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即將屆一年的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拋出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的想法,並呼籲在對等和尊嚴下,與對岸展開交流與合作,「把對抗轉為對話、封鎖轉為交流」。但賴清德嘴上講一套,行動上繼續搞抗中那一套,雙方的敵意螺絲讓兩岸情勢愈來愈朝負面發展,幾乎已快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賴清德的兩岸政策以意識型態掛帥,為了一步步遂行台獨的美夢,更加積極在「台灣主體認同」上大做文章,過去蔡英文強調台灣屬於南島語族大家庭的一員,賴政府的行政院官網更新「國情簡介」內容,乾脆將「漢人為最大族群占96.4%」的說法,改為「其餘人口占96.2%」,企圖從根切割與中華民族的血緣關係。以前日據時代日本人曾推行「皇民化」歸於失敗,民進黨數典忘祖,以後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就連行政院以下的部會,也開始揣摩上意,拍起賴清德馬屁,荒謬的言行不可勝數。陸委會成立的目的,本來是作為台灣與大陸官方溝通的橋樑,協助促進雙方了解,減少因誤會產生的風險,但自從民進黨執政後,陸委會已變質,不思化解兩岸緊張情勢,卻反其道而行,以違反國安為由,處處設置交流障礙。
最近陸委會的戲份很多,從陸配亞亞被迫離台事件開始,後續一萬兩千位在台定居的陸配,也被要求在三個月內補繳「喪失原籍證明公證書」,否則將撤銷在台戶籍登記,意味未來可能淪為和亞亞一樣,與配偶與子女分隔兩地的命運。
接下來又認定大陸宮廟來台涉及統戰,決定對邀請單位祭出懲處,原本參加苗栗白沙屯媽祖遊庄遶境活動被迫臨時取消;隨後以轉貼武統言論為由,宣布將行政查處20餘位台灣藝人;最新發展則是認定海峽論壇為大陸對台統戰平台,恫嚇機關(構)、個人或團體、政黨不得前往福建參加相關會議,一旦不小心涉及違法情事,主管機關將依法處理。
教育部長鄭英耀也以陸委也公布大陸是「橙色警戒」地區為藉口,現階段不鼓勵甚至是禁止、反對中小學和大學與大陸交流。其實,過去民進黨在陳水扁時期開放兩岸小三通,兩岸維持基本的往來;蔡英文時期,雖然政治上兩岸關係緊張,但疫情前仍持續開放觀光、教育、農業等民間交流。
賴清德上台一年,兩岸交流變成動輒得咎,一方面是害怕台灣民眾到大陸後,看到當地的建設進步與市面繁榮,一方面是兩岸愈不交流,就會讓民進黨愈有政治操作空間。但從最新民調顯示近六成民眾不滿意賴清德兩岸政策來看,大多數台灣人還是不希望台海兵兇戰危,尤其面對美國高關稅的不確定性,應該回到經濟面的全盤考量,而不是整天不務正業,搞抗中保台、藍委大罷免,這樣只會離民意愈來愈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