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守志奉道獻良能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每一回來到嘉義,總是很歡喜,而且都是給予人純真、快樂,我很喜歡這裡的人情味,在這裡很溫馨。

田中央的大醫院 守護生命磐石

慈濟醫院蓋在大林,每一次聽到大林慈院院長、醫生來分享他們如何照顧當地人,我內心總是對自己說,不後悔在這裡蓋醫院,因為醫生、護士都是「守志奉道」,這是生命的價值。
就像師父這一輩子,對自己生命盤點一下,對自己也是說:「此生無憾」。到底功、過多少?功,就是為人間付出、做多少好事;不是只有我,大家都一樣稍微盤點一下,為家庭、社區、民眾,真正用很真誠的心去付出有多少?
當然也要再盤點一下,有做過什麼對不起人、損他人的事嗎?如果有,也要虔誠地懺悔。
二、三十年前,這裡是一片甘蔗園,當時鎮長、議長去花蓮,一而再、再而三對我說,雲嘉南這麼大片的土地,人口有多少,但醫院很少,一一分析給我聽。一直到張博雅署長也親自到花蓮,很期待慈濟能夠在大林建立醫院。
想到醫院在這麼鄉間的地方,將來要如何照顧?醫生要如何來?心裡也是很擔憂,所以我就向地方提出一項比較困難的事情,需要二十甲的土地。因為聘請好醫師,要安住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家庭能夠穩定在這個地方。真的很感恩,很快地醫院開始建設,在這個地區守護生命、守護愛。

醫護披戰甲擋疫 茹素護生造福

去年(2021年)新冠疫情發生,每天我都與慈濟醫院的院長們視訊互動,跟他們說:「醫生護士要照顧好、防護的工作要做好,照顧好他們,才有辦法兼顧當地社區的民眾。」
可知道他們是多辛苦?當時氣候炎熱,為了安全措施,他們必須穿著一層一層防護衣長達半天的時間,這是多麼的難熬!有時候人手不夠,甚至中餐都無法用餐,一直穿戴到黃昏。這就是醫生護士「守志奉道」,用生命守護生命、搶救生命。
總而言之,四大志業精神要守好,我也要守護我的志業。我的志業是要守護人間,「為眾生」;守護佛陀給予的使命,「為佛教」。因為佛陀教育、啟發我們,開啟人間、宇宙天地萬物的真諦。
我最近一直說,「要茹素,守護健康」,不是醫生能夠守護大家的健康,是自己要守護自己的健康。然而要如何健康?就是要吃,所以叫做「食事為大,大哉教育,非說不可、非素不可、非推不可。」這就是我現在的使命。
(人間菩提20220220,整理/黃淑真)

【精舍大小事】兩個水晶杯的價值

引用來源/證嚴上人《藥師經講述二》846頁;照片提供/釋德懋

功德會剛開始不久,某一天,我與花蓮委員到百貨公司,看到一個水晶杯,我隨口問:「這個杯子多少錢?」當時一斗白米二十幾元,而那個杯子要一千元。
我問店員:「為什麼這麼貴呢?」他說:「因為這是水晶杯,用純水晶雕成的杯,所以很貴。」我去摸一摸,算是有摸到,想想,一般玻璃杯一個才一、二十元,怎麼差那麼多!
摸一摸後,就走出去了,一位早期的慈濟委員靜慈,和我走在一起,看到我摸過這個水晶杯,等我回精舍後,她已經買了兩個,一個大的,一個小的,用兩個盒子分別裝著,她跟我說:「師父,我看您好像很喜歡這個杯子,我幫您買了兩個。」
我聽了實在很不捨,當時還是每天存五毛買菜錢的竹筒歲月時期,想到一個杯子一千元,兩個不就二千元嗎?杯子買來了,我心中也很矛盾,一是歡喜,一是不捨,不由得唸了一下:「怎麼這麼浪費!」她把杯子放著,人就回去了。
我不由地又打開盒蓋,拿起來摸一摸,兩個杯子就擺著了,心想:「這麼貴的杯子,如果不用,哪有什麼價值!」隨手拿起較小的,倒入熱開水,水一倒,「啪」一聲,杯子裂了!後來那個大的,我再也不敢去碰它,只擺著。
雖然是簡單的事,但我常常以這個水晶杯,作為自己生命中的警惕。有時候我會去看這個大水晶杯,雖然那麼貴,我根本沒有用過,也沒有人敢碰,它的生命,在我的手中根本沒有發揮;而另一個小的已經裂掉了,雖然只是裂了一痕,也等同廢物無法用了。東西貴在能應用,能用的東西才有真正的壽命在。

