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與台灣文化風俗相近,大陸宣布要建立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福建當然是最佳的地點,尤其是廈門與金門、福州與馬祖,更是優勢突出的地區,可以「率先試點,以點帶面」,推動閩台兩地「應通盡通、能融盡融」。但對於台灣民眾前往福建就學、就業、置產的構想,仍然缺乏相關計畫的諮詢窗口,要消弭民眾的疑慮、確保就學、就業或創業的可行性,才能創造出一股兩岸新融合的風潮,吸引台灣民眾前往福建發展也才可行可久。
台灣民眾人赴大陸工作人數已經連8年遞減,這是因為中美貿易戰後,台商布局轉移,帶動人才轉往東南亞,疫情只是赴大陸工作意願降低的部分原因,疫情影響消失後,仍難帶動西進工作動機。就現實面來說,台灣民眾赴海外就業大多為跟著台商布局,台商往哪兒走、人才往哪兒動。目前許多台商將生產線轉移東南亞國家、減少對大陸投資,所以會看到台灣民眾前往東南亞國家工作人數增加,前往美國、日本工作人數也有增加,這也是台企前往投資、帶動人才流向的結果。因此,福建能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給台灣民眾,需要更多的數據提供做為參考,以免淪為陸委會所說的,這只是大陸的一廂情願。
近年來大陸影視娛樂日益興盛,在台灣打開電視可見不少精心製作的大陸偶像劇和綜藝節目,拉近了大陸和臺灣之間的距離,讓臺灣民眾意識到大陸的經濟繁華,進而嚮往前往大陸就業。但是,即使沒有語言和距離的屏障,西進大陸發展也不是如想像般一蹴可幾,就業工作環境及文化上的差異,常成為臺灣人無法融入大陸的主因,更有許多人因格格不入而感不適敗興而歸。而這絕不是領有居住證、給予等同待遇,就能解決台灣民眾的疑慮的。
當然,大陸經濟成長快速,加上大陸地廣人眾,其龐大就業機會可想而知。大陸不只一線城市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甚至二線城市的發展,也已經慢慢超越台灣。在台灣,大學畢業生的月薪平均兩萬六至兩萬八,大陸一線城市如北上渝,則約兩萬四新臺幣左右,已與台灣接近,且後續看好,如從北大、清華、人大等一流名校畢業工作五年後,薪資可能高達台灣兩倍甚至更多,且隨著行業或職階不同而有不同級距的薪資差,發展空間相比台灣更大。
對於鼓勵台灣民眾到福建置產,其實金門民眾多數早已赴廈門置產,金門人在廈門購房投資方便,管道也多,金門人把廈門的房地產價格炒得「火紅」。據粗略統計,金門人在廈門買房估計約一萬套,還不包括許多「購屋不欲人知者」。若從小三通初始至今計算,當初金門人只要在廈門買房,現在基本都賺了好幾番。民進黨立委說大陸鼓勵台灣民眾到大陸置產,是在挖坑給台灣人跳,是為了救大陸房市,這都是小人之心,過去台灣房市也曾低靡,但如今台灣房價不是每每創新高嗎?
就未來發展前景來看,到大陸就學、就業、置產,還是可以吸引很多台灣民眾嚮往,但要如何讓台灣民眾願意離鄉背井,還是要有更多的關懷鼓勵措施,例如提供大陸就業、就學的快速諮詢管道,打個電話就能找到相關諮詢單位可以進一步洽詢或引導,這樣方能引領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兩岸融合發展進程,不斷探索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