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人生路,有因、有緣、有果,就有報。假使我們知因緣果報,遇到煩惱事,心靈就不會再添無明。
師父用很多種方式說法,希望人人法入心,但是光是聽法,其實很難受用。法入心,還要身體力行,就像閱讀一本,讀完之後就要去實行,才能照見自我心地風光。
佛法指引我們走安心的路、走光明的方向、走得心靈風光很美,這在經文裡都看得到。聞法之後,要趕緊問自己,知「道」了——知道「道理」了,有沒有做到?知道就要做到,而且不是做一下就好,要志玄虛漠。
懺悔,明瞭「因緣果報」
最近我常跟大家說,要自我生命盤點:這一生,好事做得多?或者什麼事都沒有做,那生命的價值在哪裡呢?
人與人之間,或許曾經得罪人,也許某個時候曾經糊裡糊塗,現在心靜下來,知道錯了,就要趕快懺悔過去。
要去哪裡懺悔呢?到佛前求懺悔嗎?沒有用,要去向當事人懺悔,因為當事人就是活佛;對方放下了,我們才能心安;對方心靈化凶為吉,彼此放下,人生路就寬廣了。
讀經,讀出「心路歷程」
活在人間,每一分秒都是寸金寸光陰;一寸一寸的人間路,都是寸寸光陰所累積。
我天天都自我警惕,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但是在這個時候,我所說的話,也許有人聽進去了,一念心馬上觸動到;儘管心中有什麼煩惱,在這個地方、這個時候被點通了,路也就好走了。
這就叫做「心路歷程」。讀經,就是要讀出我們的心路歷程,要帶領我們步步向前;否則,人生路停滯,永遠都是原地踏步,就好像白老鼠被關在籠子裡,再怎麼樣踏都是空轉,轉不出來。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要好好的讀經,好好的看,好好的去思考,時時問自己:我通不通?放不放下?心開了嗎?意解了嗎?
知足常樂,唯吾知足——我知足,我自己願意知足,心裡就不會有煩惱;心清淨,沒有煩惱,思想清清楚楚,方向正確,一心往前,就能步步踏實。
開信心門,入我門不貧
慈濟從過去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開始,大家點點滴滴不斷累積,讓師父產生信心。不論要做什麼事,師父只考慮該不該做——該做,我相信人人都有愛,所以「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只要方向正確,這道門一開,就會有菩薩來共成好事。
(人間菩提20220624整理/洪淑芬)
【靜思在人間】【證嚴法師說故事──牧童哭牛】導讀分享
文:黃義閔 圖:靜思人文出版部
大愛電視臺於二○一四年推出《證嚴法師說故事》動畫節目,甫一推出即受到廣大迴響,深奧的佛法與人生宗旨,透過證嚴上人開示的佛典故事,以簡易的動畫呈現,變得淺顯易懂。
為了便於讀者隨時翻閱,本系列繪本特別取用動畫素材,將動畫調整為繪本形式,重新美編、排版,用文字將感動記錄下來;同時以中英雙語呈現,每本收錄三個佛典故事,並在故事末搭配問題與靜思語,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從中受益並得到啟發。
一、【牧童哭牛】
生死大事,能看得開、想得通,就能安然自在。
──靜思語
一位家庭生活美滿、富裕的長者,一日間忽然往生,他的妻子痛不欲生,兒女為了安慰母親,開始天天操辦法事,殺生、做法會、燒香、燒金紙……等等,一連好幾日都不停歇。
一日,墓園來了一位帶牛吃草的牧童。忽然間,牛倒下死亡,牧童開始大聲嚎哭,且一直搖晃牛的屍體要牛醒來,甚至不停地割草,拿到牛的面前要餵牠吃。牧童的哭聲引來眾人圍觀,長者的兒女與太太也被吸引了注意,長者太太告訴牧童:「不要哭了,這隻牛已經死了,要牠活起來哪有可能?你一直割草給牠吃,牠哪能吃呢?」牧童隨即回答:「你們不也天天在這墓園燒金紙、殺生嗎?不就是為了把金錢、食物給死者嗎?」長者的太太與兒女聽了恍然大悟,這才終於覺悟,回歸正常的生活。
此篇故事如同寓言一般,用簡單的小故事,講述了生死間的至深道理。逝者已矣,然而我們的傳統社會,仍有著迷信、祭拜的習俗;其實,燒香祭拜最重要的是心意,只要用虔誠的心來祈禱,自然能化解惡緣、無災無難,何必非得要大肆的鋪張、浪費呢?
另外,父母在世時就應善盡孝道,而非等到父母死後才鋪張浪費,殺害有生命的動物來祭祀。我們應該用智慧的信仰來尊重生命、愛護生靈、保護生態,若能心安、自在,自然能夠日日平安。
二、【燒紙錢的由來】
不真不實而相信,是迷信;人云亦云,是無知。
──靜思語
一位機敏的巧婦為了幫助丈夫賺錢,一日,想出了一個方法。首先,先讓丈夫裝死,然後大聲哭喊吸引左鄰右舍的注意,並在街坊鄰居靠近時屏住呼吸不讓人發現。到了頭七那天,巧婦大聲的喊:「我來燒買路錢給你買路,買得通你就能回來了。」這時,假死的丈夫便假裝漸漸甦醒;於是,左鄰右舍便相信買路錢可以買通冥間的路,讓亡者尋路歸來。巧婦靠著賣紙錢從而賺了一筆,燒紙錢也從此成為一種習俗。
此篇故事雖講述燒紙錢的由來,但其實也是告訴大家,應該要智信而非迷信。燒紙錢的無稽之談,不過是生意人造作的效應,我們應該要提起智慧淨化環境,減少二氧化碳、大地資源的消耗。
三、【水中金像】
力量用對方向,就是亮麗的人生;用錯方向,則步步都是陷阱。
──靜思語
一位憨直的人,有一天經過一個池塘,看見一塊金像在水裡,於是便下水想要將金像取出;結果不停地摸啊、找啊,池底的泥土都翻遍了,仍然無法撈出金像。他為了撈金像將全身弄得又溼又髒,於是暫時在岸邊休息,待水面平靜,泥土下沉,池子恢復清澈,他仔細地看,金像仍然在水中,那麼為何就是找不到呢?
