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至誠懇切覺有情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慈濟的志業,都是人人用心,步步分寸走過來;人,能夠成就一切。師父這輩子所做的事,對人間來說,實在是「自不量力」,但是我有很懇切、誠意的心,急切地要做,不論誰都擋不住。

心淨無染 堅持該做之事

感恩的事很多,尤其是疫苗。我常說:「做就對了。」不管有錢或沒錢,就是一分懇切的心要做。而且,師父是用很細膩的心去評估、分析,對的事情,去做就對了;分析不必用多少時間,就是用一顆清淨無染的心。
師父時常要求自己,心要真、要純,心無染著,覺得什麼事該做,我就會堅持做下去。
慈濟走過半世紀以上,開頭的時候,實在是步步困難,也經歷過風風雨雨、是是非非。我覺得眾生需要,就要及時去做;是非,我自己要擔。所以,我都是用很懇切的心,做該做的事。不論這段時間,有多少或多大的困難,總算過去了,現在面對的是無量數的菩薩。

菩薩的法 覺有情悟無常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出現人間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教化眾生「菩薩的法」。雖然在佛陀的時代,菩薩法還無法推動,但是理念很正確,就是教導人人要覺悟、覺有情。
眾生皆有情,所有的生命都叫做「有情」,貪生怕死、圖享樂避困難,這是動物或人類的共同天性,但是人類多一個「覺」。所以佛陀來人間教導我們如何覺悟,並且一直告訴我們「無常」,生命在呼吸間,所以要把握時間、利用生命。對的事情,要及時去做。
師父也時常懇切地告訴大家:「來不及、來不及。」這時候更要說:「做不及了。」做不及還是要盡快去做,因為一切還是需要時間。

彎身拾福 環保造福人群

看到我們的環保站,如果不是環保菩薩的發心,將這些回收物分類整理,就會變成垃圾,污染大地,埋在地下,也無法腐化掉;燒了,造成空氣污染;亂丟,到處都是垃圾了。
所以,我們的一個發心,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雖然大家很辛苦,但是轉一個心念,這就是「拾福」,大家將福「拾」回來,也是造福人群。但是,只有我們在做,都是有限的,所以教育很重要。
我們的環保站,分類得很整齊,拉拉雜雜的東西,卻放置得乾乾淨淨,一切都是人為。人想做什麼事情,只要人與人結合,走向正確的方向——正思、正知、正見、正念、正語等,就是「真、實、誠、正」的心念。所以,走入慈濟這條路,絕對不會偏差,這就是人間的菩薩道。
(人間菩提20220130,整理/明萌)

【精舍大小事】心 願

撰文:寧蓉(花蓮) 攝影:余國雄

近段時間,受疫情影響,來靜思書軒本店的客人很少,大多只是請購淨斯本草飲。
5月6日上午,一對穿著普通的中年夫妻,慢慢地走進書軒本店,靜靜地走到展示櫃前,認真仔細的看著展示櫃上的每一本法品,似乎在尋找著什麼……
書軒本店有一排靠牆的書架,陳列著一些證嚴上人歷年開示的法品。其中有一些早期的《證嚴法師衲履足跡》,均屬於展示,供大家店內?讀學習。
突然間,理著平頭的先生如獲至寶的,拿起擺放在架上一角的《證嚴法師衲履足跡》(2000年冬之卷),對著太太興奮地喊起來:「找到了!找到了!他們這裏真的有耶,我們請購下來。」
礙於防疫要求,不能太靠近,我站在兩米遠的位置告訴他們:「菩薩好!不好意思,這是非請購品,但可以店內?讀喔。」
「我要買下這本書,我真的很想要。」先生態度堅決,激動得聲音大起來。
這想法很奇怪,引起店長余國雄及其他同仁、志工的好奇,大家紛紛靠近想要一探究竟。
正當同仁與志工納悶,這位大德為何如此激動,且堅持要請購這本泛黃的書籍之際,默默陪在丈夫身邊的太太開口輕輕說到:「我先生是慈濟很早期的骨髓捐贈者,20多年前與證嚴法師有合影,當年的捐贈記錄在這本書裏。」
看到大家仍然一臉好奇,太太接著說:「家裏原來有一本,但已經很黃、很舊了。所以,先生一直有個心願,想要再找一本。」
這時,先生打開《證嚴法師衲履足跡》(2000年冬之卷)第416頁,指著22年前他與證嚴上人的合照,告訴我們關於他的故事……

原來,他叫詹清和(上圖,左),是慈濟第236例骨髓捐贈者。當年,因一分不可思議的因緣認識了慈濟。他積極響應證嚴上人「骨髓捐贈,無損己身」的號召,發心立願身體力行,用他無比珍貴的骨髓,挽救了一位遠在大陸北京的年輕人的生命!
22年,彈指一揮間,昔日年輕英俊的少年人,現今已是頭髮花白,歲月的痕跡也明顯的刻畫在臉上。但談起當年的殊勝因緣、勇敢付出,詹清和至今依然很激動,也很感動。他說:「當時,我就是想救她!一心想救她!」
他感慨:「回首當年,很值得!曾經有因緣去北京,與受髓者相見歡,那個激動場面讓人熱淚盈眶,看到年輕健康的鮮活生命,真是感動萬分。」
並誠摯的說:「更令人感動與感恩的,是上人的慈悲與偉大!」
22年後的這一天,詹清和與妻子從高雄回來花蓮,心心念念想要回到靜思精舍看看,當年上人給予祝福的地方,但因疫情控管無法如願。
失望之餘,離開前來到靜思書軒本店,卻意外地找到了,當年留下愛的足跡的這本書。


