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 呈現慈濟57年慈悲喜捨 濟世救人足跡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靈鷲山開講《法華經》,教菩薩法。兩千五百多年後,證嚴上人在花蓮創立慈濟功德會,篳路藍縷。三十位婦女日存五毛錢,五毛錢的力量從臺灣走向全世界。
「佛說法華演大法,六祥瑞相先現前。」磬聲響起,樂音雄渾。佛陀身心不動入三昧,此時全場只有蟲鳴鳥叫聲,彷彿還能聽見花開的聲音。「天雨四華柔適意」,738位演繹者伸出左手,彷彿接住了天雨曼陀羅花;接著鼓聲咚咚,地動搖擊「地動涌震搖吼擊」,這是佛陀說法的第四個瑞相。
時空穿梭二千五百年,彷彿佛陀現身宣說大法了。

◎大中區《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 正式登場

為呈現佛法之殊勝,結合慈濟五十七年來救拔苦難的慈善足跡,由唐美雲歌仔戲團、優人神鼓、慈濟志工、臺中慈濟醫院團隊共同參與演繹的《無量義 法髓頌》,於2023年7月28日下午兩點到30日晚上,在彰化縣立體育館進行八場演繹。透過唱誦、手語、音樂劇的方式,盤點慈濟曾經走過的足跡,將慈濟每一段歷史故事的精髓,和佛陀經文緊密結合,讓更多人體悟佛法的精神。


每一場次150分鐘的演繹內容,包括〈佛陀的一生〉、〈悟道〉、〈六瑞相〉及《無量義經》之〈德行品〉、〈說法品〉、〈功德品〉等經文,對應慈濟用愛鋪路,步步踏實的足跡。透過每場738位入經藏成員、680位「大愛之光」,以及慈優、藝術表演團體等,用藝術詮釋經典,共同呈現全球慈濟人將佛法生活化的事理印證。
在每場演繹即將圓滿之際,〈慈濟小行星〉音樂搭配星球繞太陽系運行的畫面,闡揚慈濟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在地球與宇宙間同時發光發熱。佛陀是宇宙大覺者,他憐視眾生、淨灑人間、膚慰地球、悲智教善,從印度菩提迦耶到臺灣花蓮靜思精舍,同在北緯二十四度,法華精神永恆不變。
此外,在優人神鼓撼動人心的鐘鼓齊鳴下,為全球感恩祈福。期待人人都能體會世間苦難偏多、氣候變遷、全球四大不調和,加上人類的「無明」,不斷地複製災難,所造的業力與大自然的現象揉合在一起,層層疊疊釀成人禍天災,而唯有茹素護生,才能造福弭災難。
「靜思法脈勤行道,傳承法髓弘誓願,慈濟宗門人間路,悲智雙運無量心……」最後的〈勤行頌〉,志工在法海區大聲唱誦,就如現代法身大士,動作合齊莊嚴,手上的螢火蟲燈,如點點心光,照亮世界黑暗角落。

◎法師長老來助緣 共同見證殊勝大法會

中颱杜蘇芮來襲,中央氣象局在前二天分別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幸好颱風已離開臺灣,一連三天八場的《無量義 法髓頌》,也才能在眾所期盼下順利登場。
7月28日下午兩點的第一場演繹,中區慈濟人特別邀請了二百多位法師前來觀賞,同時也有多家媒體受邀參加。即將登場之際,彰化縣縣長王惠美也來到現場。王縣長提到,面對現在的極端氣候,上人其實長期以來就不斷地透過佛法,以及許多生活上的故事來告訴大家,心靈淨化的重要性。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感謝參與演出的藝術團體:所有參與者都以非常虔誠的心呈現佛陀的精神,以及證嚴上人所提倡的《無量義經》的精神。顏博文指出,慈濟從第57年邁向第58年,在全球留下大愛的足跡,上人更希望能夠藉由經藏演繹呈現慈濟人弘法利生的大愛精神。
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分享: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團體的創辦人,長年一直希望在了解自己心性後,能再回歸跟藝術結合去探討生命。「現在有一個這麼好的機會,可以把我們想要去傳遞的事情,透過慈濟這麼有組織、有系統的呈現,感到非常榮幸。」劉若瑀指出:「當我們在為自己的藝術打拚、在琢磨的時候,原來慈濟已經為我們穩定了這個世界,穩定了臺灣的這個環境。」


唐美雲歌仔戲團團長唐美雲指出,身為證嚴法師的弟子,多年來一直有機會參與《法華經》的經藏演繹,證嚴上人有特別交代,這不是「演戲」,是「演繹」!這幾天的演出,就是一個大型的法會。有緣共聚在這個靈山法會上,相信大家生生世世必定都有發願而來。希望藉著這次的演繹可以讓佛法藝術化、藝術普及化,依循上人的指導,讓每一位來參與法會的人,如同進行了一場心靈的洗滌。

