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廣利眾生善業隨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生生世世種好因,人間菩薩續前緣

什麼是「菩薩」?歡喜付出的人就可以稱為菩薩。什麼叫做「菩薩道」?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講經說法,所傳授的就是菩薩法,也就是今日所說的「人間佛教」。菩薩法不能讓它失傳,慈濟延續佛法的精神,行的就是人間菩薩道。
面對天下苦難,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平日點滴匯聚愛心,將力量集合起來幫助別人,這也是五十多年來,慈濟一直在做的事。從一開始的「竹筒歲月」,也就是三十位家庭主婦與三十支竹筒,每人日存五毛錢,慈善志業就這樣推動起來,如今成為慈濟發展的歷史。
昨天發生的事就是今天的歷史,昨天雖然過去了,但是只要做了好事,對人間起了一分良善的作用,這就是生命的價值。也因此,我一直強調「盤點人生」,趁著現在記憶尚存,我們可以回憶這輩子做過多少好事?讓它清清楚楚地留在我們的意識裡。
凡夫都有貪、癡、瞋的煩惱無明,佛陀教育我們運用佛法去除習性和雜念。「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業,就是我們所造作的善業、惡業,如果過去世種下了惡因、惡緣,也會在來生繼續接受果報。假如我們過去世造了好因,這一世就會有好緣、好果。譬如在慈濟團體,善人共聚一堂,彼此有因緣一同為人間造福,這就是人間菩薩。

翻轉貧窮知識力,造福人間共善行

人人皆有佛性,以佛法來說,貧富是平等的,只是過去生造作的不同,才會得到不同的果報。過去世造了福緣,這一世誕生在富貴人家;有的人天生帶福而來,即使出身貧窮,這個家庭的環境也會因為他的出生而慢慢改善,並且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這無非就是因緣。
人生即使一時遭遇貧窮,也有機會翻轉成富。慈濟的國際慈善在許多國家進行援助,幫助窮人翻轉貧窮,所憑藉的方法就是盡量幫助貧童就學。教育是人生的希望,而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在貧窮國家助學,目的是讓年輕的下一代具備知識力,將來的社會也才能獲得建設的機會。
一個人的力量很薄弱,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菩薩用心用愛來付出,同時也為自己造福。期待大家不為求功德,而是以虔誠的心來付出,為天下的苦難善盡一分心力,也為自己種下好因緣,以及將來良善的果報。
(人間菩提20230115整理/明學)

農曆八月朔旦,精舍十一位戒子告假前往新竹潮音禪寺受具足戒。(攝影釋德怡)

【精舍大小事】【藥草園的點滴日常】檸檬香茅萃取(

圖文/釋德瑔

9月15日,是農曆八月朔旦,也是精舍十一位戒子前往新竹潮音禪寺受具足戒的大日子!

資深師父為新受戒的師父們給予祝福與勉勵。(攝影黃思佳)

早課下殿前,資深師父為其新戒子祝福與勉勵。曾聽言,每個人身上都有「兩憶」──回憶與記憶,看著新戒子們虔誠長跪,專注聆聽資深師父的叮嚀,時光倒轉回六年前要去受戒的自己,那景象歷歷在目,言猶在耳;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德慈師父的叮嚀。
當時,慈師父叮嚀我們,要記得不要在戒常住與人結了不歡喜的緣,因為會將這分不歡喜的緣帶回常住來!此叮嚀烙印銘刻心版,帶著大眾師的祝福,歡喜圓滿戒會,期待將這分祝福,也傳遞給將前往受戒的新戒子。
上人開示,出家乃大丈夫之事,將相難為。毀形守志節,捨掉了凡夫的心念,得到了心靈的平靜。

「淨皂軒」外有結實纍壘的辣木樹相伴,以及壯碩挺拔的五葉松做依靠。(攝影釋德瑔)

回到工作職掌,歡喜迎接萃取澳洲茶樹與檸檬香茅精油,幾坪大的萃取小屋,雖是工廠的一個小角落,卻是心靈的一方淨土。萃取需要長時、無間、無餘,更要尊重以待;植物的成長需要照顧,萃取的過程需要喜捨,既不能間斷,也不能鬆懈,熱源與水源都要配合得恰到好處,才能將精油最大化。
捨掉休息的時間讓工作完成,捨掉煩惱讓心情自在;萃取看似土法煉鋼,卻是具足鍛鍊修行者心性最好的時刻!

