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力挺蔡英文,後來又嚴厲批判民進黨的網紅館長,刻正以和平大使自居展開首度的上海之行。從未領有台胞證的館長這次帶著攝影團隊,在許多外國網紅親身探訪大陸並實況直播的熱潮方興未艾之際,趕上國際腳步,也是身為百萬網紅應有的態度而已。許多親執政黨側翼對此冷嘲熱諷,實在不必。
近代兩岸之分,首先是中日戰爭的結果,兩岸再合,也是中日戰爭的結果。而今的兩岸之分,則是中國內戰與國際冷戰的結果。今年是第二次中日戰爭結束80周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結束80周年。館長的首度大陸行正好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與太平洋戰場結束之間,實在是一個有意義的巧合。
因為如果沒有日本侵略中國,國軍應該已經剿滅紅軍,而沒有現在足以抗衡美軍的解放軍。日本如果沒有侵略中國,就沒有必要偷襲珍珠港,不會成為美國的敵國,不會成為戰敗國,會是有龐大軍隊的東方強國。如果日本沒有侵略中國,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的殖民地獨立風潮中,台灣或許經過中日之間的談判,成為一個獨立而在中日之間保持軍事與外交中立的島國。
從歷史根本原因來看,兩岸分隔的禍首還是日本的侵略戰爭。而隨後的國際冷戰與兩大陣營的經貿封鎖,使還沒有從戰爭損害中恢復過來的中國大陸,在經濟發展上與台灣從此分道揚鑣。台灣從一個蓊鬱扶疏的小島與日本帝國南進的軍工基地依靠加工出口累積資本,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2011年人均GDP超過每年2萬美元,而中國大陸直到改革開放後才轉以外銷導向,2000年加入世貿組織之後經濟崛起之勢更甚,但直到2023年人均所得才到每年1萬2614美元。經濟發展崛起的先後,政治上反共與恐共的宣傳,使得台灣社會還有約一半的人口認為彼岸的經濟發展遲鈍,隨時處在崩潰邊緣,社會建設與生活文化落後,收看綠營政論節目的鄉民以為大陸依然窮得吃不飽,吃不起茶葉蛋,廁所沒有門,高鐵沒有靠背,共產黨靠高壓統治,人民普遍對政府和前途沒有信心。
以上這些看似笑話卻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認知作戰,隨著外國網紅到中國大陸自由行之後,資訊已經漸漸打破八股的反共宣傳。因此,館長這次以和平大使的自我期許展開的上海之行,在10年後來看會是具有劃時代意義和效果的。因為只有建立在兩岸彼此正確真實的理解上,雙方的誤解與敵意才能漸漸化解,進而能期待有一天當年數百萬人為中國發展路線而相殺的血海深仇,也能隨著兩岸政治家的出現而邁向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