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希賢提「基隆333」政見 打造觀光產業創生

【記者張毅基隆報導】打造觀光產業創生,黃希賢提出「基隆333」的政見。進步基隆連線主席黃希賢,今年元旦宣布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基隆市長,昨天提出要打造基隆的觀光、產業、創生的「333」主張,用企業經營化方式,勾勒具體願景,「以改變創造機會」,驅動基隆經濟引擎,發動幸福列車。
黃希賢表示,基隆的未來發展,離不開以觀光為主,再帶動產業、創生。首先他主張在「觀光」政策分三項「海、陸、人」,在「海」方面要開闢藍色旅遊公路,現在的市府推廣太牛步,要加速推動水上巴士,從基隆港到正濱漁港、和平島、碧砂漁港、八斗子、基隆嶼等,淡水擁有的「大河之戀皇后號」,基隆市民也要有。
在「陸」的方面,就是串聯基隆市各區景點、名勝古蹟,推動七色觀光巴士,小型巴士汰換為中型巴士,規劃出最佳半日、全日、甚至二日遊路線,把人留在基隆;而在「人」方面,是推動人文創意,續推鎖管季,推廣農林漁牧觀光工廠的體驗活動,古蹟、舊工廠、舊校園區、舊碼頭區(例如西二、西三碼頭)升級為文藝基地,同時結合海大的食品科學系與漁民合作,推出手作漁產創新(例如墨魚冰淇淋)等創意美食。
「產業」部份也分三項,配合現有的五堵基隆河谷廊帶解封開發,發展「矽晶圓半導體產業、物流產業、輕質加工產業」,因基隆不適合發展重工業,但這座城市是可朝向科技工業為目標的「潛力股」,尤其是半導體與電動車產業及其產業鏈,一改基隆傳統沒落形象。
「創生」則是「三希(3C)」,第一個是創造,與在地教育單位結合,包括海大海洋觀光管理系、經國學院觀光休閒與健康系、崇右影藝科技大學等在地專業學府,除培育安養長照人才外,對海洋科技、觀光導覽、旅遊經營、遊輪、元宇宙產業等人才,讓年輕人去實習、創業,留在基隆,吸引外縣市學子進入,將基隆打造成「觀光界的矽谷」。第二是文化,發揚基隆固有百年傳統「雞籠中元祭」,以及基隆特有的廟宇、陣頭特色文化,推廣到全國、甚至行銷世界,與國際接軌,點亮基隆,讓世界看見基隆之美。
最後第三個是機會,從改變中創造機會,改變需要勇氣,將基隆打造成亞洲最佳宜居城市。交通是城市經濟與發展的動脈,從交通改善做起,提倡高鐵從南港延伸到基隆,增加人口進駐的機會,並有助於基隆產業基地、企業營運總部的進駐,因高鐵可連結桃園國際機場,不但可吸引外地人才,並與國際門戶接軌。另外在產業進駐後,增加從基隆港的出口,讓基隆港成為真正「客貨兩用」的國際大港。
在市政部份,擴大民眾服務,擴編市府人員聘僱及組織改革再造,強化市政效率,用「大基隆公司」概念經營基隆市政府,真正做到「以改變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