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一個人行、住、坐、臥的樣態和行為操守不僅代表禮節,在道德和禮儀方面懂得自愛與尊重他人更為重要。泰國的教育重視傳統道德,強調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慈濟在泰國清邁建立的慈濟學校,學生很純真,儀表也乾淨整齊而不邋遢。
重視品格與人文素養,泰北慈濟學校如珍寶
每次一談到教育方面的話題,我的腦海裡總會自然浮現泰北清邁慈濟學校。記得曾經看過這樣的畫面——老師正在走廊與人談話,學生經過時一個個彎腰,恭敬有禮地走過老師的身邊,相當有禮貌。
尊師重道是禮節的教育,這是內化而自然外顯的行為,給人的感覺很直接,因此我光從那一個攝影畫面,便在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泰北慈濟學校在泰國本地的辦學也是名列前茅,在七十幾個省分中排名第八,在泰北則是名列北部的第一名。在那麼偏遠的地區能夠獲得如此殊榮,我感到很滿足,也讚歎校長與師長們的用心。
慈濟辦學並不是為了競爭排名,教育志業是基於願力,期待培養偏鄉清貧的子弟在將來具有專業能力和品格,可以走出大山朝向自己的理想發展。我們要幫助孩子們自小立志於學,而師長們則是立志於教,希望從慈濟校門畢業的學生在素質方面不亞於都會的名校。
有禮有德兼慈悲喜捨,自小培育大有用人才
「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傳之以道,導之以正。」這是慈濟教育的精神主軸。教之以禮,使學生懂得待人接物的禮節;育之以德,讓學生內心有德,自然能夠成為正人君子;傳之以道,教導學生孝親尊師,重視倫理道德;導之以正,是教育學生明辨是非而不誤入歧途。
美,並不是指一個人的五官長相,更重要的是內在心靈的涵養與氣度。一個人的外在行儀只要整齊規矩,看起來就漂亮。慈濟學校的校訓是「慈悲喜捨」,泰北慈濟學校的師長引導學生關懷他人,這就是慈悲。只要孩子自小懂得慈悲喜捨的道理,將來步入社會必然能成為大有用的人才。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一個心中有愛的人,內心自然開闊無比。慈悲沒有敵人,師父也常告訴大家要「擁抱蒼生」,擁抱普天之下的所有人,並且給予人們溫暖,這一分「愛」的教育也可以「如是」落實在慈濟的教育體系,就是這樣。
(人間菩提20230528整理/明學)
【365天.天天靜思語】禮佛
禮佛是為了鍛練耐心,鍛練毅力,若只是一味拜佛沒有去做,就像耕地沒有下種,怎麼能期待田地長出果實呢!所以福和慧還是必須在人群中修。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九)
虔誠念佛一○八──
虔誠最敬禮,至誠懇切一念心
石刻「四修法」旁之步道開始,有一○八塊石板,稱為「虔誠念佛一○八」。當初施作落羽松步道想法很簡單:做一條讓人可以靜心、沉思、懺悔的步道。聽聞以前慈濟人,只要募得大筆善款,就會回精舍大殿虔誠禮佛一○八拜,鋪設一○八塊石板就是由此發想而來……
深具善根的誠智小菩薩,得知此故事,走這一段步道,就會效法也虔誠禮拜哦!
《禮佛大懺悔文》邊讀邊拜,誦一遍正好一○八拜。禮佛,對心理上來說,是放下貢高我慢的謙卑舉動;對身體來說,是最好的經絡運動 拜完,心寬氣順病不來!
