬念純,奉獻無所求,還要說『感恩喔』,這種真正的我們要歡喜。」
在臉書上看到上人對於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榮獲第三十三屆醫療特殊貢獻獎所做的開示,雖然上人歡喜祝福簡院長得獎,但還是藉此機會再教育我們,事事抱持「平常心」的重要性。

高雄市鼓山區社區讀書會,邀請鄭美雲師姊分享「生命的旅站」(20130508;攝影劉登祥)

前陣子,我到大林慈濟醫院做X光攝影檢查。領了檢驗服後便前往X光診區,才一轉彎,還未看清眼前情況,就被一位師姊輕輕拉住說:「妳還沒換衣服?妳來,妳衣服放在這個籃子裡,籃子放在門邊排隊,這樣妳就能到椅子那邊坐著等。」
她一邊說話,一邊快手快腳地拿來一個塑膠籃,裝好我的衣服後,放在更衣室外面,然後拉著我去旁邊椅子坐下。
我不禁讚歎這位師姊的專業與體貼。當我看清楚離我幾步遠的師姊後,忍不住說道:「師姊,您很資深吧?」
師姊儀態莊重且語氣略顯嚴肅地回道:「有做才是資深。」

鄭美雲師姊(右)是最早期教聯會成員,退休前著重在慈濟教育志業的功能。圖為高雄暑期親子夏令營,學員們同心協力讀出節能減碳的字條。(20100805;攝影鍾美蓮)

我愣了愣回應:「我看您很熟練,猜想您很資深,應該來當醫療志工不少次了。」但師姊依舊是那句:「有做才是資深」。
師姊看我一臉傻笑樣,接著說:「『有做才是資深,用心就是專業。』這是我們的師父,證嚴法師說的話。資深不是年紀很大或是受證很久,是要一直都持續在做事。專業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用心去學、去做,就算原先不是本行,用心做久了就會變得專業。」
這下我聽懂了,難怪她不正面回應,原來是謹遵上人的教誨,已經不需要用言語去分辯一二了。

鄭美雲師姊(右一)於社區讀書會分享到大林慈濟醫院當志工的體會。(20130320;攝影黃玉霞)

當我做完檢查,便回頭去尋這位師姊,想要多聽聽她從上人身上學到的智慧。我和師姊表明自己是文字志工的身分後,她反倒不好意思受訪,因為她覺得做事是「平常」,為此會讓她感覺對不起上人的教誨。
我向她表示,我當文字志工以來,從不為了寫誰而寫,而是喜歡寫值得記錄下來的人事物,因為我也謹遵上人的慈示,將慈濟世界的美善都記錄下來,讓慈濟的歷史永留人間。師姊聽我說明後,才願意聊聊她個人的慈濟志工史。

鄭美雲師姊守志奉道,謹遵師訓,不忘初心,更不忘那顆「平常心」。(攝影許愷玹)

師姊曾參與大林慈院建院時的連鎖磚施作工程,談到建院草創時期,她謙遜地一再強調都是做些輕鬆的事,而真正使力的都是慈誠隊的師兄及護法大金剛們。談及參加慈濟以來的心得,以一句「上人就是我們最好的標竿」來表達自己過去及未來的心之所向。
這位師姊,也是最早期教聯會成員,退休前著重在慈濟教育志業的功能。退休多年來,每日作息養成與精舍同步的習慣,早起做早課後,便開始一天忙碌的行程,除固定的醫療志工,以及每月第三週至花蓮慈濟大學照顧懿德孩子們,還有不定期的輪值等等。
在我離去前,看到好幾對病患與家屬,無論是拄著拐杖或是推著輪椅,都特地前來向這位師姊說「感恩」,才滿懷幸福的笑容離開。
她,是高雄鼓山區75歲的慈濟委員鄭美雲,也是所有慈濟委員的縮影;守志奉道,謹遵師訓,不忘初心,更不忘那顆「平常心」。

 

用愛鋪路 智慧善解
對應法脈: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在社會上工作,若能學習包容、善解、感恩,就沒有行不通的事。世間一切事都發生在人身上,有人有事就有煩惱,在人我是非中要用心。人人都是凡夫,意見和方向絕對沒有一樣的,所以要學習善解、包容。
普天下沒有一個人能做完所有的事,我天天都在感恩,感恩每一個慈濟人,因為有他們才有慈濟。回顧慈濟這幾十年來,是用愛鋪著路走過來的,感覺多好啊!但在當時是走得蠻辛苦的,就是因為辛苦,才值得去回憶。不論是不是有是非,我都用智慧去善解,善解之後一定無怨無恨,只有感恩。有感恩心,就能善解、包容,天天歡喜,就沒有任何事能難倒我們。
年輕人一開始要先吃點苦,能適應最惡劣的環境才會有感受。大家都要刻苦耐勞,要知足才能善解,會善解才會包容,會包容才會感恩,有感恩心的人,才是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