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就職屆滿周年,回顧其競選期間高舉「民主深化」、「司法革新」、「社會安全」等旗幟,如今檢視施政成果,不僅承諾淪為空談,更暴露出民進黨長期執政下的結構性腐化。國民黨揭露的「十大跳票清單」,實為民進黨政權執政失能的縮影。
賴清德上任後,司法院火速推動《調度司法事務條例》修法,賦予行政機關介入案件審理的權力。此舉遭質疑為「司法綠化」鋪路,例如近期檢調大動作偵辦在野黨縣市首長工程弊案,卻對執政黨立委涉貪案件遲遲不起訴,明顯存在雙重標準。更令人咋舌者,監察院竟以「偵查不公開」為由,駁回民眾申請調閱選舉訴訟卷宗,形同剝奪司法透明性。《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美其名為打擊假訊息,實則授權政府任意下架網路言論,此法已淪為箝制異議的工具,當司法淪為鞏固權力的遮羞布,台灣引以為傲的民主法治正快速崩解。
賴清德宣示成立「打詐國家隊」,聲稱要讓詐騙犯罪歸零,但根據警政署統計,2024年全台詐騙案件數較前年暴增23%,財損金額更突破新台幣800億元。諷刺的是,行政院耗資14億建置的「反詐騙資料庫系統」,竟因個資外洩導致民眾二度遭詐。金管會放任人頭帳戶流竄,數位部對境外詐騙簡訊束手無策,跨部會推諉塞責的官僚文化,讓全民淪為詐騙集團待宰羔羊。更嚴重者,政府為掩飾施政無能,竟將責任轉嫁民間。去年9月,內政部要求超商店員背負「攔阻詐騙」績效壓力,導致從業人員遭恐嚇傷害案件激增。此種「政府失能、百姓承擔」的蠻橫作風,徹底背離責任政治原則。
賴清德內閣被戲稱為「霸凌內閣」,源於其強硬領導風格加劇官僚體系對立。例如教育部因高中課綱爭議,要求官員簽署「政策忠誠切結書」;農委會主委更因反對農業補貼縮減政策,遭公開斥責後請辭。此種威嚇式管理,導致公務體系士氣低迷,今年首季中央政府職員離職率創10年新高。公帑濫用問題同樣猖獗。審計部報告揭露,行政院「前瞻計畫2.0」特別預算中,逾60億元用於無法驗收的數位宣傳標案;外交部更被踢爆編列1.2億元「機密外交款」,用於支付執政黨立委出訪開支。當國家資源淪為派系分贓工具,納稅人血汗錢成了鞏固綠色權力的提款機。
賴清德延續蔡英文「抗中保台」路線,卻未提出任何緩解台海緊張的實質方案。過去一年,中國大陸軍機繞台架次增加40%,外交部更斷交兩個邦交國。面對危機,行政院反而擴大編列「抗中特別預算」,包括160億元用於對美遊說、70億元補助網軍製作「認知戰」影片。此種將兩岸關係「軍事化」、「妖魔化」的操作,不僅無助對話,更將台灣推向兵凶戰危險境。
綜觀賴清德執政周年,從司法獨立性遭蠶食、社會治安惡化、行政體系失能,到能源政策崩壞、兩岸關係僵化,在在顯示民進黨的「完全執政」已淪為「完全濫權」。台灣民主正遭遇空前挑戰,唯有透過強力制衡與政黨輪替,才能終結綠色威權。賴清德政府的週年成績單,不該是執政者的慶功宴,而應成為全民覺醒的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