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評論/美國優先(MAGA)能否真正壯大美國?

全球首富馬斯克和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唇槍舌戰、關係急速惡化,過去「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作為川普政治運動的核心口號,自2016年首次提出以來,已成為美國政治中最具爭議性的標誌之一。川普的支持者視其為重振美國經濟、捍衛美國利益的象徵,而批評者則認為這是一場分裂國家的政治策略。隨著川普在2024年大選中再度當選,以及馬斯克等商業巨頭的助力,MAGA是否真正能讓美國壯大,成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川普以其善變且難以捉摸的個性聞名,他的領導風格以強烈的個人主義和即興決策為特徵。這種特質在他的政策執行上既可能帶來靈活性,也可能造成混亂。川普曾多次在重大議題上改變立場,例如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他一方面宣稱要「打擊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另一方面又在某些場合對中國表示友好。這種前後矛盾的行為,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吸引媒體關注並激化支持者情緒,但也導致了政策方向的不穩定,削弱了美國在國際上的可信度。
川普的MAGA政策在經濟領域的核心是「美國優先」,這主要體現在貿易保護主義、減稅政策以及對製造業的重振上。在減稅方面,川普政府於2017年通過了《減稅與就業法案》,大幅降低企業稅率,吸引了一些企業回流美國,並在短期內刺激了經濟增長。然而,這項政策也導致了聯邦赤字的迅速增加,長期來看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負擔。更重要的是,MAGA的經濟政策過於強調短期利益,而忽視了長期的結構性挑戰。例如,川普雖然大力推動製造業回流,但並未有效應對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對傳統製造業的衝擊。這使得即使部分製造業回流,也無法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來填補失業人口的需求。
除了經濟層面,MAGA政策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同樣值得關注。川普的政治風格以煽動性言論為特徵,他經常利用社交媒體直接與支持者溝通,並以此激化社會矛盾。例如,他在移民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和邊境牆政策,雖然迎合了部分選民的需求,但也加劇了種族和文化上的對立。川普的MAGA政策在國際事務中的表現同樣充滿爭議。他主張「美國優先」,試圖減少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參與,並將更多資源集中於國內。然而,這種孤立主義的傾向卻削弱了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例如,川普政府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伊朗核協議》,不僅使美國失去了在應對全球挑戰中的領導地位,也讓其他國家質疑美國的承諾。
此外,川普對多邊主義的批評和對國際組織的削弱,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秩序的不穩定。儘管川普聲稱這些舉措是為了維護美國利益,但實際上卻可能導致美國在未來的國際事務中更加孤立,從而削弱其全球領導地位。綜合來看,川普的MAGA政策雖然在某些領域取得了短期成效,例如刺激經濟增長和加強部分選民的認同感,但其長期影響卻充滿不確定性。川普的善變個性和政策的不穩定性,使得美國在國內外都面臨著信任危機。同時,MAGA政策過於強調「美國優先」,忽視了全球化時代的相互依存關係,這可能導致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逐漸下降。
更重要的是,MAGA政策在內部加劇了美國的社會分裂,並對民主制度構成了挑戰。如果川普政府無法有效應對這些問題,那麼MAGA不僅無法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可能使美國陷入更深的危機。MAGA是否能真正壯大美國,取決於其是否能在短期利益與長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並在內部團結與外部領導之間取得共識。唯有如此,美國才能真正實現「再次偉大」的目標,否則MAGA可能只會成為一個充滿爭議的政治口號,最終被世人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