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 假民主防衛真威權 / 楚何

賴清德將「大罷免行動」美化成「恢復國家秩序」,實則是民進黨對民主機制的恐怖統治。2023至2024年間,民進黨發動對在野黨縣市長與民代的12起罷免案,消耗社會成本逾8億元。其中最具爭議的「台中模式」:先以行政院停撥預算癱瘓地方政府運作,再發動罷免收割成果。這種「先閹割後罷免」的套路,已使地方自治名存實亡。
更深層的憲政危機在於,民進黨將罷免制度扭曲為「政治清洗工具」,《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原意是讓選民淘汰不適任者,但現行制度設計卻允許「簡單多數決」(同意票達選區25%即通過)。這導致2024年高雄市議員罷免案中,僅占選民18%的7萬票就能推翻當選時獲10萬票的議員。民進黨更建立「罷免SOP」:由黨籍立委提案、側翼發動連署、政府配合司法追殺,形成「立法—行政—司法」三位一體的壓制系統。
賴清德宣稱「用更大的民主解決民主紛爭」,實則是為擴張行政權鋪路。2024年通過的《反滲透法》修正案,賦予行政機關無需司法令狀即可監控可疑組織的權力。根據人權團體統計,此法施行半年內,已有327個民間社團遭列管,其中89%與統派無關卻被限制活動。這種「預防性壓制」思維,與戒嚴時期《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邏輯驚人相似。
台灣正面臨「形式民主」與「實質專制」的弔詭困境,真正的民主憲政不需要「抗中」來背書,不需要「青鳥」來裝飾,更不需要「罷免」來恐嚇。解方在於回歸憲政主義本質:重建權力制衡(恢復立院聽證調查權)、淨化選舉制度(改採德國式聯立制)、廢除惡質罷免門檻。唯有跳脫「抗中vs.親中」的偽二元對立,台灣才能從民粹法西斯主義的陰影中真正解放。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