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件藍委罷免案二階連署已完成送件,中選會本月20日開會審定查對結果,正式宣布成案後,將於20至60天內辦理最後階段的投票。綠營的目標是要將國民黨掃入歷史,面臨危急存亡之秋的國民黨,在這場罷免戰中一面倒處於挨打局面,必須拿出全力動員反制罷免,「退此一步,即無死所」。
目前評估國民黨有10席被列入危險名單,如果最後結果接近10席甚至超過10席被罷免,會被解讀為民意基礎崩盤,政黨形象受損,容易給人「失民心」的觀感,嚴重打擊國民黨基層支持者的信心,也絕對會拖累後續的補選。
即使罷免席次不如民進黨預期之多,但國民黨已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資源恐陷於匱乏,而民進黨憑藉政商關係,補選時仍有相當的能量,只要一口氣拿下6席,就可以在立法院中獨力過半,屆時國民黨丟了國會最大黨的地位,政治行情恐怕就此一蹶不振。
其實,大罷免的行動對國民黨本來就不利,民進黨利用民粹激化意識型態的對立,模糊政策面的焦點,國民黨為了扺擋綠營的攻勢,也無暇專心在政見的論述與落實,只能陷入見招拆招的被動防禦。
尤其面對罷免的壓力,國民黨內可能出現互相指責、派系鬥爭或戰略分歧。一旦黨高層處理不當時,就會加劇內耗,甚至有造成分裂的疑慮,並可能引發政治滑坡、失去中間選民支持,對政黨長期發展更加不利。
不過,對國民黨來說,危機也是轉機,若大罷免應對得當,成功讓選民認為是民進黨「政治操作」罷免,藉此塑造「遭打壓」或「反民進黨霸權」的形象,鞏固基本盤之餘,也能進一步爭取同情票,凝聚支持者向心力,扭轉劣勢,挫挫民進黨與賴清德的銳氣,保存一股制衡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