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長養慈悲菩薩行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人世間多麼多的苦難眾生,有的是氣候難民,也有人造的難民。這人啊,心態不調,無明覆蓋,權力大的一聲令下,這如在地獄裡,真的是苦不堪!這就是人造的災難,風災、水災、地震,這也是大災難,所以看到了多種多種的災難。
世間苦難偏多,慈濟人學菩薩道,不忍眾生受苦難,哪裡有災,哪裡有苦,人人集中起來,走上了這一條菩薩大道,去為苦難眾生付出。
看到緬甸,慈濟人走入了災難後的建設(援建頂甘鐘第四中學),「藍天白雲」(慈濟志工)帶動「一把米」精神,當地人沒有錢,但可以「八分飽,二分助人好」──日存一把米,將募得的大米轉贈給需要的家庭,這累積已經十多年了。
他們也開始鋪路了,(慈濟志工補助材料費,提供代賑金,與村民合力鋪路改善道路。)過去很不好走的路,慢慢把田埂路開闊,用人工去造水泥塊,將水泥塊一塊一塊鋪上,慢慢把路鋪廣了。
他(們)還把牛車整理得很好很莊嚴,上面鋪了紅毯,準備了一張矮凳子,要請師父去看看他們豐收;要讓我到了村莊,看到婦女在農忙的時候,幫助農耕,休耕了,她們就可以做手工。
我們也在緬甸甌甘鎮開辦縫紉班,讓她們學會如何做裁縫,從簡單的小布子,破的布或新的碎塊,都讓她們開始車,學會了,就一步一步教,一段一段學,現在她們也可以做成衣了。這都是用心,從外地來不斷不斷地輔導,當地人不斷不斷地成長,當地的種子很用心,很認真。
還有緬甸丹茵鎮自然禪修中心,馬來西亞(慈濟人)去看了,也是用愛心去投入。看到有貧、病,還有病危的,總是我們先讓他們有這樣的簡易屋,先暫時的收容。我告訴馬來西亞的菩薩們,那(人)病得這樣(重),哪怕讓他在最後的那一天,可以看見了天堂之光。
果然那一天把他移到那個地方,看到他很滿足,入住剛好一天,他就往生了。雖然我們幫他(們)蓋了簡易屋,最終的目標是要完整的,可惜那樣的建設,因緣就是一直不具足。
很多的緣很奇妙說不盡,能做的我們盡量做;我們能這樣做,也是因為有大家的發心。所以很期待各位,我們都要把握因緣,為人間造福,也為自己的慧命鋪路,這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願力。
(人間菩提20230623整理/編輯組)

【365天.天天靜思語】效法與警惕

看到有人有責任感,努力為大眾付出而受人尊重,我們就要效法他;看到有人做事情緒化、反彈多,被人厭煩,我們就要自我警惕。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百丈懷海禪師立下「百丈叢林清規」,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禪師除了領眾修行外,必親執勞役,勤苦工作,平常瑣碎事務,尤不肯假手他人。
漸漸禪師年紀老了,但他仍每日隨眾上山擔柴、下田種地,因為農禪生活,即是自力更生的生活。弟子們不忍心年邁的師父尚做粗重的工作。雖然弟子懇求禪師不要隨眾出坡,但百丈禪師仍堅決的說:「我無德勞人,人生在世,若不親自勞動,豈不成廢人?」
弟子們阻止不了禪師出坡的決心,只好將所用的農事工具藏起來,想說百丈禪師找不到工具就不能出坡勤務了。誰知,百丈禪師當天卻不肯吃飯,說:「既然沒有工作,哪能吃飯?」弟子們沒辦法,只好將工具又還給他,讓他隨眾出坡。
百丈禪師的這種「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成為叢林農禪生活的規範!
靜思精舍學習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清規,自力更生,自給自足。圖中為常住眾出坡的雨鞋,每個人都有一個放置的位置。
(整理、攝影/釋德懋)

