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賴清德成立主權基金背後的算計

賴清德日前接受自媒體專訪,談及兩岸統一問題時提及「併購說」,中國大陸要併購台灣就要提條件。而5月20日發表就職周年談話,宣布將成立主權基金,作為國家級投資平台,應對全球經濟變局。這兩件事看似不相關,其實都與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全球關稅戰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今年4月2日,川普在「解放日」宣布新的「對等關稅」政策,隨著全球貿易戰焦點逐漸轉向中美貿易戰2.0,雙方互將關稅調高到「幾乎等同於貿易禁運」的超高稅率後,情勢卻出現大逆轉,中美5月12日發布《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接下來90天大幅調降進口關稅。
不過,同樣令人關注的是,川普事後提到若中國大陸願意開放市場,將有利於「統一與和平」。雖然美國國務院及美國在台協會都以「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回應,府方也跳出來表明美中貿易談判未觸及台灣相關議題。但學者專家仍認為這句話的背後充滿各種可能性,包括雙方在解決台灣問題上是否已取得「某種默契」。
賴清德自詡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又是公認的「台獨金孫」,對中國大陸態度的強硬比蔡英文有過之而無不及,前一秒還把「抗中保台」掛在嘴上,大談「脫中入北」,呼籲民主盟友共組「非紅供應鏈」,下一秒竟然就改口,把兩岸糾結76年解不開的複雜關係,輕描淡寫比喻為「大公司併購小公司」的商場交易,感覺上似乎是在唱和川普的說法。
再者,賴清德在就職周年談話中,更是絕口不提兩岸關係,和過去只要公開場合就對大陸不假辭色的嗆辣發言,簡直判若兩人,而唯一能讓賴清德甘犯大不諱,做出如此重大改變,甚至被安上「賣台」罪名也不管,全世界除了川普,應該找不出第二人。
而美國之所以對賴清德施加壓力,下達「封口令」,不外乎川普急於與中國大陸在關稅戰上暫時休兵,獲得喘息機會來應付六月底即將到來的美債海嘯危機,當然不希望賴清德在這個時候再逞口舌之能,進一步激怒中國大陸壞了大局。美國爸爸的話,賴清德除了聽命,說實在也沒有別的選擇。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5月13日表示,美國與許多亞洲國家的關稅貿易談判很有進展,其中台灣提出了很好的協議提案。當時就有很多人心頭為之一震,美國認為「很好」,相對台灣而言就是「不妙」。而賴清德提出將成立主權基金,很多人不禁開始聯想,這是不是就是貝森特口中「很好的協議提案」?
台灣要成立主權基金,前提必須有明確的管理架構與完善的制度。如果賴清德只是打台灣外匯存底的主意,想要拿去買美國國債,討川普的歡心,那我們希望立法院一定要全力把關,絕不能讓全民數十年來累積的經濟成果,被綠營權貴當成廉價的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