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慈悲仁勇弘善法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天災人禍是眾生共業的結果,人心的起伏更是無常,善惡無常更讓人間陷入危機重重!

災難無常有解方,戒慎虔誠勸茹素

土耳其與敘利亞發生大地震,災民無家可歸是多麼悲情啊!尤其是敘利亞人,先是遭遇戰爭的動盪,接著又遇到強震,簡直禍不單行!部分敘利亞難民重回國土邊境,看見祖國的土地卻又無法返回,這樣的心情何等複雜?
我經常告訴大家要「見苦知福」,這些苦難都在提醒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生的境遇變化多端,面對天下這麼多的災難,我們應戒慎虔誠;此外,慈濟的慈善工作真的很需要人人發揮愛心。
日前大家到街頭募款,師父很感動,但也不忘呼籲大家不應該只是勸募,更要藉機提醒人們多一分的警惕和覺悟。大自然環境由於溫室效應導致氣候變遷,這也大大提高了自然災害的風險。此外,人心的不調和也加重天地的不調和,此時此刻唯一的靈方妙藥就是戒慎虔誠、茹素護生。
大自然環境一旦發生災禍,人力勢必無法勝天,這是絕對敵不過的!為了祈求天下平安,我們真的要戒慎虔誠並提倡茹素。
以往人們齋戒茹素似乎是宗教行動,希望藉此祈求平安;然而,推動素食的現代意義是環保減碳與愛護地球,只要降低對於大自然環境的汙染,就能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

自小建立飲食觀,尊重生命又健康

大地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大小乾坤都值得我們用心維護。「茹素」可是一項大學問!我們既可以從佛法、環境生態與飲食健康等面向去探討,同時這也是尊重生命的表現。
看見動物為了滿足人類的口欲而遭到殺害,難道這與人類面臨各種生命威脅的無奈不相同嗎?其實同樣悲苦。只要我們減少欲望、知足常樂,就能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我常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我們用心去推動,茹素的觀念也能淨化人心,因為心中有愛就沒有苦,生活簡單便能減輕煩惱。
飲食習慣影響著人體的健康,而素食也能讓人獲得基本的營養。我們不妨從教育開始,讓孩子們自小便建立起良好的飲食觀念,教導他們茹素既可以吃得健康,也能做到環保減碳愛護地球,更是尊重生命的高尚行為,請大家用心來推動。
(人間菩提20230422整理/明學)

【365天 .天天靜思語】緣起性空

受過佛法教育的人,對外境比較淡泊,比如外面的境界惡劣時,內心的感受不免也有分別,但不會以行動去排斥,而是等待因緣去引導、轉化。因為學佛的人懂得「緣起性空」之理,所以能善解、包容。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緣起性空的落葉
幼兒園給小菩薩的功課是撿樹葉,很多葉、很多種,宥妡跟著阿媽來與我們相聚,順便撿樹葉完成功課,拾獲這片大樹葉可開心了……
大自然中「夕陽」與「落葉」,最是引人傷感,及感嘆生命的消逝。但植物在落葉後,會換上新衣,顯出神采奕奕的模樣,讓人看了也跟著打起精神哦。
植物落葉有二大目的:第一:減少水分蒸發及避寒以減少傷害。第二:老葉落下,新葉長出,光合作用更加旺盛,對植物更有利。
(整理、攝影/釋德懋)

【精舍大小事】時時向大自然學習

分享.釋德澍 | 整理.編輯部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仍要謙卑地向大自然學習。
去年七月,我在辦公室的陽台上,發現一株被毛毛蟲啃食的植物,仔細算了一下,發現最多曾有八隻毛毛蟲同時出現。隨著時間推移,剩下五隻毛毛蟲,而樹葉也被啃食得差不多了。又過了三天,毛毛蟲全部消失,只剩下一個蛹。
我問一位師父,為什麽毛毛蟲會越來越少?那位師父回答:可能被小鳥吃了。慶幸的是,隨著蟲子的消失,這株植物的葉子也慢慢長了回來。

隨著時間推移,毛毛蟲不僅將樹葉吃個精光,並結蛹等待羽化成蝶。(攝影釋德澍)

我慨嘆毛毛蟲將葉子幾乎吃得精光的同時,也把自己置身危險之中。人類好比毛毛蟲,既依賴地球生存,卻也在破壞地球。當我們破壞了保護自己的東西時,最終遭殃的還是自己。就像今年的天災都有一個共通性,就是比往年更加極端。例如短短幾天內出現大量雨勢,導致排水系統負荷不了,山體也無法吸收這麼多水,結果引發了山崩和土石流。

毛毛蟲將葉子幾乎吃光的同時,也把自己置身危險之中。(攝影釋德澍)

除此之外,今年全球許多地方還發生了野火,美國、加拿大、希臘和西班牙等地,即連北極圈西伯利亞地區也傳出森林大火,燃燒面積超過全球野火總和。
如果上天有好生之德,為什麼天災不斷發生,損害家園,造成人類傷亡呢?證嚴上人開示:大自然本是清淨,有清新空氣,乾淨水質,大地萬物依照自然法則運行。但是,人類破壞自然法則,讓大自然無法運行,所以就慢慢地毀壞。

新生的葉子需要陽光,因此會筆直的生長;而已經長大的葉子,則會向旁邊發展。(攝影釋德澍)

