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福慧綿延續善緣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募心募愛,賑災後盾

每當國際間發生重大災難時,慈濟人總是率先在當地展開勘災與賑災。然而,救災需要有後援支持,無論災情大小,受災民眾面臨的種種困難,都需要有資金才能提供援助。因此,我們常看到各地慈濟人在居住地為遠方的災難募款。
慈濟人勸募,不只是為了募款,而是為了「募心募愛」,希望啟發大家的信心與愛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共襄善舉。
就如同此次土耳其地震過後,慈濟志工迅速動員展開勘災、賑濟,各地的慈濟人也開始串聯起國際間的點滴愛心,希望將一個一個銅板匯聚起來,滴水入海,讓援助可以涵蓋國際。
慈濟已走過五十七年,要迎接第五十八年了。這一路走來,靠的就是愛的能量與忍辱行。大家披上這一套「柔和忍辱衣」,才能以「諸法空為座」,心中不執著。
佛陀說「苦、空、無常、無我」,其中「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就是無常。學佛的人都明白,「無常」是人生的真相,也知「苦、空、無我」向來是人生的真實道理,因此師父期望,平安的人要提起愛心,走出家門,付出愛的行動。

做慈濟、說慈濟,讓因緣永續

生在人間,衣、食、住、行,都需要有物資才能維持生活。苦難人所需要的,我們先以「慈善」來安其生活,但是人世間諸多無常難以避免,我們能做的只限一個範圍——若沒有因緣,走不到;沒有種子,也難以在當地接續善行。助人需要有人、有緣、有力量,種種因緣會合,苦難人才能得救。
世間事不是一個人做得起來的,若想讓愛心更擴大,就需要人、眾、群相互會合;人人用愛、用心、用力付出,方能凝聚出更大的力量。
慈濟這一股善的力量,因緣已然具足,希望你我一起發心,會合起愛的能量,讓因緣永續;當愛心啟發了,心靈的無明就能逐漸消除。
過去幾十年來,慈濟的努力讓社會更加平安祥和。期待大家持續為天下祈求平安,並且要積極菩薩招生,給予新發意菩薩同樣的引導,讓人人都能群眾群力、行善造福。
大家應回歸過去「見人就說慈濟」的精神,用心引導他人進來,分享自身做慈濟的經驗和心聲;社區也要常常舉辦分享會與讀書會,讓慧命不間斷,社會人心才能得淨化。
(人間菩提20230718整理/洪淑芬)

 

【靜思在人間】給孩子一口乾淨的水
文.吳亞馨(花蓮)

2024年10月5日,慈濟營建處同仁回到靜思精舍與上人溫馨座談,其中海外營建室謝曜聯高專分享為莫三比克庫拉大愛村開發「慢濾池」一事,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

「這孩子看起來胖胖的,但是不健康。你看他的肚子大大的……」證嚴上人看著簡報,不捨地指著投影幕上那位鼓脹著肚子的孩子(中,身著紅褲小孩)說道。(攝影古繼紅)

海外第一座慢濾池
莫三比克位於非洲東南部,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地方,缺水、缺糧亦缺教育。伊代氣旋肆虐後,許多房屋受到損壞,因為慈濟志工蔡岱霖的因緣及上人的悲心,慈濟志工走進莫三比克,為其蓋大愛村、援建學校,並開發「慢濾池」,讓當地鄉親有乾淨的飲用水。
慈濟營建處的海外第一座「慢濾池」坐落在莫三比克的庫拉大愛村,是一座可以直接飲用的乾淨水。在此之前,庫拉大愛村的居民要喝到乾淨的水很不容易,由於當地人仰賴地下井水,不僅水質不穩定,還缺乏淨水過濾設備。

2024年8月中旬,「慢濾池」舉行剪綵儀式。(攝影古繼紅)

2024年8月中旬,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與基金會主管為這座「慢濾池」舉行了剪綵儀式。當水龍頭流出乾淨的水時,當地鄉親和孩子們各個高興不已,除了立即飲用過濾水,許多人更雙手提著桶子歡喜排隊取水。

庫拉大愛村的居民終於迎來了寶貴的乾淨飲用水。(攝影古繼紅)

企業共善 愛心同行
臺灣自來水公司與慈濟基金會共善合作,提供專業水質資訊給慈濟營建處;同時,基金會也向自來水公司介紹海外飲用水安全的需求。在自來水公司的專業援助下,基金會對於慢濾池所需的材料,從質地、硬度到大小和尺寸均經過仔細挑選,確保過濾效果達到安全與理想的標準。
「這一座慢濾池是標竿,在以後若其他地方或是國家需要這樣的過濾水,將會以此規範來複製……」謝曜聯分享建造慢濾池的心得。要在物資缺乏的莫三比克建造過濾池,必須克服許多困難,例如安全建材的取得、文化及認知的不同等。

