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慧命永續勤耕耘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三十年前,一群臺商到南非去奠定他們的事業,當事業穩定了,緊接著就把志業帶過去,包括潘明水、張敏輝、吳國榮……好幾位菩薩,他們本來互不相識,但是事業穩定後,他們便開始回饋當地。
他們很有心、很虔誠,擁有很充分的愛;除了接引華商成為慈濟種子,更努力接引在地菩薩,將慈濟布種在當地。直到南非的種子很成熟了,他們又撒播種子到鄰近好幾個非洲國家,這一路走來,非常不簡單。

翻轉人生,貧中有愛富有餘

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想要改變非洲的窮,並沒有那麼容易,可是他們不放棄;儘管年紀大了,卻還是持續在當地帶動愛心,啟發貧困人心靈的富有,教人在苦難中付出愛——人窮,但是心靈富有愛,人人都可以成為貧中之富幫助人,這就是愛的能量。
我常常告訴海外慈濟人,頭頂著人家的天,腳踏在人家的土地上,取當地的資源,就要回饋當地窮困的人。這一群南非的菩薩,都做到了!
在非洲那片乾旱大地上,有了「藍天白雲」,就好像朵朵慈雲密布,天降甘霖,法雨遍灑。
看到他們有心、有願、有力,真正翻轉人生,讓窮困人翻轉過來,變成了富有者——雖然外在環境依舊貧窮,但是見苦知福,他們不再怨嘆埋怨;心富有,知足常樂,就是富有餘。

六度萬行,慧命延續在南非

南非靜思堂啟用,現場除了資深菩薩,中生代也在,並且積極接引著新生代……慈濟慧命延續,還有五、六個國家的慈濟人聚集一堂,這種愛的能量很熱情,彼此分享付出之後的歡喜,說不完!
感恩這一群臺商菩薩把「六度」帶去南非,度入了當地人的心靈去,讓他們知苦、知福,知道人生苦難偏多,不只自己窮,比自己苦的比比皆是;貧窮人接受到了佛法,心中有了種子,還有佛法來滋潤,心地也豐富了起來。
看南非本土菩薩相互扶持,付出不怕辛苦,內心充滿快樂,他們心中有法、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他們都做到了;能做一個幫助人的人,是很快樂的,這就叫「法喜充滿」。
慈濟在南非有一個莊嚴道場,看到慈濟慧命延續,讓我感覺很有希望,期待一代一代的慈濟人,代代延續。
(人間菩提20220620整理/洪淑芬)

【靜思在人間】救人的感覺,真好!(Part 1)——讀《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

圖 文/顏 莉

翻開本書第一篇,談的就是慈濟四大八法之一的「骨髓捐贈」。
骨髓捐贈可說是「救人救命」。
在慈濟35周年慶舉辦的全球慈濟人「骨髓捐贈相見歡」活動中,臺灣有位女士和美國一位小朋友配對成功。小朋友和父母的血型都是O型,但骨髓移植後,小朋友的血型變成A型;一問之下,捐髓女士的血型,也是A型。
「這就是醫療的『神通』。」證嚴上人說。
當時這位小朋友在父母陪伴下,一家人從美國飛來臺灣,為的就是要見救他一命的捐髓者;家住高雄的捐髓者當天搭飛機前往花蓮,然遇天候不佳,飛機無法降落,盤旋一會又飛回了高雄。
小朋友從臺上下來,走到上人面前……
「你最希望的是什麼?」上人問他。
「最希望看到捐髓者。」小朋友回答。
上人聽了很感動!就說:「好!明天天氣好,就請捐髓者來和你見面;天氣不好,你們再去臺北相見歡。」
捐髓者從電視上看到這位小朋友如此渴望見到她,便馬上決定,從高雄改搭火車趕到花蓮,與小朋友見上一面。
「兩人見面時,場面真的很感人!」上人說:「這位高雄的小姐就像抱著自己的孩子;而對這小朋友來說,眼前站著的,何嘗不是自己的『再造父母』?」
慈濟醫療志業為臺灣及世界上各個國家/地區付出許多心血,時時刻刻、歲歲年年,默默成就許多感人事蹟;而骨髓捐贈更讓許多人親身體驗到──「救人的感覺,真好!」
【普天三無】全套共53篇文字,此為其中一篇,故事雖短,卻溫馨感人。
靜思人文出版處,用好書與您結好緣——詳情請洽「靜思網路書軒」:
https://store.jingsi.com/products/55b5f957-db58-47b0-b492-c11a29642b9e

【隨師記事二則】上人請合掌

撰文/陳美羿、攝影/潘彥同

上人外出行腳時,每到一個園區,常會抽空到環保站或廚房大寮,探望默默工作的老菩薩們。毫無預警地看到上人突然出現,大家都驚喜萬分,紛紛放下工作,前來頂禮或問訊。
記得有一次在台南,上人用完午膳,就帶著隨師大眾,走到廚房去。一位老菩薩發現了,趕緊把嬰兒車推出來,連連大喊:「上人請合掌!上人請合掌!」
大家先是覺得奇怪,後來都大笑起來。因為那位阿嬤急著教嬰兒車裡的孫子合掌,嘴裡還是喊著:「上人請合掌……」
上人也笑著說:「好!好!我合掌!我合掌!」
太緊張了!那位阿嬤要說的應該是:「上人來了!阿孫快合掌!」
這個有趣的往事,讓我想起過去看到的另一個趣事。
中國近代佛教領袖圓瑛法師,在上海主持一場法會之後,司儀應該呼稱:「打引磬,送法師!」
誰知那位司儀太緊張了,居然對著麥克風大聲說:「打法師!送引磬!」
全場驚愕,然後哄堂大笑。
圓瑛法師則不慌不忙說:「不必打,我自己走……」

「洗衣服」?

撰文/陳美羿;攝影/白崑廷

三十多年前吧,有位企業家來精舍吃飯,他對餐桌上的小水壺很好奇,問是做什麼用的?
我說是吃過飯後涮碗盤用的,把殘留在碗盤上的米粥或油,涮一涮再喝下去。一則餐具比較好洗;再則不浪費糧食,這叫做「惜福」。
他聽了點點頭,也照樣做了。可是過一會兒,他又跑來問我:「師姊,我搞不懂耶!為什麼這樣喝下去叫做『洗衣服』?」
我笑道:「是『惜福』,不是『洗衣服』!」

無害的寶特瓶毛毯

看到這麼多菩薩,知道大家都是社區志工,甚至也是環保志工。我們都生在這個地球上面,有責任去保護地球。除了保護地球以外,還要保護社區的衛生。
社區有環境保護,垃圾就會減少,我們儘量宣導不要買一些會製造垃圾的食品,不要買一些沒有用的東西,變成垃圾。疼惜地球,就是要垃圾減量;惜福,就要資源分類。
臺北有一群研發者、一群實業家,大家集在一起,研究如何把志工回收的社會資源,變成很有用,而且對國際間的苦難者有幫助。他們在兩個月前對環保志工說:「假如你們可以回收六十萬支寶特瓶,並且分類分色,就可以送到榮董的工廠,他可以把這六十萬支寶特瓶抽絲製造,可以做一萬兩千件毯子。」那種毯子蓋起來很溫暖,我一開始時覺得用寶特瓶抽絲織成布做的毯子,對人體有沒有什麼影響?後來拿給人專門試驗,品質很好,對人體沒有害處。

國際慈濟人道援助會首次研習會,學員們仔細觀看由寶特瓶製成的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