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菩提道上結善緣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佛再現跡 教眾生行菩薩道

佛陀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要成佛,一定要行菩薩道,而要行菩薩道,就要眾生緣具足。所以與人結緣、為人解苦難,都是成佛之道。
人間苦難偏多,菩薩要修行,要靠因緣去見苦、知福,去造福人間。過去觀世音、彌勒、文殊等有名的菩薩,他們那時候真的是在人間嗎?佛陀的理想是人性本善,希望眾生有如觀世音菩薩的聞聲救苦,有像文殊菩薩的智慧,還有將要成佛之前,要學習行菩薩道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現在就在不斷地累積福業,造福人間,等待將來因緣成熟,在娑婆世界成佛。
其實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文殊菩薩,也是再來的古佛,他們是來協助釋迦牟尼佛的道場。觀世音菩薩,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他顯相在人間,聞聲救苦,讓人間對他恭敬,是在觀機逗教,也是實行菩薩的教育,所以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而佛陀現相在人間,更是在教育我們,讓我們知道,我們也有充分的智慧,以及具足的慈悲,接著就是要身體力行。

空檔時間 讓生命消逝於無形

現在的人間,真的有很多很多的苦!大家懂的知識很多,但是時常都把知與識,在很狹窄的空間裡打轉,形成短淺的見識。其實我們是可以知過去、認識現在,更能預知未來的。只因我們原來具有的知識,總是帶著無明、恐懼,以致自私、貪婪,到最後形成只關心自己,這都是一般凡夫的心。
其實師父也是凡夫,只是我時常把眼光放遠一點,或是經常回憶過去,還要時時認識現在,並且以現在的環境做分析,預測未來人間的生態,這不是神通,而是運用智慧。過去的時間很長很長,想追也追不回來,不過我們可以回想過去。
回想自己,昨天做了什麼嗎?如果什麼都沒有做到,就只是這樣過了一天;我今天有做什麼嗎?如果沒有,這也是過了一天,這就是「空檔時間」。昨天已過,今天將過;已過的過去了,包括將過的時間,都是無形無跡,都會在不知不覺中過去,所以我們能不好好地警惕嗎?
人世間苦難多,就需要菩薩在人間。不論在哪裡,只要有慈濟人的足跡,有緣的眾生就可以得救,因此我們要把握時間,讓人人都來當人間菩薩,使更多人能看得更廣、更闊。
(人間菩提20220318整理/魏玉縣)

農務,是靜思精舍延續五十多年不間斷的勞作。(攝影:陳春來)

【精舍大小事】善法修補 生命無漏

撰文/陳春來(彰化) 攝影/陳春來、黃秀琴

想起,在精舍出坡的所見所聞,其中有一件事,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那天接近正午,當我做好精舍防疫清消後,看見德柔師父正從大寮揀菜區,拿著兩個修補好的臉盆經過。
「師父好!需要我幫忙嗎?」在簡報室內,我見狀急忙趨前問安,並關心師父是否需要幫忙。
「可以幫忙拿到二樓的男眾洗衣間嗎?」師父回答。
「可以喔!」

常住師父延續著克勤克儉的靜思家風,襪子穿破了拆下來,再補再穿以延續物命。(攝影:黃秀琴)
漏了水的臉盆,經過精舍常住師父的修補,即可再利用並延續物命。(攝影:陳春來)

師父分享著他手上那只破掉的臉盆:「只要經過縫補,資源即可回收再利用,惜福愛物,物命就可以繼續。」
師父提及他小時候,也常聽街道上專門修補器具的商人吆喝著:「有人要補鼎、補鍋、補水桶、補雨傘沒?」民國四、五十年代的生活物資較不充足,鄉間小鎮人家生活艱苦,東西總是修修補補後再繼續使用。
回憶著兒時場景,對應現在師父的生活,常住師父堅守著上人教誨:「克勤、克儉、克難;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理念。
師父接著表示,在叢林修行的師兄弟,身上穿的僧服(福田衣),也都是經過縫縫補補,一件可穿幾十年,大家的生活都很儉樸。
這也讓我想起,上人常開示,「一張紙的物命,可以重覆使用好幾次。先用鉛筆寫、紅色筆、藍色筆,再寫墨水筆,就可以重覆使用多次。」
師父告訴我,當室外拖鞋壞了,也是常住師父一針一線,縫縫補補修好的呢。
聽完德柔師父的分享,腦中隨即湧上《懺悔文》:「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懺悔。」
人生旅程中,一念心的造作,難免在善、惡間拉扯。上人曾慈示:「孰能無過,只怕錯了而不知改過。」
我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持「懺悔心」;當無明煩惱生起時,就表示有漏,這個時候得趕緊請善法來修補。
生命短暫,要分秒把握。相信只要目標方向正確,記住不二過,便能免除修修補補的次數,進而達至無漏的理想境地。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穿上了太多不合腳的鞋子,讓「腳」不合鞋;「心」也經不意地穿上了太多不合腳的鞋,讓「心」感到壓迫。

