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祈安造福護天下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現在的氣候變遷,還有人與人之間,的確讓人擔心,但擔心何用?還是要很用心,期盼著人人真正發揮那一分的愛。
過去要祈求平安,總是要虔誠來造福,到底這一念虔誠的心,有沒有對準?差在毫釐,只要一點點的偏,那就是很遙遠的偏差了!所以守住現在,也不能有毫釐的偏差,總是要守護──守護天下平安,守護得人心健康,身心健康。
現在的天下,氣候、大地、人間都是百病叢生,充滿煩惱無明;氣候也是眾業,眾生共業,所以要求平安,真正需要淨化人心,而且要糾正人心,方向要正確。我們要把握因緣,就如在波蘭有慈濟的種子,雖然不多,但三人成「眾」,三個人以上就有希望,眾志成城,大家要很用心。
人生,什麼叫做價值?不是錢多或房產多就是有價值;世間萬物只要有形、有相,總是免不了成住壞空。因為人心不安,彼此爭端不息,人與人之間,只要有「貪」,就容易成為「貧」;有了貪念,總是要爭、要取,求不得時,瞋怒心就起了;瞋怒心一起,那就會糊里糊塗起無明,而後變成了癡。那種瞋、癡,總是失去了我們的智慧,智慧一分一毫一直消減掉,造成了人間的亂象,這樣亂象造業,總是累積了惡業。
面對氣候變遷,山河大地的壞、損、空掉,我們要如何拯救地球?要救心,才能救天下,唯有人類止貪,停止貪念,人人發揮愛心來呵護,地球才有救。期待大家匯聚愛的能量,在國際間(闡發)佛法精神,「為佛教,為眾生」。常說「粽串」(的精神),粽串要提好,這就是要有組織;道理很開闊,只要合心就簡單,心不合,那就是複雜了。
因為人心複雜,才會造成天下不安、氣候變遷,國與國之間的混亂的戰爭不斷,這都是在一念之間。假如掌握這個「粽串」的人,一念愛心起,這才是人類之福,將這樣的精神一直傳承下去。所以有形的生態,人人要好好地守護它。生命總是短暫,但是大地,天下需要一代一代地接下去,如果能這樣那才是天下之福,造福人間。
(人間菩提20230628整理/編輯組)

【365天.天天靜思語】關鍵性的一句話

在適當的時候,只要關鍵性的一句話,就多一分機會。在不宜時機所說的話,不僅成事不足,徒增是非;所以,因人、因事、因地說話非常重要。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佔盡先機的羊蹄甲
大地眾生,無不是在說法啟發我們的心靈。以寧靜的心來觀察大地的形相、聽大地的眾生聲,必能體會許多妙法。
二月節氣雖已過了立春,大部分植物都還靜悄悄,但位於靜思果園旁的步道上,已可見到一片繁花似錦,那是恣意盛開的羊蹄甲;眾皆沈睡,唯其大放異彩,可說是搶盡鋒頭,佔盡先機。常住眾們會在清晨或黃昏時在此「經行」,讓自己置身有如桃花源的花海,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整理、攝影/釋德懋)

 

【靜思在人間】幸福一念間 我願意
文.張麗雲

快樂、幸福是什麼?資深慈濟志工羅明憲說:「世界上任何一件快樂的事,都是因為希望別人快樂;世界上任何一件痛苦的事,都只希望自己快樂。」
自1992年第一次參加外蒙古賑災的羅明憲,三十三年來,國際賑災幾乎和他的名字畫上等號。他說,人生八大苦中,最苦的莫過於「求不得苦」,「但當你轉個念,心裡想的都是利他的時候,一定一路順暢。」

羅明憲表示,人生八大苦中,最苦的莫過於「求不得苦」,「但當你轉個念,心裡想的都是利他的時候,一定一路順暢。」(攝影林萬教)

人生的轉折在外蒙古

1992年,民權路的臺中分會修建中,上人行腳來到臺中,在與慈濟人座談時,上人滿臉愁容地開示,外蒙古饑荒嚴重,希望到外蒙古賑災,但那兒天寒地凍,氣溫零下三十幾度,臺灣的弟子,能夠承受這樣的低溫嗎?
當時,羅明憲剛受證,自告奮勇地舉手,「報告師父,我曾經歷過零下三十幾度的洗禮。」羅明憲一向體魄羸瘦,上人看看他,問,「零下三十幾度?」
羅明憲說,他自幼家貧,高中畢業後,家裡無法供他繼續升學,於是服完兵役,就開始找工作,但他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最後看到一則不顯眼的小方塊,上面寫著,「徵外籍船員,無經驗可」,他喜出望外。

