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佛心募愛度群生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聽見大家為了慈善而走進校園和社區募款,沒有零用錢做布施的小朋友,志工鼓勵他們寫下祝福卡投入愛心箱,同樣也能為震災災民打氣。聽聞大家分享著如此強大的愛的能量,師父真的連毛細孔都吸收到這股能量了呢!

街頭募心猶如大法會,啟發善心更見證修行

非常歡喜見到委員、慈誠隊等志工愛心總動員,能獲得民眾普遍的支持與回響,代表志工們做得很好,大家真誠的付出讓人樂意響應,這讓我感到很安心。
此外,見到年長的志工雖然七老八十了,依然精進在投入,我想起每次行腳到彰化靜思堂,都會見到一百零五歲高齡的委員蔡寬居士。她的身體挺拔,時時面帶笑容且精神奕奕,她真是我們的典範!
大家上街頭募款,這樣的行動宛如一場大法會。基於真誠而以街頭為道場,讓這一場法會「如是」進行,就是這樣才感動人,這是菩薩在人間修行的見證!
見證志工利益人群的善行,等於是一種祝福,這也是人間得以更祥和的原因。每一年歲末祝福行腳總是告訴大家新春三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無難。什麼是淨化人心?也就是啟發人人的一念善心,並且付諸行動積極行善。

人人本具有清淨佛性,布施是有心人的參與

臺灣是慈濟的發祥地,土地雖小,影響力卻擴及國際,特別是透過現代的網路媒體,大愛的精神傳播得更遠,包括大愛電視臺也是一股淨化人心的力量,足以影響更多人啟動愛心。
對的事情,做就對了。不僅自己去做,還要邀約更多人一起來做,這叫做「度化」。我們以佛法度化人間、淨化人心,引導人人走入菩薩道,慈濟宗門人間路的這個方向是不變的,而且要能長長久久。
志工到街頭募心募愛,看待人人都是未來佛,每個人都有佛性,而在成佛之前,每一位都是「常不輕菩薩」,值得我們尊重與感恩。譬如志工遇見的一位街友,雖然他的身上沒有錢,可是連續兩次在愛心箱中投入僅有的兩張統一發票,誠如志工所言,這也是很大的發心布施啊!
在我們眼前出現的每一位有緣人,無不都是菩薩的化身,志工到街頭勸募是募心募愛,將人人本具有的佛性啟發出來,讓有福的人得以關心天下苦難人。期許大家把握因緣恆持剎那,永遠保持一顆助人之心。
(人間菩提20230421整理/明學)

【365天.天天靜思語】一大事因緣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到世間,教導我們的兩件事──啟發良知、運用智慧,以及走入人群,行菩薩道。理與事合而為一,即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從朝山步道望向靜思精舍,精舍似乎藏身於山嵐及蓊鬱的樹林裡,一切都是那麼寧靜安詳。但無常仍在分分秒秒變化著,佛陀的肉體也示現自然法則,為了讓佛弟子醒悟無常──
有一天黃昏時,阿難見佛陀在鹿子母講堂外背著太陽坐著,阿難心裡有些納悶,因為佛陀喜歡看日落,一向都面向太陽……原來,佛陀因為背部不舒服,想讓陽光溫暖背部。
阿難於是幫佛陀按摩背部,一直按摩到腳部。阿難邊按摩邊說:「世尊,我已侍奉您十五年了,我記得從前您的皮膚透著健康光澤,但現在您的皮膚已有皺紋,肌肉也鬆軟了,我還可以數得到您有多少條骨啊!」
佛陀大笑,說:「阿難,你活得久的話,也會變老。」
注:鹿子母講堂,在舍衛城。由布施第一的優婆夷──鹿子母捐資建造的。
(整理、攝影/釋德懋)

【法在日常】廁所是清涼地
撰文/釋德澡

掃廁所 得莊嚴身
廁所是藏污納垢的集散地,更是細菌滋生的溫床。累積已久的黃垢、污垢,須「有法度」才能去除。
而「得度之法」是手持「菜瓜布」直搗黃龍,迎戰幾回合後,即使再頑強的污垢也會棄暗投明,讓廁所的死角和暗角亮起來。
亮起來的廁所如清涼地,令人歡喜,更讓人輕安,當下心中的煩惱也不見了。
脫俗、莊嚴的德然師父將掃廁所當作本分事:「領一份執事,做好它就對了。」用靜思語和盆栽把廁所布置得很有人文的他又說:「希望大家用得歡喜。」
掃廁所近五年的德俊師父也說:「就如掃地一樣,要掃心地,污穢盡除,就得清淨了。」

「有法度」的去除污垢,讓亮起來的廁所如清涼地,當下心中的煩惱也不見了。(攝影李士彬)
德然師父(左)表示,領一份執事,做好它就對了。(攝影陳仕榮)

捨煩惱 長慧命

心垢,就如廁所的黃垢。久未擦拭,一經累積,不僅難清除,還會不斷複製,煩惱的業一直循環,心靈便無法得到究竟的解脫。
無始以來,人所累積的層層無明,要用法水一次又一次地洗滌、沖刷,才能沖掉那累生累劫的心垢,讓自然圓明的本性顯現。