生死皆自在

開示因緣:一九九八年三月十八日國華航空發生空難,慈濟人成立臨時指揮中心協助救災。
頓失至親,心痛難免,但總要找出一條路來解脫內心的痛苦,所以家屬們務必要心安,亡者才能靈安。這不是安慰的話,是真理之言!至親是心連心,生者的心思能影響亡者的靈識;對亡者而言,當他在剎那間突然魂魄飛散時,連痛苦的機會也沒有了。因為人是身體與意識結合,才會有痛感,一旦魂魄脫體就輕飄飄地,非常超脫。
學佛就是要能透徹生命的真理,活著時要好好把握人生,與人友愛、互相關懷,時時為人付出,這就是幸福的人生。過去生的作為,已經決定今生的最終點在何時何地,若能聽天命,心就會很自在。我們要用心、好好地生活,當最後一天來了,才能泰然心安地離開。除了自己要看得開,家屬也應該幫助臨終的人,安然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國華航空空難,慈濟人安撫家屬、供應熱食與助念。

 

【靜思在人間】認知與學習

撰文/陳美羿;攝影/楊國華

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一則報導,一位香港的年輕媽媽說:「我的孩子,今年兩歲多。在他的認知裡,『戴口罩』就是每個人日常必須要戴的,就好像人一定要穿衣服一樣。」
看到這裡,覺得又好笑又感傷。
報導又說,因為疫情嚴峻,大家都宅在家。孩子們沒有年齡相仿的玩伴,所以無法建立社交關係……讀書、學習都使用電腦,或許他們也不知道「學校」是甚麼。
是啊!生活中沒有的東西,孩子就不會認得,或是會「誤認」。
記得約旦的慈濟志工陳秋華曾說,敘利亞內戰,許多人越界偷渡到約旦來。因為物資缺乏,他們都吃得很簡單,生活非常艱苦。
有一次,志工送去很多水煮蛋,要給難民補充蛋白質。沒想到孩子不認得雞蛋,不知道那是可以吃的食物。在手中把玩之後,就當皮球一樣,丟來丟去……這個小故事,聽了讓人心酸。
台北市的鐵路很早以前,就已經全部地下化了。有一次,開車經過一個路口,兒子說:「以後台北市的孩子,不知道甚麼是『鐵路平交道』。」
是的!小時候老師教我們,經過鐵路平交道,要「停、聽、看」,以免發生危險。但現在很多地方已經沒有「平交道」了,這些地方的老師是不是應該要說明再說明呢?
說起來好笑,我小時候,一年四季家裡水果吃不完。前院有木瓜、柚子、蓮霧;後院有香蕉、芭樂……山上有鳳梨、橘子、柳丁……
到很大的時候,聽說吃水果要用錢去買,著著實實嚇了一大跳。這是我的「錯誤認知」,以為水果是摘了就有,怎麼需要花錢呢?
有的孩子,從小看著父母抽菸、喝酒、吃檳榔,甚至賭博、吸毒。在家裡大聲罵人、吵架、打架。小孩看在眼裡,以為家庭就是應該這樣。長大以後無形中也沾染許多壞習慣,對人動不動就暴力相向。
這也是「認知」的結果。
如果一個家庭,父母沒有不良習氣,對子女慈愛,輕聲細語;為人寬容,樂善好施。這些好的種子種到孩子的「認知」裡,漸漸也會「薰習」、「形塑」出孩子的好品格。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祖父從山上果園回來說:「今天看到有一個婦人偷摘我們的橘子。」
「啊!有沒有抓到?」家人驚呼道。
「沒有,我躲起來了。」祖父說:「人家是口渴,摘幾個止渴。如果她知道被主人發現了,她會『見笑』(丟臉)。」
那時我還很小,就已經知道甚麼是「感動」了!我感動祖父的寬容和體諒。橘子被偷,主人還躲起來,怕被小偷發現。
祖父不必教我甚麼大道裡;他的身教,讓我一輩子受用無窮。
這是我小時候的「認知」,刻骨銘心的「認知」。
(202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