1992年外蒙古經濟陷入困境,隨著嚴冬的逼近,羅明憲發放棉衣褲予孤兒院院童。(圖片來源賑災團提供)

羅明憲參加考試通過,經過三個月受訓,不久接到通知要上船,他好興奮。不過一上船,他就知道這是一場騙局,每天在船板上工作二十四小時,不論刮風下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毫無休假日。
這當中他們的船隻也曾到過零下三十八度的阿拉斯加,因為在甲板上工作,從船頭到船尾都要綁著纜繩,厚重的衣服不適合,所以他只穿了兩件衣服而已,一件是阿兵哥的大外套,一件是牛仔背心。
「師父,我曾經經過零下三十八度的洗禮;外蒙古零下三十度,我應該承受得了吧!」
上人看看他,沒有馬上回應。不到一周,精舍師父來電問,「羅居士,你有沒有時間到外蒙古去走一趟啊?」那一刻,羅明憲開心又興奮,永生難忘的歡喜。
飛機飛行了四千多公里,到了烏蘭巴托機場,冰天雪地。他們一下飛機,分秒不空過,與外蒙古的志工展開打包工作,直到隔天清晨五點,休息到七點,開始發放。羅明憲說,「那短短的睡眠,是我這一生當中睡得最沉、最香甜、最安穩的一次。?
當年蘇聯剛解體,所有工廠和設備全撤離外蒙古,獨留廢墟的廠房。也因為當地氣候寒凍,靠火力發電,空氣污染嚴重,所以年輕人早逝,留下許多孤兒寡母。

蒙古國嚴寒饑荒關懷,1992年12月28日慈濟人前往發放物資,關懷當地民眾。(圖片來源賑災團提供)

在訪視過程裡,他們去到一家廢墟工廠,玻璃破損、空無一物,一個婦人帶著兩個小娃兒,沒有棉被,也沒有任何禦寒的衣物,就只有一張折疊的塑膠躺椅。
「這一生當中,我從未看過這種場景!」想想自己的小孩,而外蒙古的這些苦難孩子卻過著這樣的日子,羅明憲當下發了一個願,「我願意當上人的手、當上人的腳,只要我腳走得到,我願意!」
果然有願就有力,之後這個願帶著羅明憲在國際間如中國大陸、北朝鮮、柬埔寨、中東的阿富汗、伊朗等地賑災,二十幾年間為苦難的眾生挹注心力。
羅明憲說,「所以發好願很重要,當你心裡想的都是在為別人時,自己也會順心如意。在慈濟,我找到了幸福。」

羅明憲(左二)與慈濟人討論蒙古國物資發放事宜。(圖片來源賑災團提供)

無常在瞬間 巴姆古城應聲倒

2003年12月26日伊朗發生芮氏6.6的大地震,根據報導,巴姆城十二萬人口,有一半的人口,不是死就是傷,災情慘重。
當時羅明憲正在中國大陸賑災,回到臺灣剛放下行李,就接到通知要趕辦去伊朗的手續。到了伊朗進到巴姆城,沿路路樹、電線桿都完好無缺。「奇怪了,為何屋子都倒了呢?」經查,原來是建築結構的問題。土磚屋、鋼筋鐵條太細,鋼骨只稍微點焊,難怪屋子會倒。
地震發生的前一晚,一位民宿老闆和幾位住宿旅客,在飯後閒談中,有位倫敦旅客突發一語,「如果這裡發生地震,該怎麼辦?」
老闆指著巴姆城說,「2000多年來它依然存在,不太可能啦!」


誰知隔天清晨六點多左右,一場天搖地動的地震,不僅巴姆城毀於一旦,連這位英國旅客也客死異鄉。
「生命就是如此無常,但人們總是無知無覺。這位老闆怎麼樣也想不到遠自英國的朋友,是來警告他們,無常會在瞬間來到。」

一念悲心 巴姆城的佛教殿堂

臺灣因為有了九二一賑災和興建「希望工程」的經驗,慈濟本打算為伊朗建造四百間組合教室。羅明憲心想,在臺灣興建的大愛屋,兩、三年後拆掉的建材還可善加利用在環保站或會所,但在伊朗,這些拆下來的板材將來恐怕會成為一堆廢物。
羅明憲深知上人心,「要給就給最好、最適合的!」他相信上人會想給他們一間堅固、永續的教育殿堂。
於是,他與當地教育機構官員溝通協調,多日走訪大街小巷、男女學校、高中小學,收集資料帶回臺灣向上人報告學校的地點和位置,最後成就了五所鋼筋水泥的永久學校。
羅明憲說:「如果你有一天到伊朗去,看到在穆斯林有佛教的學校、佛教的建築屹立在巴姆城,你會感動掉眼淚的!」

