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國加州的街頭再次燃起抗議的烽火,這次的導火線是川普政府對非法移民的全面取締行動。當2000名國民兵開進洛杉磯和舊金山街頭,當白宮與加州州政府隔空交火威脅取消聯邦補助與截留稅收,美國正經歷著自內戰以來最嚴重的憲政危機。川普總統的移民政策不僅在美墨邊境築起高牆,更在美國社會內部劃出一道深刻的裂痕,這道裂痕所揭示的不僅是移民政策的爭議,更是聯邦體制的脆弱性和人權價值的當代困境。
川普政府的「零容忍」移民政策在第二任期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度。邊境執法部門被賦予廣泛的權力,大規模突襲檢查成為常態,家庭分離政策雖經法院制止卻仍以更隱蔽的方式持續。政府辯稱這是維護法治與國家安全的必要之舉,但當執法行動波及已在美國建立生活的長期居民,當執法過程中被曝出多起侵犯人權事件,社會的不滿情緒如岩漿般積聚。加州作為「庇護州」的立法地位與聯邦政策形成直接衝突,地方政府拒絕配合移民執法的立場最終引爆了這場憲政對決。
這場危機本質上是美國聯邦制內在矛盾的極端展現。憲法確立了聯邦與州之間的權力平衡,但移民事務的管轄權始終處於灰色地帶。川普政府援引憲法中的「最高條款」和聯邦移民法的優先性,主張各州必須服從聯邦移民執法;加州則以第十修正案的「保留權力」為依據,聲稱警察權和公共安全屬於州權範疇。這種憲法解釋的衝突在美國歷史中並非首見,但其激烈程度已直逼1832年南卡羅來納否決危機或1957年小石城學校種族融合事件。
更為危險的是,雙方已將爭執從法律層面升級至財政威脅。川普威脅取消對加州的聯邦補助—這筆佔加州預算約三分之一的資金;加州則以截留向聯邦繳納的稅款作為反制。這種「核選項」的動用將使衝突從憲政危機演變為實際的治理癱瘓。聯邦制的精髓在於合作而非對抗,當雙方寧願摧毀治理基礎也不願退讓時,美國的憲政設計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
在憲政爭議的表象之下,是成千上萬移民家庭的真實苦難。川普政府的執法行動經常發生在黎明時分,全副武裝的執法人員破門而入,將還在睡夢中的家庭強行分離。許多案例顯示,執法過程存在明顯的程序瑕疵—錯誤的身份認定、缺乏適當的司法審查、拘留條件的惡劣等。非營利組織「移民捍衛計劃」報告指出,2025年前五個月已有超過120起執法過當的投訴,包括對兒童的心理創傷和對孕婦的健康忽視。
加州的暴動不僅是政治對抗,更是絕望情緒的爆發。拉美裔社區—包括許多合法居民和美國公民—生活在持續的恐懼中,他們講述如何因種族特徵而遭受無端盤查,商家因害怕突襲而生意蕭條。這種集體心理創傷正在重塑加州的城市景觀,某些社區已出現「自我隔離」現象。當基本人權讓位於「法律與秩序」的絕對化,當公民自由因移民身份而分等級,美國自詡的人權典範形象正遭受國際社會的嚴厲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