他的真誠分享,無私大愛的動人故事,難能可貴的勇敢響應,感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歡喜讚歎中,余國雄店長代表書軒本店,將這本2000年冬之卷的《證嚴法師衲履足跡》贈送給他,圓滿他的心願,並虔誠祝福他及家人平安健康!
詹清和顯然很開心,微笑著感恩地表示:「一定會好好珍藏!」而這,也似乎稍稍彌補了一些,夫妻二人未能進入精舍走走看看的遺憾。
在宇宙大覺者、上人法照前,國雄店長為這對菩薩伴侶,留下了永恆的記憶。
余國雄說:「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殊勝的好因緣,在高度緊張的疫情氛圍下,有如此溫馨感人的美善故事!」
之後,余國雄將這個小故事,分享在靜思書軒本店臉書,結果,他驚喜的說:「沒想到,經營書軒本店臉書以來,頭一次有那麼多人看耶!」

證嚴上人《三十七道品講述》──觀法無我

若要透徹宇宙的物理,就要觀法無我。世間哪一樣東西是我所有?常常看到社會上,很多不應該發生而發生的意外,比如車禍,多數是喝酒肇事,造成身體受傷的痛苦。若在這時候跟他說:「可以不要喝酒嗎?戒掉吧!」他也會說:「唉!喝酒真是害人,我這次會戒了。」
等療好傷,出院後又是另一種感受:「沒喝酒好痛苦,喝一點吧!」酒在他體內造成的感受,變成生命中不能沒有的東西。在感受中,沒有一項離開法,人一生下來,就想要喝酒嗎?為什麼酒喝下去,內心的感受會不由自己?這就是執著於「我」:「我」要這樣,「我」要那樣,外面的境界、一切的物質,都讓感受來執著、決定是否需要。
法是無我的,像一面鏡子,可以讓人看到自己的臉,然而鏡中並沒有一個真的「我」;鏡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照大地萬物,一樣明明歷歷,鏡子不過是法的和合而已。難道說鏡中人是我?鏡中的山河大地,就是真實境界嗎?都不是。只是諸法和合的感覺,而這種感覺,讓我們的心有感受。

 

【靜思在人間】【心安,破除迷信】~《解惑(四)學佛篇》讀後感

撰文:黃義閔 攝影:編輯組

上人:舉香只是一個動作,冥紙也不過就是一張紙而已。

學佛,看似高深,其實很簡單。在《解惑(四)學佛篇》中,上人還談到了關於民間信仰,算命、風水、燒香拜拜……等等問題。
說到燒香拜拜,相信大家記憶中一定有以下的畫面:中元普度時節,馬路上擺滿了一桌一桌五顏六色的供品;供品上插滿了香,供桌旁放著準備燒金紙的桶子,待到燒金紙時,若正好有風吹拂,金紙的灰燼隨風飄揚……
臺灣的民間信仰一直都很盛行,對於燒香、拜拜也總有很多的迷信與禁忌,像筆者小時候就常常被叮嚀,普度的時候不可以從供桌正前方經過,會打擾到「好兄弟」用餐;燒金紙的時候,金紙不能整疊丟進金爐,否則「好兄弟」收不到……等等。
透過本書,不難發現上人對於這類迷信的態度。書中曾有人問上人:拜天公時要拜葷的還是素的?其實按照傳統習俗,拜天公要準備三牲───雞、豬、魚,但這與慈濟人尊重生命的理念是相衝突的,上人的回應則充滿智慧,他說:拜什麼天公都不會吃,其實拜拜只需要香花、水果,最重要的是一念恭敬虔誠的心。

上人:「地理即心理」──只要心中歡喜,就是好地理,處處都是好風水,時時都可以瀟灑自在。

此冊〈學佛篇〉中,除了上人關於民間信仰中燒香、拜拜的看法外,最有趣的就是其中還收錄了很多上人對於算命、風水地理的討論。有智慧的人見解往往相似,上人常常強調,所有的正信宗教都是教人為善,釋家如是,儒道亦如是;上人對於這類的開示,就如千年前孔子對於宰我的教導一般,當時的宰我對於父母死後要服三年之喪有所質疑,認為君子三年的時間不做生產,不為禮、樂,會造成禮崩樂壞,孔子則非常有智慧的回覆:汝安則為之。
一句「心安」,貫穿了〈學佛篇〉中,所有前來求教於上人的大眾的心境,對於迷信與禁忌,我們因為未知而畏懼,從而造就了心靈上的不安與惶恐;其實只要心中無掛礙,能夠心安,自然就能心中歡喜、破除妄念,活得瀟灑自在。
誠摯的推薦《解惑──證嚴法師答客問(四)學佛篇》,從中尋找心的方向,只要心靜念定,清楚地觀照自己在做什麼,那麼人生的道路上就不會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