在莫三比克庫拉大愛村,慈濟建設的方型慢濾池以自然工法提供長期可用的淨水。(攝影謝曜聯)

謝曜聯表示,因為水是提供人飲用的,所以水質很重要。建造水池牆體時,採用一體成形的建構方式,沒用使用金屬桿件貫穿牆體,而是以土法煉鋼的方式,利用外部斜撐來支撐模板並灌注混凝土。他說:「若用貫穿牆體的方式,就需要用防水的材料,在這邊材料不易買,而且防水材料的品質也堪憂。」

謝曜聯於2021年進入營建處,主要負責執行莫三比克營建專案。(攝影吳明土)

珍惜涓滴 永續地球
慢濾池的最底層是由磚塊、卵石、濾石、石英砂和濾砂組成,最上層則是微生物層,經過層層過濾,確保安全飲水。這項技術的優點,在於不需要進口機器、電力或化學藥品,並能以在地的天然材料建造,非常適合資源有限的地區。

慢濾池透過自然生態的方式來建置,確保安全飲水。(攝影編輯組,攝自北區環保布展)

「慢濾池建置技術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安全飲用標準,能有效去除大腸桿菌、霍亂弧菌等病原體。」謝曜聯進一步說明水質的安全性,並透露計畫在2025年將此技術擴展至更多國家,藉以提升公共衛生、保護環境與永續地球,讓更多人可以受益。
法水、法髓!慈悲的上人讚歎同仁將乾淨的水帶進莫三比克,更期許將慈濟人文也帶入這片土地。上人慈悲開示:「水,是很重要的資源,若可以用過濾水,將會保護大地。」
期盼在上人的悲心及營建處同仁的用心下,除了偏鄉孩子能有乾淨的飲用水,更能喚起人們珍惜涓滴,實現永續地球的願景。

 

【靜思在人間】善法 無所不在
文.林純霞 | 圖.詹進德

馬來西亞慈濟新山支會志工在參加第七十七期全球靜思生活營及尋根後,於十月十五日與上人溫馨座談。座談中,弟子們紛紛把握因緣,將當地推動慈濟會務,所面臨的境遇考驗與困惑,請示上人,求法啟發蒙昧,解惑導路。
弟子:「現在的家長太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大多以為,把孩子送到人文學校,就可以『改造』孩子。」
上人:「孩子不用『改造』。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是要教導回向善良本性。學校與家庭都是孩子很重要的學習環境。老師也要做典範。」
弟子:「面對資深志工溝通與互動,年輕志工應持有的心態為何?
上人:「先感恩,尊重看法,用愛互動。」


弟子:「面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起了煩惱心,該如何化解問題?」
上人:「這些都『沒有問題』!」
上人進一步愷示:「志工是自動志願來承擔,要做得開心。有困難,互相討論就可以克服,如果先想到是『困難』,就會累。」
弟子:「我會把這幾天所學,帶回去馬來西亞。」
上人:「能這樣做,就是也把我帶回去了!」
妙法在日常生活中。《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九章「返本會道」。佛說:「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隨師中,得聞上人對全球弟子回來請法的諄教,雖然言簡意賅,但寓意深遠。 綜歸修學的方法——「聞」、「思」、「修」。
曾經見聞海外的弟子,恭請上人到他們僑居的國家。
上人今再就海外弟子的心願表示:「只要您們有心,做師父想做的事,我都在您們身邊。」
午齋清脆的打板聲響起……
「大家都說:不給師父擔心!那就要快快調整!」上人殷殷期待弟子們將「所聽、所見、所學」加快腳步調整自己的心性。在座弟子歡喜領受。
今年(2024)馬來西亞志工一梯一梯的接力回歸心靈故鄉學習,新山支會志工此行,為今年馬來西亞超過三十梯次的尋根精進行,劃下圓滿句點。

 

分辨事理 圓融感恩
對應法脈:人圓、事圓、理圓
師父常常說,要將是非當教育,不要把人事當是非。在團體中,有人就有事,有事就有對和錯。要用心、圓融、不傷害人,以教育的方法來解決事情,用平靜的心來分辨事理。
師父也常對你們說,「人圓、事圓,才能理圓」,做人不圓,做事絕對不能圓;做事不圓,即使理多通達都是沒有用的,懂理不懂事,哪有用呢!將人做好,把自己的品德照顧好,處事就沒有困難了。事情若能處理得好,才能會合真理,所以我們要將「是非當教育」。哪個地方、哪個人,做事不滿我們的意,該如何去調和它?能調和得人、事、理都圓融,就是教育。
我們要「藉事練心」,若是沒有這些事,怎麼有機會訓練我們的心呢?所以當有什麼境界現前時,要抱著感恩心來接受、來處理,自然就能將「是非當教育」,如此一來,人格和事理就能圓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