伊朗紅新月會搭建帳篷給災民棲身。(攝影蕭耀華)

慈濟人第二趟來到伊朗時,準備發放2500噸的物資和義診,來之前,慈濟和當地官員已簽下發放協議。不料,大批人馬興高采烈、浩浩蕩蕩抵達時,這位官員卻避而不見,以忙碌推辭,「我交代一個官員,你去跟他溝通就對了!」
一見面,這位官員拍胸脯說,「你找我就對了!」不過一切須重頭來。之後的官員都說同樣的話,「你找我就對了!」一個推過一個,始終無法給一個正確的答案。
經過兩、三天,醫療團隊只好先行折返臺灣,留下羅明憲和二、三位慈濟人繼續溝通協調。此時,他想到上人的殷殷叮嚀,「要時時抱著感恩心。」

2004年1月31日,羅明憲與伊朗卡曼省教育重建局局長康亞先生,洽談援建永久學校事宜。(攝影顏霖沼)

「對啊,一場世紀強震,所有建築物倒塌,所有要承辦的工作,須重新找資料,談何容易,我們要將心比心啊!」心念一轉,團隊帶著感恩心,謙卑地不斷與對方溝通,有一天,伊朗官員終於同意了。
志工聽到可以發放了,每個人歡天喜地,精神百倍,雖然剩下不到四人,還好有陳秋華和胡光中的鼎力協助。他們自己搬物資、自己發放。鞠躬九十度,展現慈濟人的感恩、尊重、愛。有人來之前剛病癒也不喊苦,法喜布滿每個人臉龐,圓滿一場場的發放。

伊朗巴姆地震第二次賑災,羅明憲和志工致贈卡曼副省長夕阿瓦希(Mehdi Siavoshi)福慧紅包。(20040131;攝影顏霖沼)

享福消福 做個有價值人生

上人在講座後開示道,「有人心裡感覺,國際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其實國際與我們有關係,同樣在地球上,地球平安,我們就平安。地球的角落不平安,我們就要提高警覺。佛陀來人間說法,就是要讓大家有覺悟。」

2004年3月11日伊朗巴姆地震第三次賑災,羅明憲雖身為領隊,但依然為災民搬運大米。(攝影顏霖沼)
羅明憲表示,因為有慈濟和上人,讓他有機會到外蒙古,從此改變他的生命。(攝影楊凱誠)

慈濟五十多年來,從國際救災中,可以看到天下災難偏多、人心混亂,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相爭,國與國之間相爭,造成多少難民?造成多少災民?上人說,「所以我們要時時打開心胸,用愛培養智慧,看見人間疾苦,我們要發心去見苦,我們用力去拯救眾生。」
今年(2024)元旦發生的日本能登半島地震,災情嚴重,日本的慈濟人冒著寒冷的天氣供應熱食,發放「見舞金」。上人提及,慈濟人的付出,恭敬的彎腰,做到尊種與感恩的行禮,總是比來領的人姿態更低。
上人說:「我們給的金額不是意思意思,要給他有感覺,(地震)過去三、四個月了,雖然是很堅強,但是可以感受到了很艱鉅、很辛苦。所以我們給他的分量有感覺。」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於2024年1月1日發生芮氏規模7.6強震,慈濟志工在重災區穴水町進行熱食發放。(攝影陳靜慧)

上人要人人盤點生命的價值,「生命空過了,沒有價值。師父都會再告訴大家,享福消福,不要只想要坐著享受,享福享久也會盡。我們生活要生活得好,所以我們要發心立願,要造福,為人間多造福。」

改變習氣 以愛付出

對應法脈:懺悔即清淨
凡夫受無明煩惱蒙蔽,難保在生活中沒有做錯事;過去做錯事,能懺悔、反省的人,就會自我調整心靈的方向,改過自新,懺悔則清淨。所以若有愧於人,要趕緊認錯、懺悔,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怨嫌。
世間有多少人能做到及時懺悔?一旦發覺自己的行為錯誤,大多會自找藉口,認為是別人對不起自己。沒有懺悔、慚愧的心,業力會愈來愈重,因為錯誤的行為會變本加厲。慈濟人亦是身處凡夫地,許多人過去有不良習氣,在接觸慈濟以後開始改變,自淨心地,將人生方向導往正向,遂能以善、以愛付出。

慈濟志工林朝清入校園分享,曾因吸毒誤入歧途,改過向善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