【靜思在人間】合腳的鞋子

撰文/林純霞(花蓮) 攝影/陳靜惠

一列火車停靠月台,一對盛裝的老夫妻從車廂一前一後走下來。老先生走在前,老太太一拐一拐地走在後頭。走近月台座椅,坐了下來。
老太太彎下腰,脫下左腳的鞋子。原來那只鞋,鞋底已經「開花」了,剩下鞋尖連著一點點鞋面。所以她走起路來,左腳拖著開開合合的鞋子前行。
她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會兒,起身繼續往前走了幾步路,又停住,看起來是極度不舒服。
同時在月台上候車的我,關注到這對老夫妻,想到行李箱裡有一雙夾腳拖,於是拿起拖鞋,快步向前。
「我這兒有一雙拖鞋,要不要先換上?等出月台後,再去買一雙合腳的鞋子?」我問老太太。
她面對突如其來的關心,秒閃了一下,露出驚喜的眼神,及靦腆的笑容,說:「我們從台北下來,要去喝喜酒。這雙鞋太久沒穿了,沒想到上火車後才覺得太緊。更慘的是,鞋子竟然在車上掉了底!」
她一邊道謝,同時迅速地換上了夾腳拖鞋,並在地上踩了兩三下,露出了輕鬆的笑容,致意後歡喜的步出月台。看著她優雅的背影,及輕鬆的步伐,我心裡也跟著輕快。
老太太的背影,讓我想起,曾經看過印度哲學家奧修的著作《當鞋子合腳時》,書裡點出,「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遺忘了!」書裡例舉:「一朵花,不需努力,就能開花!」大自然的運行,順應自然,不需強求。
反觀自省,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穿上了太多不合腳的鞋子,讓「腳」不合鞋;「心」也經不意地穿上了太多不合腳的鞋,讓「心」感到壓迫。
曾經有一位訪客問我,「為什麼慈濟志工做那麼多的事情,出錢、出力,卻總是聽到他們說『賺歡喜』?」
「因為志工在付出的同時,慢慢地找到『合腳的鞋子』。在團體中,可以揮灑生命的彩筆,越做越『忘我』,當然就會起歡喜心,這是一種次第的修煉。」我回答。
「慈濟如同開了一家大鞋店舖了!」訪客頻頻點頭,並笑稱著。
「我們是廣開『用心』領會的心靈大門。」
上人說:「甘願做,歡喜受。」起甘願心,就會「自然」找到合腳的鞋子,就不起煩惱。
一雙雙合腳的鞋子,都在日常中,等待您、我用心體會!

以菩薩的智慧教自己的孩子,以媽媽的愛心教別人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心靈有所不滿,就是佛法所說的「有漏」,給得再多,也會像漏斗般不斷地漏失,永不滿足,所以會埋怨父母給得太少。但是也常有年輕人抱怨父母很囉嗦,事事項項都要詢問,「有沒有多喝水?出門有沒有多帶一件衣服?吃飯了沒?」等等,反而覺得父母黏住他們,感到不自由,因而故意表現出反彈的態度。
為人父母的,要用菩薩心來對待自己的孩子,以父母心看待天下蒼生。只要善盡責任,付出無所求,即使孩子不接受,自己心中也不會有煩惱。就如聽到有人說,因為一句靜思語而全然打開心門、改變人生,我就會很開心。但若送人一本《靜思語》,閱讀後仍無法轉化煩惱,我只會替他感到可惜。
愈擔心孩子,孩子愈偏要往父母煩惱的方向走,受如此的煩惱繩索纏縛,實在很苦。慈濟人為社會付出,其實也是為自己的兒女,因為社會祥和,孩子在社會上才能平安。若只是顧好自己的孩子,其他的孩子為非作歹,社會不平安,自己的孩子也不會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