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傳法力行正思惟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我們現在所擔心的世間災難,除了來自氣候變遷的天災,還有人心不調所造成的戰爭與動盪。人們經常在求福、祈求平安,但有什麼比「平安」更有福呢?
大地的平安來自於地、水、火、風「四大」調和;至於人心的平安,則來自人與人以及國與國之間的相互對待。這幾年全球的戰爭與疫情不但爆發難民潮,同時也加重了糧荒與貧窮的現象。

轉凡成聖,人間菩薩好修行

貧富貴賤是事相上的差別,佛陀告訴我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皆有佛性,因此人與人之間哪有階級的分別呢?在所有的眾生中,身而為人最有福,因為在人道可以修學善法,轉煩惱為智慧。
所謂的「如是因,如是果」,因緣果報是自己所造作。當我們選擇在人間行菩薩道,就要修習正知、正見、正法、正道與正思惟。思想和心念都要正確,並且身體力行,才能成就菩薩道,轉凡成聖。
人間有苦,一旦選擇修行就要不怕辛苦,要勤修「六度萬行」。我們也不要怕煩惱,並不是為自己的事煩惱,而是不願眾生受苦難、不忍大地被破壞、不忍人心迷失或偏差,這是為眾生擔憂的憐憫心。

用心當下,身體力行續佛法

佛陀告訴我們,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我們本來就有清淨的本性,只是被煩惱所沾染,被無明層層覆蓋。我們可以從凡夫地開始,只要身體力行就能一步一步走向覺悟,找回清淨的一念心。
當我們轉迷成悟時,也要學習佛陀的精神走入人間,善巧地教導他人重視因果,並且把握因緣救苦救難。雖然現在是末法時期,但是我們不能讓佛法失傳,而是要身體力行延續佛法的精神。
由於人間有苦難,才會有菩薩來現身。無論慈濟志工在哪裡,無不都是人間菩薩。看看慈濟在國際間為苦難的國家付出,志工的腳步已經走過一百多個國家,其中包括大型的救災援助,而且這些國際援助還在進行中。
請各位菩薩們時時精進,將自己的心照顧好,切勿執著於過去的煩惱,而要用心在當下。也請不要讓這一念心有所偏差,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請善自用心,不要讓心念空過,真正發揮人間菩薩的力量,做到法喜充滿。
(人間菩提20221123整理/明學)

2023年7月15至16日,慈濟雲林聯絡處舉辦為期兩天的「青少年生活智能體驗營」。

【靜思在人間】富養的小孩
圖文/許愷玹

在大部分的父母,都汲汲營營想培養出學業成就傑出的孩子時,也有父母希望孩子在學業之外,更能夠「『富』有智慧,且人品『貴』重。」
透過大林慈院人文室轉發的訊息,我幫二個孩子報名慈濟雲林聯絡處於2023年7月15至16日舉辦的「青少年生活智能體驗營」。即使其中一個孩子,因學校的新生訓練與開營時間衝突,我仍緊緊把握住這難得的機緣。
人們總說現在的孩子環境很好,不需像從前的孩子般吃苦耐勞,我卻認為,現在的孩子環境很不好。因為,環境並不單指能否吃飽、穿暖,還包括了家庭處境及社會現況。這一代的孩子大多不愁吃穿,但社會混亂、品德教育流於空談,為人父母者,即便有心想培養孩子良好品德,也要付出比過往多上數倍的氣力,來與混亂的社會拉扯。

透過「人文之夜」看見孩子的轉變;無論表情或肢體動作,都散發出友善、合群且勇於表現的態度。

第一天早上帶孩子報到後,我遇到營隊的執行秘書李麗華師姊。她聊起營隊與舉辦活動的想法,才知道,雲林區早在1998年就曾借用崙背托兒所辦理過社區兒童班,算是這類型活動的前身;爾後,活動陸續收到很好的成效,於是各地區紛紛效法,也舉辦得有聲有色。
李麗華師姊表示,青少年生活智能體驗營,過往接引了許多孩子,有不少孩子在營隊結束後,繼續加入慈少營培訓,成為現在帶營隊的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們。由於受疫情影響,營隊停辦了三年,非常慶幸我的孩子們,能在重新開辦的第一年就接上了好因緣。
在與李麗華師姊相談時,我注意到左前方茶點置放區,有一位滿頭白髮、身形明顯上了年紀的師兄突然跪地;仔細一看,原來是因為茶桶漏茶,師兄立刻跪地擦拭清潔。我當時想,在這裡,孩子們可隨時接觸到良好的身教,而師伯即便年紀大了也是腰桿子軟,隨時能彎腰服務人群。當他完成工作起身後,我才發現,他是我在半個月前才認識的周榮男師兄。