【法在日常】回首「慈濟世界」溫馨小故事(一)

靜睿的幸福

1986年二月,靜睿師姊感冒一直未癒,她的兒子對她說:「媽,妳回花蓮看師公就會好起來了。」
「的確,我回花蓮一趟病就好了一半。」
一次,靜睿和上人前往台東訪貧,事先已訂好機票,打算訪貧結束後飛回台北。「希望能和師父多相處一些時間。」離別時,她決定與上人一同返回花蓮。

1985年,因緣和合,資深廣播人林義傑和靜睿師姊攜手開創「慈濟世界」廣播節目,從臺灣北部開始發聲。(攝影黃錦益)

當年,靜睿和思哲帶著兒子回精舍過年。小孩總是喜歡看電視,兒子便請求上人:「師公,今天(除夕夜)我可以看到十二點嗎?」
「可以看到十點。」上人不想掃孩子的興,允許他在打板後還沒就寢。
九點四十分時,靜睿提醒兒子:「記得十點要關電視。」
兒子馬上關掉電視。靜睿感慨地表示,孩子在家可沒這麼聽話,這就是師父的身行,讓孩子乖乖遵守與師公的約定。
早期的委員真的很幸福,能與上人朝夕相處。如今,上人忙於四大八法,許多人即使住在精舍,也難有機會與上人見面。

早期台東冬令發放,黃玉女師姊(靜觀,左一)、王添丁師兄(思安,左二)與蒞臨關懷的來賓們合影。(19810131;圖片來源圖像組典藏管理的底片)

王校長的舊椅和新椅

1981年初,花蓮慈院建院期間,當時慈濟約有七百多位委員,與上人一同挑起建院的重任。那時距離八億建院經費還遙遙無期,上人馬不停蹄地全台奔走,啟發愛心人士的捐助。
每回上人來到台東,都會借住在王添丁校長家。王校長有一把坐了幾十年的椅子,雖然破舊不堪,但仍捨不得換新。然而,為了讓上人坐得舒適,他特地買了一把新椅子。
「師父,新椅子給您坐。」王校長貼心地說。
「我不習慣坐新椅子,舊的就好。」上人覺得窩心,但捨不得他花錢。
「託師父的福,讓我有新椅子坐。」王校長幽默地說。

靜曜師姊積極護持花蓮慈濟醫院建院,並將潛心學佛的體悟化為力行。(攝影陳土港)

王校長將上人的法崁入心坎,物盡其用,但他一片孝心,仍以上人的舒適為首要考量;而上人也疼惜愛徒,不忍王校長破費。
短短的對話與小小動作,道盡了師徒彼此的體貼與真心。那時,王校長也告訴上人一個好消息:「我當選聯合合作社的理事。」
「來時,不要太歡喜;去時,也不要太憂愁。」上人隨機教育:「要以平常心面對每件事情。」
王太太黃月女師姊則埋怨道:「他管太多事了。」
上人隨即為王校長的用心良苦辯護:「他的心我知道,是要擴展人脈宣揚慈濟。」

王添丁師兄和妻子黃玉女師姊,是臺東最早的慈濟委員。(攝影林素月)

有願有力

在加入慈濟前,靜曜師姊曾跑遍三十多家道場,拜了十多位師父。但聽聞並看見上人為建醫院、救拔病苦的真心後,她發願:「為醫院募款一千萬元。」
有願就有力,她在短時間內便實踐了願望,並啟發了許多人的善心,一同護持慈濟。誠如近來上人多次的開示,靜曜師姊便是「有法度」的典範,自度並度人。
(完稿日 2008年2月14日)