跟大家分享植物教我的一個道理。曾經在觀察紅豆生長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當紅豆開始生長時,莖會向上生長;隨著葉子逐漸長大,莖則會向旁邊垂下,接著繼續長出新的葉子以吸收陽光。
這段過程,讓我想起了「爭之不足,讓之有餘」這句話。植物的生長過程,正是遵循著「讓」的原則。新生的葉子需要陽光,因此會筆直的生長,以確保它們能夠長到最上面,以利吸收陽光;而已經長大的葉子,則會向旁邊發展。
陽光以不同的角度照射植物,如果所有的葉子都爭著生長到最高的位置,這棵植物將無法充分吸收陽光;因此,大葉子會「讓」小葉子長大,從而確保整棵植物都能夠長得很茂盛。

緬甸人人落實日存一把米,幫助其他窮苦的家庭。(攝影Kyi Nue Khin)

反觀,人與人之間經常爭輸贏。爭贏者,從中獲得了好處;爭輸者,則什麼也得不到。然而,這種相爭的後果,往往是資源不夠用;不只如此,人類也經常與大自然爭地,導致動物失去居住的空間,沒有食物可供其生存。同時,大自然也失去保護力,最終所有眾生都將深受其害,其中也包括人類。
如果人人都能「讓」,將自己擁有的東西分享給他人,就像緬甸的「米撲滿」般,人人讓出一把米,村子裡的窮苦人家就有東西可吃;大家布施一點,使資源平均分配,則整個社會都能受益。
人類依著大自然生存,就要多了解大自然的法則,向大自然學習,依照道理行事,減少欲望,不被物質所迷惑,才能挽回不斷被毀壞的世界。
(整理自2021/08/25志工早會)

 

【靜思在人間】草木有情 人間有愛

文.李六秀 | 圖.周幸弘、黃宗保、靜思人文出版處

茶字拆字解意,是「人」在「艸」、「木」之間,而草木有情,人間有愛。在宇宙大地千迴百轉了六、七千萬年的茶,任憑時空流轉,不論朝代如何遞換,潮流如何變遷,茶總是以不變的本質應對萬化的時空,善巧地以不同風貌,深情融入常民百姓的日用生活中,深情的茶也深刻地印記了我童年的美好時光。


那是物資匱乏的五?年代,濃濃的阿薩姆紅茶加上「三花奶水」和兩塊四維方糖,就是母親獨家調配的「極品奶茶」;而且,慧心巧手的母親還會為我們張羅豐盛又溫馨的英式早餐,迎接一天天美麗清晨的到來。
愛之深、教之切的母親,經常糾正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口中有食物不可說話、咀嚼時不能有聲音,這是禮貌;杯盤相碰不能太大聲,且保持物有定位,這是惜福愛物;背脊要挺直,以杯就口、以食就口是教養;面帶笑容且認真喝著父親外銷的紅茶,這是感恩。


晨光裡,奶香、茶香、花香不時漫溢,而一室流瀉的交響樂,更將母親映襯得好從容、好慈祥、好溫暖。所有的管教在品茶取食之間,都變得如此自然。母親的一念慈愛,穿越了時空,恆持於浩瀚宇宙,深深影響了我們,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間情味。
茶堪稱為中國人的國飲,因為中華民族是最早也最懂得喝茶的民族,不但蘊含了無限包容、敦厚坦誠、內斂回甘、吐氣如蘭的生命特質,今天更以生命教育生命,登入世人談茶說道、以茶行道的堂奧。
在臺灣,具足感性、理性與覺性的茶道學習,開始從幼教、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甚至走進社區,欣然成為美學教育、品格教育以及人文教育實踐與體現的學程。
茶道是一門具體實在的生活藝術,更是生活禮儀、宗教情操與心靈修養的表現,經由備具、泡茶與奉茶一絲不苟、按部就班的學習過程,長養器識、規矩與威儀,經由認識茶藝、鑑賞茶湯的學習,對山河大地、風土民心的關懷與情感,在品茗賞茶中盪漾澎湃,更激發起「未曾踏黃河浪,未曾濯長江水,但喉底已嚐遍了中國」那分寬闊豪邁的氣度與胸襟。


證嚴上人慈示:「最簡單的事,必有最深刻的法。論茶道,人人少不了水,如何從養命之茶,變成滋潤智慧之水,需要學茶道者用心;茶道中,一個個步驟不疾不徐,那樣地溫柔,正是調心。」
《歡喜學茶道》一書,以茶載道,為當代茶文化添增了一筆創新及深具時代意義的教化力,更置入富有人生哲理的靜思語,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人文情操、規矩法度,潛移默化地長養清和之真氣與威儀之壯美。希盼茶道精神在紙頁上散放的光亮,也能閃耀在你我心間,讓心靈澄明如水,社會合和互協,人人友善相愛。
《歡喜學茶道》電子書連結與試閱: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369661
相關專文推薦:
https://www.jsnews.org.tw/writing/item/5137.html

證嚴上人《四十二章經講述》─佛說四真諦

「四真道行」是修行的根本,無論大、小乘教法,都不能離開四真諦。《大般涅槃經》:「我昔與汝等,不見四真諦;是故久流轉,生死大苦海。」佛陀將要涅槃時,向弟子說:「我跟你們在過去的過去,因為沒有覺悟到四真諦的理,才會流轉於生死的大苦海。」
世間人不知苦,才會貪欲、貪求,有了貪求就集種種生死的因緣,撒下三界六道的種子,流轉不息。不知道有「苦」,不知道「集」的因,才不會「滅」、不能斷生死。所以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都沒有離開「苦、集、滅、道」四真諦的教法。若能見四真諦,就能斷生死,可見四真諦的教理,對修行人是多麼的重要。
修行雖然是為了要到達涅槃清淨的境界,但是目的地還沒到達之前,必定要有道具,所以要有方法。修行首先要保持戒體清淨,就是要守持戒律。

2015年尼泊爾強震,慈濟志工前往賑災,並向孩童分享靜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