植物的萃取,需要經過高溫歷練和耐心溫候,方能成就最精華的精油,而修行亦復如此。(攝影釋德瑔)

「淨皂軒」萃取小屋的現址,經過眾人的努力,麻雀雖小,卻是功能俱全。感恩當時協助建造的慈誠菩薩,知道舊廠是鐵皮屋,而萃取又需花費較長時間,不免讓人感到悶熱;因此,現址整體以簡單俐落為設計,皆以回收材料做隔間,並以簡易屋的PP板做屋頂和幾塊木板做建造主體,同時兼具良好採光與通風。萃取需等待且孤寂,感恩窗外有結實纍纍、飽滿的辣木樹相伴,路旁還有壯碩挺拔的五葉松做依靠,彼岸還有年年開花,期待終有一天能成果實的無患子。
凡夫遇到的是是非,修行遇到的是境界,梵天王追求的是真理。植物的萃取,需要歷經各種關卡,草本植物需要高溫歷練,才能萌發最精華的精油,而木質類的植株,則需耐心溫候方能成就,修行亦復如此。

【靜思在人間】玻璃上的天牛

撰文/許愷玹 攝影/周幸弘

一天,在回家的途中,我和蔡醫師同時注意到,前擋風玻璃不知何時飛來一隻天牛;當車子開了一段時間後,牠仍舊沒有離去的意思。蔡醫師放慢車速,遲疑地問:「這個,要用雨刷把牠刷走嗎?」
幾句對話後,我們都同意將車慢慢停靠在有樹或接近公園的路旁,用樹葉把天牛「請下車」,回歸自然。
後來,我發現我們的作法與往日有所不同。以前,我會不假思索地用雨刷將牠刷走,因為過往對於昆蟲或花草,我總是不大把它們當成「一個生命」,也有著「我不去動你,你也別來招惹我」的想法。
如今的改變,是因為皈依成為佛教徒後,不得不守戒律嗎?不是,只是因為自己的心境和想法改變,而真實地反映在行為上罷了。
雖然身為一名佛教徒,我卻很清楚,許多事情是依照自己的心而改變,絕不會只是為了守戒律,那心為什麼會改變呢?最終還是要多聞法,聞法後思考,才能法入心;要是沒有想改變或是不聞法,不要說皈依,就算出家了,也不一定能守戒律。
回到家的稍晚時刻,又因為孩子的行為而發怒;一發怒便開始罵孩子,一發怒又覺得別人家的小孩比較乖巧懂事。事後,雖然覺得自己比以前進步,比較不失控、較易恢復情緒,但也很清楚自己在管教孩子這件事上沒有增長智慧。
我不想假裝自己成為佛教徒後就沒有脾氣,或對孩子很有智慧,我反而覺得應該好好對自己懺悔,因為做得不好、不夠、放不下,才會沒辦法全盤接受孩子的是非對錯。
起了煩惱心,一切就容易偏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是修煉的道場。

募心募愛 皆大歡喜
對應法脈:普天三無──普天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普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慈濟人勸募會員、邀約行善,重在募心;募得愛心以後,願意捐款付出,就是愛心、善念的實際表達。向人募心,要先把自己的心照顧好。師父這一念心從五十多年前到現在,絲毫沒有偏差,我過去講的話跟現在講的話,都是千篇一律,目標都是一樣的。
既然學佛,就要學習佛陀的「心包太虛」,常常自我提醒,要達到「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要心大量大,包容天下。
我們要相信人,也要做到讓人相信;讓人不相信,要自我反省──人家不相信我,就是我做不好、有缺點需要改進。我們要感恩,不要總是計較別人在批評我;不想要被人批評,就不要在人的背後批評人。背後批評人、在人前不留情,都是最傷感情的。
既然發願要度眾生、要募款,就要募得皆大歡喜,讓人人心甘情願付出,而且無論身在何處、承擔什麼慈濟工作,都能身心安住而歡喜自在。

美國夏威夷茂宜島發生野火,紐約曼哈頓慈濟志工街頭勸募,民眾歡喜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