這位憨直人的父親,因為孩子久久未歸,於是出來尋找。找到孩子後,就詢問孩子怎麼將全身弄得如此狼狽,孩子伸手指著池子告訴父親,池底有一塊金像,但卻怎樣都無法撈起來;父親一看,頓時反應過來。原來,池子映照的不過是旁邊樹上的金像影子,這塊金塊並非在池裡,而是在樹梢上;最後癡愚的孩子聽從父親的話,爬到樹上隨即將金像取了下來。
世間的汲汲營營,往往是鏡花水月,人生幻化如泡影,人人卻為名、利而執著煩惱;凡夫一生辛苦、勞碌,受幻化的影像迷惑,最終,仍然是一場空。這篇故事告訴我們智慧的道理,有智慧的人,便能分辨幻影,不被汙染與欺騙。
誠摯地分享此繪本,這三篇簡短的故事,非常簡單地講述了「智慧」的道理。無論是不停做法會祈求亡者復活的愚癡長者家人,或買紙錢、燒紙錢的愚人,抑或是一味追求水中幻象,無法看清真相的癡子,皆是未提起自身的智慧去分明。
其實我們人人生活在世間不也是如此嗎?總是在愚痴的境界中打轉,汲汲營營於物質、欲望中,希望閱讀完以上三篇故事後,我們都能重新提起智慧。學佛,正是要時時提高警覺,如上人所說:「多用心!」
從那一袋玉米和地瓜說起
撰文/林雪儒(慈原/花蓮)攝影/張文黛
「慈原,我拿地瓜給妳,我買了好多。」文黛打電話來,要和我分享農作物。
「好哦,那我分一點玉米給妳好嗎?義賣買的。」原本還在為分送不完的玉米發愁。
「糯米的嗎?我要三根就好。」文黛家裡剛好三個人,客氣的只要了三根。
「幫忙我吃,多拿一點,拜託了。」我語帶哀求,心想幸好她沒買到這項義賣產品。
「給我五根吧!」文黛多要了二根,她人真好。
晚上九點半,二個人站在家門口交換著「戰利品」。
「賣地瓜的阿伯要籌錢治病,一袋一百元,我共買了十袋。取貨時都搬不上車,還用拖的把袋子給拖破了好幾個洞。」文黛邊說邊重現當時取貨的辛苦模樣,並翻給我看破了幾個洞的超大「嘎芷袋」。
「我的玉米也是,孩子不愛吃,我一個人也吃不完。」
「我想下回我們乾脆直接捐錢好了。」
「但是,賣的人也想靠自己的力量啊。」二人討論到這裡,突然停住了。
這也是難為之處,為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買了一大堆,吃不完怕浪費;付了錢不拿,又怕傷了人家的心,只好到處分享。
看著車上還有好幾袋地瓜,每袋都是胖胖的十大根,看得出賣家真的很有誠意。此時,文黛又拜託我再拿一點,我說:「真的不用了,我明天回台北,這一袋想帶回去給媽媽,因為她愛吃,而我最多只能吃一個。」
「那拜託,另一袋就當作是我孝敬妳母親的。」說完又拿起一袋要給我,我背過身去打算要逃:「千萬不要了!」兩個人不禁哈哈大笑。
看來獻愛心,除了要有「大肚量」外,更要有一群好朋友一同分享;做好事幫助人也不容易,要多結好緣,才能分享愛心。
為未來鋪路
大家都是疼惜土地、擁抱地球的菩薩,但是不論我們再怎麼做,力量還是有限,所以必須向我們的親友、社區鄰居宣導、教育,使人人都來疼惜地球,才能真正達到環保的功用。
像馬來西亞,本來只有慈濟人在那裡做資源回收,後來慈青們利用星期假日一戶一戶地向大家推廣資源回收的觀念,現在已有許多家庭主婦、社會人士也加入做環保。
大地需要我們去關心、去疼惜,大家若有參與蓋大愛屋,就知道為什麼師父堅持要鋪連鎖磚。鋪連鎖磚費時又費力,成本也較高,但是為了讓土地有呼吸的空間,我還是堅持採用。
臺灣目前的平地不是鋪柏油就是水泥,整個土地就像被一層皮蓋住,熱氣要散發不可能,吸收水分也很難。就像人感冒、發燒時,醫生都會教我們多喝水、流些汗,身體就會輕鬆些。大地的生命和人體的構造一樣,若使土地有散發熱能、呼吸的空間,才不會一地震,就發生嚴重的災情。
期待環保志工,要更用心推廣環保理念,讓人人都能疼惜、愛護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