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3砲戰65週年前夕,郭台銘赴金門出席「主流民意大聯盟」活動,首度發表「金門和平倡議」,並宣布將投入2000萬美金成立「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逐步落實創設「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建立「兩岸和平戰略研究院」,不過就法理而言,郭台銘只是平民,並不具官方身分,若要落實兩岸協商恐有困難。除非郭參選獲勝總統,直接由官方機構代表協商,或者他在民間發起公投,要求政府召開國是會議,形成共識再指派機構參與協商,但其過程極為繁複,相當不易。若先從兩岸民間交流做起,讓兩岸人民建立互信、互助的基礎,方能有進一步契機。
郭台銘的「金門和平倡議」要推動8大事項,其中提到在各大學院校捐助設置和平講座課程與獎學金,鼓勵學院與學子投入兩岸和平對話研究,而且該基金會兼具民間版「文化總會」的職責,要重建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以來,兩岸斷絕的文化交流關係。郭台銘這些舉措很可能與他有意問鼎大位有關,這是他看到兩岸兵凶戰危,亟需有相關兩岸對話協商機制,否則一旦戰事爆發生靈塗炭,台灣就是第二個烏克蘭。
今年初蔡英文在元旦談話時呼籲,「推動疫後健康有序的交流是鞏固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她在5月底出席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開幕典禮,還倡議「希望疫後兩岸可以逐步恢復健康有序的交流」。但這些看似友善的談話,似乎只是在敷衍民間的要求,大陸宣布開放16個城市的兩岸直航,民航局卻說要看陸委會,陸委會卻拿大陸疫情不夠透明阻擋業者接團,禁止大陸旅客來台,即使兩岸直航點增加,卻仍然沒有大陸觀光客能來台灣,至今到8月為止,交通仍然只准許未設籍在中國大陸的海外華人來台觀光,但其數量極少,業者與從業員工空歡喜一場。
民進黨台獨本質仍在,只要還在執政的一天,就斷然不可能與大陸恢復往來交流,兩岸有的只是仇恨與對罵,除非2024年改朝換代,民進黨下台,兩岸才有可能往和平方向走。但目前台灣民意支持台獨金孫賴清德的比例,仍然高於藍白的侯友宜與柯文哲,如果各黨候選人不換,賴清德勝選的機率極高,台灣又將繼續由台獨政權掌控。賴清德的台獨標誌深烙在世人眼中,他宣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即使他接受外媒專訪意圖脫去台獨標籤,那也掩蓋不了他心中想要台灣正名獨立的野心。如果真由他當選實際掌權,必然走向更加台獨的路線,全力推動法理台獨、搞正名憲改。那麼在兩岸和平統一無望之下,大陸必然做出抉擇進行武力統一,是圍島?還是全面導彈攻擊軍隊部署據點都有可能,據說大陸有超過一半的民意不反對武力統一台灣,還有很多人希望賴清德當選,那麼大陸更有理由對台灣動武,加快民族統一的腳步。
前總統馬英九曾經在2011年10月總統大選前提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構想,當時有許多正反意見討論,加上正值兩岸交流熱絡,台海並無發生戰事的理由,兩岸和平協議也就沒有繼續在朝野間討論。而今隨著政黨輪替,以及執政的民進黨抱持台獨黨綱,與美國的抗中政策同聲同氣,引發中國大陸不滿發動軍演,並越過海峽中線大有警告意味,兩岸發生戰爭的機率大增,甚至多有預言2025、2027年就會開戰,兩岸若沒有進一步協商談判,幾乎唯有戰爭一途來解決問題,這是黎民百姓所不願意見到的結果。郭台銘此時提出「金門和平倡議」,希望兩岸恢復交流,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過程雖然艱辛,但台灣人必須得去面對未來「兩岸終須一戰的」末日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