◎后里聯絡處舊廠房 如「三變淨土」般成為排練場地

時間回溯到2021年,中部地區慈濟志工為了準備這場殊勝難遇的經藏演繹,從當時就開始在社區啟動「遍地開花讀書會」。透過小而美的讀書會,研讀《法華經》、《無量義經》的經義,並與慈濟事相結合,期透過事相印證佛法的真意,體現證嚴上人一向秉持的「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真諦。
去年(2022年)12月10日起,《靜思法髓妙蓮華》音樂劇,一連三天在高雄巨蛋登場。中部地區許多慈濟志工,為了解演繹的流程與呈現方式,紛紛結伴前往觀賞。當演繹日期底定(7月28日、29日、30日),企劃團隊與種子團隊便開始尋找,哪裡是可以容納738名人員演繹的場所?這時,后里聯絡處那佔地三千多坪的舊廠房,就成了大家的首選。

《法華經 見寶塔品》經文有云,「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穢土為淨土」。而這棟舊廠房,就在志工群策群力的動員下,如「三變淨土」般,仿若拔地而起的一座寶塔。
二月初,種子團隊陪著總導演呂慈悅到現場勘察後,確定了這棟舊廠房,將修繕整理作為《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的排練場所。場地確定後,后里志工開始動手清理廠房,把回收、捨不得丟棄的雜物,該捨就捨,堪用的即尋求管道變現,是謂「一變淨土」。
志工接著像辦喜事般,動員打掃、除草、修繕、補水溝蓋、借鍋碗瓢盤……等等。做了萬全的準備,就為了因應接下來每週末、假日,將近三、四千人次彩排人員的用餐數量,謂之「二變淨土」。
三月中旬,廠房淨空後,木作舞臺、鋪地毯、貼地標,陸續上工;廠房外,也開始鋪連鎖磚。廠房就如「三變淨土」般,煥然一新。自此,每週末及假日,與彰化靜思堂同步迎來一批批彩排、驗收的人潮。

◎精準貼標不馬虎 力求精準到位

雖是練習場地,地標的精準黏貼將是促成演繹成功的重大因素之一。大中區團隊延請有經驗的高雄地標團隊,於3月8日前來傳承經驗,3月14日地標組正式上場。這天,中彰投港苗區共來了44位志工,進行九首曲目的貼標,讓來自全省的大種子得於3月26日錄製教學帶。
每場次有738位演繹人員、17種隊形變化,所以會有上萬個地標要貼。地標組用彎曲自如的水管、輕薄的三夾板作為丈量工具。他們或蹲或跪,只為了求地標精準,讓演繹人員在各幕次移動時,能夠無秒差到位。
經過3月26日的彩排後,貼標有了微調和新增,這微調和新增即將在清明假期彩排時用上。於是,地標團隊再次於4月2日上場,進行第二階段的貼標。同時間,演繹種子團隊也抓緊時間尋找自己的「定位」,因為4月5日、8日的種子集訓,他們要此登場。
之後,各社區人員也將在各自的道場開始排練。地標組將經驗帶回社區,配合演繹進度進行貼標,共同完成入經藏演繹的使命。

◎密集彩排不喊累 只為求完美的演繹

地標貼好了,演繹人員就要開始就位了。由於有些演繹動作較具難度,加上可能會有密集的排練,因此許多人在考量體力、時間可能難以配合,而未報名參加。然而,多的是難行能行的志工,不願錯過這難得的機緣,克服身體上的不便,或是排除所有的困難,硬是擠出時間來配合排練。
不論如何,各社區的種子還是在四月初集訓後,回到社區帶動一場又一場的靈山法會,正如天華般灑落中部各個社區道場。這當中,有全家七人都上場的,還有夫妻檔,也有一家二代、三代、四代同時登場,甚至邀約自己的朋友、同學一起來演繹的。他們在演繹當中,有的增加了家人之間的情感,有的則在演繹當中,重新拾回生活的重心……等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臺中慈濟醫院的醫護團隊,在這次的演繹中也沒有缺席。3月17日,臺中慈院五樓會議室裡,簡守信院長發願召集目標兩百位入經藏人員。醫療前線人力緊絀,因此募集人力的對象,除了醫師與護理師,醫技與行政同仁、家屬等,也都在名單之內,就連遠在三義的中醫院醫護也報名了。臺中慈院經藏演繹團隊正式成軍,4月14日展開首次的練習,且在7月30日下午進行第七場的演繹。
難以計數的彩排訊息,密集地出現在手機中。有各社區自己要練的、有與同場次的其他區一起練的,還有臺北企劃團隊要來驗收的,甚至還有驗收沒通過要再加強練習的。

彩排進度日日推進,次數也一天天地累積。各社區不斷有感人的故事被發掘,人文真善美的寫手跟攝影志工,不願這些感人的故事被埋沒,許多人在入經藏的同時,也在著手記錄。
就這樣,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就由慈濟基金會公傳處協調《臺灣導報》,在「慈濟廣場」中刊出。從2023年3月29日開始刊登第一篇「舊工廠化身經藏演繹新道場」,到7月22日的「臺中慈醫團隊入經藏,以善以愛照亮全球」為止,共計出刊45篇,目前都已經結集成冊。
另外一個場景是在彰化體育館。正式演繹在即,各功能團隊開始動起來。人文真善美團隊陸續將後製好的影片推播出去;7月17日,彰化區志工開始進入體育館,著手整理置放器材的空間,接著,各項前置工作緊鑼密鼓地往前推進……7月24日傍晚六點,迎來第四場的演繹人員進場實際走位。
接連好幾天,工作人員進進出出,直到7月28日下午兩點,「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爐香讚〉莊嚴音聲響起,開啟為期三天八場演繹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