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敵對中國 台灣走向實質台獨

 

 

賴清德昨天主持國安會議,宣布「凝聚反併吞共識,因應中國統戰策略」的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以及十七項因應策略。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未來被認為不忠於(台獨)政府的現退役軍人,都將依軍法審判。賴清德提出五大威脅、十七項因應,已經將台灣推入實質戒嚴,內中諸多宣示,也將「我國」改裝易服從中華民國還原為台獨帝國。因此賴清德說,「中國是台灣境外的敵對勢力」。
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3月7日在大陸兩會記者會發表談話,指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地區在聯合國唯一稱謂就是中國台灣省。賴清德日前宣示「中國是台灣境外的敵對勢力」,更見針對性,不只否定「中國的台灣省」之說,更將台灣置於中國的敵對面,這是實質台獨的宣示,而將大陸跟台灣的交流,大部分視為國安及統戰威脅,無形中也透露兩岸已無和平的可能,解決分歧,唯有戰爭。
所謂「凝聚反併吞共識,因應中國統戰策略」,除了引人側目的恢復軍法審判,其實內容了無新意,最主要的是賴清德想藉「中國是敵國」反擊大陸「中國的台灣省」的說法,以及較讓人憂心的是,反滲透法不僅擴大範圍,而且將成戒嚴工具,打殺異議分子。賴清德還特別指出,「多年來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與統戰滲透,完全符合反滲透法的定義」;因此人民到大陸旅遊,以及宗教交流,都有可能觸犯反滲透法,具退役軍人身分的(包括義務役),更可能移送軍法。
民進黨在2019年因應2020年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訂定《反滲透法》,2020年1月15日公布實施。但此後三年間,至2022年只立案2件,有如冷凍庫法案,也可見此法根本是特定時日的特別功能法案。
《反滲透法》精神跟美國的國土安全法案近似,可以說是啟示(Inspire)於美國國土安全法。美國以反恐立法,國土安全部打擊的對象是恐怖份子;台灣則是基於反中立法,打擊對象是與中國大陸有往來的任何人士,亦即與陸方往來之組織或人士,都有可能遭類似美國的「恐怖分子」對待。蔡英文當選連任後,因仍希望維持兩岸互動的「現狀」,並未大陣仗啟動反滲透法阻擋兩岸交流。
但2024大選期間,賴清德台獨旗幟鮮明,當局也透過《反滲透法》大肆搜捕跟大陸交流人士或團體,包括百餘名里長遭約談,一時之間風聲鶴唳,去過大陸的基層里長人人自危,深恐在這波東廠血滴子大行動中,遭羅織身繫囹圄,在選舉期間閉門不出以自保。
2024年5月賴清德登基,《反滲透法》已儼然一部促獨反統基本大法,進行兩岸交流的動輒得咎,連馬英九都因邀陸生來台交流,而遭移民署約談。如今影藝文化、教育宗教,各行各業都遭點名列管。賴清德日昨的宣示,更像準戒嚴法的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