【靜思在人間】農曆七月是什麼月?(上)
文.顏 莉

 農曆七月是什麼月?
「是吉祥月!」當慈濟人異口同聲回答時,可能有更多人會說「是鬼月!」哪個答案才對呢?
從歷史角度而言,筆者認為兩個答案都對。
先就「鬼月」而言,即使是因傳聞有人謠言惑眾,久而久之積非成是,但在遠去的歷史潮浪中,一代傳一代,有多少人在這觀念下真實活過了他們的一生?在上個世紀之前,「七月是鬼月」早已成為臺灣社會數百年來的共同思維。
那麼,究竟農曆七月是怎樣的一個月份呢?讓我們從典籍一一來試著了解。

花蓮靜思精舍七月吉祥月祈福會,常住師父引領同仁手捧心燈、素果、鮮花虔誠獻供。(攝影吳孟恩)

《天元五歌》中的七月

唐代風水學一代宗師楊筠松曾寫道:「古來天子七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及至明末,堪輿大師蔣大鴻在其著作《天元五歌》也將此句收錄。這句話普遍被解讀為:「古代帝王往生後,常延到七月才下葬。」
為什麼是七月?
從中國古代紀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來看,七月就是申月。申字,即「田地中」——田字中間有一豎貫穿田字上下,上天入地,解為「上得天時,下得地利」,因而申月實為「大吉」之月。
果真如此,大吉月又如何變成了鬼月呢?

七月的田野蘊藏天地之氣,古人視為吉月,如今卻成了人們忌諱的時節。(攝影蕭耀華)

史學家研究發現,明太祖朱元璋之前,不曾有過「七月是鬼月」的記載,漸漸的便出現一種推測:篤信風水的朱元璋以其政治頭腦與行事作風,極可能得知申月大吉,而不願將吉月與平民共享?因此他派出許多假道士,四處賣符,放出「七月是鬼月」的假消息,讓百姓認為七月諸事不宜,間接達到天子獨享大吉月的目的。

《禮記》中的七月

歷史的考據總是多面,也有歷史學家認為朱元璋會錯意,把「古時天子七月葬」解讀成「七月」這個月,才做了糊塗事;但也有史學家認為此事與他無關。
其實,「古時天子七月葬」一語或可上溯至《禮記》:「天子崩七月而葬。」這裡的「七月」是七個月,因為《禮記》還有下一句:「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還有:「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
此外,史學家還找到幫朱元璋平反的「證據」——明太祖朱元璋及其後諸位天子,下葬月份分別在五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都有,就是沒有在七月,也使得朱元璋此一傳聞幾乎不攻自破。

歷史如山,巍然不動,真相在層層考據中逐漸浮現。(攝影周幸弘)

《佛說盂蘭盆經》中的七月

即使能破除鬼月之說,但中元節則是早早就有了。在佛教傳入中國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位者梁武帝依《佛說盂蘭盆經》中的目犍連救母,為提倡孝道,並與民間道教信仰結合,因而有了「中元節」的形成。道教有三官,地官生日為七月十五,這一天也成為赦免亡魂罪業之日。

《東京夢華錄》中的七月

北宋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敬祀活動已從七月初一延長到十五,民間舉辦慶典活動,官方祭祀將士英靈。
(待續)

 

茹素齋戒 生活輕安

對應法脈:懺悔即清淨
開示因緣: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造成數以萬計的人因此喪命。
這一波疫情是大自然在反撲,已經損傷了很多的生命。過去曾說,大生命反撲,人是受不了的。人太自大,真正地受到嚴厲警告了,現在要好好大懺悔,守好身、口、意;心要冷靜下來,好好地反省、思考。
懺悔,要取之於行動,人人要茹素,而且要嚴格地好好執行。素食,就是表達齋戒的誠意,真的不能再置之度外。不要覺得那是別人的事,跟自己與家人、社會、甚至整個地球沒關係,這是一樁非常重要的事。
有怕,才會平息;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不怕,就會受到天的責罰。這就是業力,天命可畏,大家都說老天爺,其實都是自己的業力。我們能夠過安心、安身的生活,那不是很自然、輕安的事嗎?請大家要好好地戒慎虔誠,時時要多懺悔。

慈濟志工準備素食餐點,向警局同仁推廣茹素護生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