「青少年生活智能體驗營」的理念與目的,是希望能夠啟發孩子,給他們正確的規矩、觀念與想法。參與人員由左至右:程宗熙師兄、謝金容師姊、李麗華師姊。

7月2日這天,高雄線上讀書會團隊來到雲林聯絡處,分享《閱上雲端》這本團隊十周年的專書。我雖是團隊成員之一,因與雲林有地緣之便,所以負責載運好幾箱的書籍到現場。當時,周榮男師兄就是協助我卸貨的其中一位。我對他印象特別深刻,是因為他的滿頭白髮,也因為他持續地觀前顧後,更因為活動結束後,當我們在停車場,為了人員與伴手禮的車輛分配而顯得人仰馬翻之時,周榮男師兄是唯一不受影響,認真幫忙搬運剩餘書籍與各項物品的人。
那天下午,周榮男師兄與雲林團隊,還頂著炎熱的天氣,陪著遠從高雄、臺南、屏東、嘉義、泰國、美國與英國而來的高雄線上讀書會團隊成員,到雲林大埤的三秀園踏青,也到虎尾參觀「田中央」的慈濟虎尾環保教育站。他們熱情地款待與「把分內事做好」的慈濟人形象,讓我記憶猶深!
我不由得為孩子能參加營隊,體會這良好的境教與身教而感到欣喜,而李麗華師姊與周榮男師兄,邀我下午提早來聯絡處觀賞「人文之夜」的營火晚會,他們預告我將會為孩子們正向的態度,感到感動與驚訝。
不出所料,「人文之夜」果然令我驚豔。才半天多沒看到的孩子,竟變了一個人;無論表情或肢體動作,都散發出快樂、友善、合群、合作且勇於表現的態度。緊接著,人文志業募心募愛室的講師謝金容分享「見苦懺己」。看似深奧的主題,她卻能以活潑、親近、易懂的方式與孩子們分享;用大愛臺的災難新聞片段,引導孩子們見苦知福;她也理解孩子們的叛逆心理,所以給予年紀相仿,但出生即無肢體的日本人侑野佐美的勵志成長影片,用討論替代說教,讓孩子們打開心門接受正確的觀念。
營隊總協程宗熙師兄和我分享,他們辦活動的理念與目的,是希望能夠啟發孩子,給他們正確的規矩、觀念與想法。誠如師兄所說,現代的父母多半選擇花大錢幫孩子們報名知識型營隊;實際上,現在的孩子有「缺愛症」,不曉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所以,我們要透過營隊的啟發和陪伴,讓孩子有所成長。
目前營隊活動都交由慈少來辦理,也有幾位慈青學長回來幫忙,師姑、師伯們僅陪伴與協助。他們在培養慈少的過程中,除了傳達觀念外,更重視實做,一學期至少一次,到附近榮民之家體會如何付出。只要孩子們願意承擔,成長才會快;只要願意來,就有很多機會等著他們去發揮。
我認為,讓孩子擁有超越環境的貴重人品與可傳世的智慧,才算得上是在富養小孩。我很高興,也很珍惜走入慈濟大家庭,讓我的孩子可以在這麼好的環境中成長,期待他們將來都能成為「得富且貴」的人。

1354的力量

撰文/靜淇 攝影/編輯組

「一把米的精神,已經普及全球慈濟人的心中,一生無量。」
而一生無量,另有一個愛的密碼即是1354(一生無數)。所以,每當彩排《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出現這句話時,內心既感動又澎湃。當今一把米1354粒的力量,與58年前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今昔交輝,同樣翻轉了無數人的命運,寫下慈濟大愛的傳奇。
腦海中同時也會浮現12年前,在台中民權分會那個帶點涼意的清晨,當時台中靜思堂尚未竣工,「起家厝」民權分會,是大中部地區會務的總樞紐,上人行腳中部都駐錫在此。
記得那天剛用完早齋,上人正準備上樓時,突然轉過頭要我去廚房抓一把米,當一把米捧到上人面前時,他叫我拿到旁邊去,好好算算這一把米總共有幾粒?當時雖一頭霧水,仍遵命行事。
「我很認真的算了兩次,這把米總共是1354粒耶」,我如此回報上人。
只見上人轉頭問在場的專職家庭主婦溫春蘆師姊:「這把米可煮多少飯?」她回道:「大約是飯碗八分滿」。上人接著說,只要一個人少吃一口,四個人就可以養活五個人。此情此景記憶猶新。
其實,早在1988年孟加拉世紀大水患,數以千萬計的人民流離失所時,上人在當年底的《藥師法會》就提及「八分飽,兩分救人好」的理念。2008年熱帶氣旋納吉斯重創緬甸,慈濟到重災區發放稻種,收成後,農民烏丁屯、烏善丁等人帶動村民,效法竹筒歲月,日存一把米,累積到一定數量,就可幫助村中無數貧困的家庭。從此,開啟了緬甸「米撲滿」的傳奇故事。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日存一把米,同時也打開了無量心門;而1354(一生無數)的力量,也蔚為善效應的洪流,逐漸遍及無邊際的時間,空間與人間。

讓大地得以呼吸

九二一之後,我一直思考為什麼會發生大地震?大地若是大乾坤,人體便似小乾坤。人的身體要健康,皮膚功能齊全很重要。只要皮膚能正常排汗,宣洩體熱;或於冬天時,勤曬日光,吸收熱能,平時讓皮膚常接觸空氣、陽光與水分,人便不容易感冒。
大地亦同,做為地球表皮的大地都被水泥及柏油覆蓋,水分不能回流進入土中,地底熱氣亦無法向外宣洩;大地不能發揮呼吸、排水、散熱等功能,難怪大地會震動。因此當慈濟興建大愛屋時,我堅持鋪連鎖磚,讓大地能回收自然的雨水。
加上地上如果都鋪設水泥或柏油,日後大愛屋拆除時,這一大片土地勢將遺留許多建築拆毀後的廢棄物。當初許多愛心人士提供土地讓慈濟興建大愛屋,三年後我們仍需將土地歸還。很多土地原先都有種植水果,也有農田,所以我們不能傷害這片土地,要讓它能被永續使用。拆除大愛屋後,我們只需再把石頭挖起,將細沙刮乾淨,仍舊還他們一片很乾淨,可以耕種的土地。
當時不知道這樣做是否符合科學;但不論是否科學,卻是安心。

中區慈誠隊拆除大里簡易屋,能盡量保持建材完整,待日後能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