(整理、攝影/釋德懋)
【精舍大小事】災後的祝福與關懷
文.釋德杰
證嚴上人說:「天蓋之下,地載之上。」我們都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儘管面對災難,但大家虔誠的一念愛心,可膚慰和溫暖受創的身心靈。
0403地震過後,靜思精舍的常住師父們於5日前往花蓮地母宮關心地震受災鄉親。當天,我懷著不安和不捨的心情抵達目的地,看到許多慈濟志工,在地母娘娘像前及眾神的周圍香煙裊裊中,氣氛非常祥和。
如師父帶領十幾位常住師父,先向地母娘娘及眾神問訊後,廟方主委親切地問候師父及志工們,並感恩大家百忙之中抽空前來關心地震受災鄉親。此外,志工也準備了茶水、點心和水果,讓我感受到那分貼心與真誠。
不久,受災鄉親陸續來到現場,訴說地震後的狀況與心情。所幸,大部分的人都平安無事,只有物品毀損、建築物牆面出現裂縫和磁磚掉落等情況。目前部分建築已被列為黃色危樓,一些鄉親被孝順的子女或父母接走,有些則是朋友聽到消息,便立刻提供住所。對受災鄉親而言,這種患難見真情的感受,讓他們覺得非常溫暖及貼心。
大多數的受災鄉親,都抱持著感恩和正向的態度,認為人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氣,也慶幸地震發生的時間並非在假日或晚上,否則造成的傷亡,可能會更加慘重。
透過彼此的安慰、鼓勵和祝福,鄉親們逐漸露出笑容,並表達感恩之意,我們看到這樣的場景,也感到非常欣慰;花蓮縣長也帶領政府人員前來表達關心和祝福。人多力大福就大,多一個人的祝福,就多一分力量,相信有這麼多人的愛與支持,受災區一定會很快地恢復。
希望透過這次的地震,能讓我們更加體會人生的無常,並顧好這念心,珍惜和感恩現在所擁有的幸福,且時時力行三好──「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想好意」,同時能夠「知福、惜福再造福」,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繼續維持現在的幸福。
【靜思在人間】草木有情.人間有愛
文.李六秀|圖.周幸弘、黃宗保、靜思人文出版處
茶字拆字解意,是「人」在「艸」、「木」之間,而草木有情,人間有愛。在宇宙大地千迴百轉了六、七千萬年的茶,任憑時空流轉,不論朝代如何遞換,潮流如何變遷,茶總是以不變的本質應對萬化的時空,善巧地以不同風貌,深情融入常民百姓的日用生活中,深情的茶也深刻地印記了我童年的美好時光。
那是物資匱乏的五○年代,濃濃的阿薩姆紅茶加上「三花奶水」和兩塊四維方糖,就是母親獨家調配的「極品奶茶」;而且,慧心巧手的母親還會為我們張羅豐盛又溫馨的英式早餐,迎接一天天美麗清晨的到來。
愛之深、教之切的母親,經常糾正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口中有食物不可說話、咀嚼時不能有聲音,這是禮貌;杯盤相碰不能太大聲,且保持物有定位,這是惜福愛物;背脊要挺直,以杯就口、以食就口是教養;面帶笑容且認真喝著父親外銷的紅茶,這是感恩。
晨光裡,奶香、茶香、花香不時漫溢,而一室流瀉的交響樂,更將母親映襯得好從容、好慈祥、好溫暖。所有的管教在品茶取食之間,都變得如此自然。母親的一念慈愛,穿越了時空,恆持於浩瀚宇宙,深深影響了我們,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間情味。
茶堪稱為中國人的國飲,因為中華民族是最早也最懂得喝茶的民族,不但蘊含了無限包容、敦厚坦誠、內斂回甘、吐氣如蘭的生命特質,今天更以生命教育生命,登入世人談茶說道、以茶行道的堂奧。
在臺灣,具足感性、理性與覺性的茶道學習,開始從幼教、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甚至走進社區,欣然成為美學教育、品格教育以及人文教育實踐與體現的學程。
茶道是一門具體實在的生活藝術,更是生活禮儀、宗教情操與心靈修養的表現,經由備具、泡茶與奉茶一絲不苟、按部就班的學習過程,長養器識、規矩與威儀,經由認識茶藝、鑑賞茶湯的學習,對山河大地、風土民心的關懷與情感,在品茗賞茶中盪漾澎湃,更激發起「未曾踏黃河浪,未曾濯長江水,但喉底已嚐遍了中國」那分寬闊豪邁的氣度與胸襟。
證嚴上人慈示:「最簡單的事,必有最深刻的法。論茶道,人人少不了水,如何從養命之茶,變成滋潤智慧之水,需要學茶道者用心;茶道中,一個個步驟不疾不徐,那樣地溫柔,正是調心。」
《歡喜學茶道》一書,以茶載道,為當代茶文化添增了一筆創新及深具時代意義的教化力,更置入富有人生哲理的靜思語,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人文情操、規矩法度,潛移默化地長養清和之真氣與威儀之壯美。希盼茶道精神在紙頁上散放的光亮,也能閃耀在你我心間,讓心靈澄明如水,社會合和互協,人人友善相愛。
《歡喜學茶道》電子書連結與試閱: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369661
相關專文推薦:
https://www.jsnews.org.tw/writing/item/5137.html
菲律賓海燕五周年大型義診
對應法脈:妙手,妙法,妙人醫
五年前菲律賓海燕風災,把獨魯萬巿、奧莫克巿,幾乎毀滅掉了。好在有多國慈濟人及時出現,以點點滴滴的精神跟財力、物力幫助他們,以工代賑,很快速讓它恢復生機。
這一回義診,鄉下的苦難人還是難免有各種病痛,也有人病了好幾年無法坐、無法站。當地人看到義診中的「妙手,妙法,妙人醫」,來的人實在很多,義診三天好像有六、七千人;需求之多,不論是西醫、中醫、牙科、眼科、內外科、婦幼科等等都有人掛號。
看診截止時間超過了,鄭敬楓醫師還是說沒關係,讓病患進來;大醫王就是要有這種大慈悲心。醫生們也很感動,這個城市恢復到水電、空間具足,讓他們可以盡其所能,發揮他們妙法,妙人醫的本事。
感恩慈濟人慈濟事,人人都是滿懷歡喜,甘願做歡喜受,有心、有力、有願就可以得福為人服務。苦難人需要有福的人去為他們造福,幫助他們脫離困難,這都是菩薩在人間,人間菩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