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在將就職屆滿一週年之際,在其臉書發文寫下,「這是我們的365天!回顧過去一年,充滿挑戰也充滿榮耀;每一天,我都兢兢業業、不敢懈怠。未來,讓我們做伙打拚,以紮實穩健的步伐,持續向前邁進!」為此他又表示新政府一定是以拚經濟為優先,這也是他的使命,「不因眼前的困難就失志,應該要把困難與挑戰當作機會,讓我們更強、更勇、更好」。為證明他的兢兢業業、不敢懈怠他還分享一段影片,從總統就職、軍務改革、提升國軍薪資、加速國機國造與國艦國造、對抗中共滲透強化國安措施,以及首次出訪友邦拓展外交,並持續深化台美關係等等。
我們不知道賴清德對「兢兢業業」的理解是不是有特殊而有別於一般人的看法。不過就教育部的國語字典對兢兢業業的解釋,是指「形容謹肅恐懼,認真小心。」而一般人的理解大概是,對一個人在他的角色、職務認真去做把工作做好。而如果是公務人員,當然是被付予應該在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工作上認真工作,雖不必強求宵旰圖治,案牘勞形,至少也要做到到民生樂利、生活安定,而作為最高領導人,當然有更高的要求,他更應該關注於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然而最近幾個民意調查的結果,卻顯示出與賴清德的講法有嚴重的落差。
以台灣社會的標準,相對比較中立的媒體,如聯合報、TVBS民調中心、鏡新聞來看。《聯合報》所作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賴清德的施政表現,滿意度僅37%,不滿意度高達53%;認為賴清德執政後的台灣更團結的民眾僅佔9%,更分裂的高達52%;認為賴清德執政後的台灣政治更民主的民眾僅14%,更獨裁的高達42%;另一個中立的民調,TVBS民調中心其調查結果發現,對於賴清德總統就任一年來的施政表現,民眾滿意度為32%,不滿意度為55%,13%沒有意見。43%受訪者認為賴清德執政後的台灣變得更危險,僅6%覺得更安全。52%人認為台灣社會變得更分裂,僅9%覺得更團結。42%人認為政治氛圍變得更獨裁,僅14%覺得更民主;鏡新聞對賴清德總統就職滿週年的觀察,施政滿意度44.7%滿意,42.2%不滿意。如果賴清德真的是對於國政「兢兢業業」,那麼民調德結果不應該是這樣的。
其實我們發現,賴清德在他的臉書上面所講的,他「兢兢業業」於所事的真的是瑣事,不是人民所真正關心的事。人民真正關心的事恐怕是賴清德的專制獨裁個性。其一,賴清德上台後對他潛在的競爭對手發動無所不用的手段打擊手段鄭文燦、柯文哲;其二,為了鞏固權力、獨攬大權,發動「大罷免」,讓立法院變成他的立法局;其三,透過失能失節的大法官掌控整個司法體系;其四,為了其虛幻的台獨夢,不斷挑釁大陸,致兩岸關係惡化,恐怕最後武力相向;其五,對美國無限制的順服,犧牲關稅與匯率,將使失業率提高、產業外移,同時掏空台灣的高科技產業。
賴清德將大量預算投入軍購而非教育、社福,導致青年低薪困境加劇(2024年實質月薪倒退至1997年水準)。同時阻撓兩岸青年交流,使台灣青年錯失大陸發展機遇,違背「為下一代開創未來」的承諾。持續操弄「去中國化」議題,試圖以「漸進式台獨」模糊歷史與文化根源,將加劇社會撕裂。此舉不僅違背兩岸同屬一中的法理事實,更可能導致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孤立處境惡化。賴清德的「兢兢業業」恐怕是台灣的噩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