德俊師父(右)說:掃淨房,就如掃地一樣,要掃心地,污穢盡除,就得清淨了。(攝影游錫璋)

無明沒有根除,也會有抗藥性。抗藥性的惡性循環,使藥性和毒性愈來愈強,就像舊的無明未除,新的煩惱又來,一層又一層的無明闇覆,讓人陷入煩惱的深淵而無法自拔。
複製煩惱,使人墮落。人在無明的深淵奔騰,一有起心動念,習氣的外衣便一件件被剝開,煩惱便排山倒海而來。上人曾開示:「手被小東西刺到,不去動它,不覺得痛,用針動它,有時可能痛徹心肺。」人亦復如是,沒外境來磨,習氣之門緊閉,一切都相安無事;一旦逆境來臨,動念的心就擾人不得安寧,萬劫不復。
超越煩惱,即成菩提。捨、捨、捨,捨去心中的煩惱;除、除、除,除去厚重的心垢,囤積慧命資糧,進而得到真空妙有的智慧。

累積的層層無明,要用法水一次次洗滌,才能沖掉那累生累劫的心垢,顯現自然圓明的本性。(攝影許榮輝)
懺悔是轉變生命的鑰匙,將我們的罪業攤在陽光下,但心從此放空無雜想,而得解脫自在。(攝影徐郁茜)

懺入心 得自在

韋馱菩薩的寶杵鎮魔軍,而人人的心杵,是一把降伏心魔的智慧寶劍。而這支智慧寶劍就是「懺悔」,懺悔可以轉心輪、斬煩惱、滌心垢、除習氣,進而轉法輪,上人說:「要把懺悔當成一種習慣,懺入心,存檔複製。」
懺悔,也是轉變我們生命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開啟了人人內心深處最不想碰觸的懺悔之門,將我們的罪業攤在陽光下,雖然痛、痛、痛,但心從此放空無雜想,而得解脫自在。
洗淨的廁所,如一片清涼地;清涼地映照沒有煩惱的心,慧心一片清淨照耀朗朗乾坤。
(完稿日2011/11/28)

【靜思在人間】醍醐灌頂

文.楊璦禎(新竹)

退休後,因為好因緣,進入了清大推廣教育的樂齡研究苑。這裡,是每週吸取新知的場域,也因此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繼三年前自行車環島後,去年又自主展開了徒步環島的計畫。十二月初,從新竹出發,斷斷續續地繞著臺灣走。走過西半部,沿著南迴公路走向東部;走著走著,走到了花蓮。

一趟徒步環島計畫,記錄了沿途許多美好風景。(攝影蕭嘉明)

這一天從崇德出發,將跨越壯觀的太魯閣大橋,往北埔車站前進。天色陰暗,不時還夾雜著忽大忽小的雨勢,卻不減大夥兒高漲的興致。
來到橋頭,雨小了,風勢卻不減。儘管如此,大家還是喧鬧著拍照,沒有人捨得往前走,畢竟這橋,是火車上最美的風景。
過了橋,壓不住心中的得意洋洋,真想向人炫耀:我用雙腳走過太魯閣大橋!

自力耕生的農禪生活,是靜思精舍隨處可見的風景。(攝影周幸弘)

新城車站前,夥伴們要繼續未完的行程,我卻惦記著:「回精舍吧!」跳上往花蓮的接駁公車,在距離精舍不遠的路邊下車,走進前往精舍的巷子。
陽光從雲縫中露臉,巷子左邊新建的工程,傳來叮叮咚咚的聲響;右邊的菜園裡,一位常住師父默默地耕作。夾道的綠蔭,引領我走向精舍,熟悉的大殿映入眼簾。
我噙著淚,放下背包,褪去沾滿汙泥的球鞋,也褪去得意洋洋的驕慢心,在佛菩薩跟前深深跪下、頂禮。

上人說分秒不空過。走路,只是在「看風景」,還是趕緊回來走上「菩薩道」吧!(攝影蕭嘉明)

知客室裡,如師父握著我的手問起媽媽、問起家裡的近況,也問起我在做些什麼?愚痴的我,竟又得意洋洋地說起徒步的「壯舉」。
如師父靜靜聽完,輕輕地說:「走路,只是在『看風景』,還是趕緊回來走上『菩薩道』吧!」
這輕輕的一句話,重重地打在心上。是啊!上人說分秒不空過,我究竟還在蹉跎什麼呢?

身體力行得妙法
對應法脈:法入心,法入行
菩薩在人間,佛陀教導我們,只要有心就做得到,做得到就是妙法,做不到就是學問而已。只是想學、只是想問,一直問卻學不來,這叫做「佛學」。慈濟人是「學佛」,「學」佛告訴我們的,相信佛說的,我們一定做得到,這才是真正的妙法入心;法入心,才能身體力行。
佛的境界在我們心中,菩薩的芳蹤在我們的行為裡。菩薩遊於人間,我們可以接引一些受難的人,把他從地獄牽引到人間,讓他快樂;再引導他走入菩薩的淨土,這就是佛陀的教育,我們做到了。
時間累積一切,時間累積功德,也會累積業力;希望人人把握時間累積福德,要時時搶分秒,投入人間菩薩行。

緬甸烏丁屯師兄帶動村莊響應「日存一把米」,身體力行佛法,擴大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