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川普正向世人演繹帝國霸權衰落

2025年4月,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其激進的關稅政策再次引發全球震盪。從對中國大陸商品徵收145%的懲罰性關稅,到對全球實施10%的「普遍基準關稅」,川普以「經濟核戰爭」的姿態撕裂國際貿易秩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痛批此舉不僅動搖美國作為「安全避風港」的信用,更讓80年累積的國際信任「三個月內灰飛煙滅」。
川普的「貿易政策2.0」可概括為「三管齊下」:對全球商品徵收10%普遍關稅、對中國商品課徵60%至145%的懲罰性關稅,以及針對特定國家實施報復性關稅。這種政策的本質是將貿易工具武器化,試圖以單邊脅迫重塑全球供應鏈。然而,其設計充滿矛盾與短視。
首先,「無差別關稅」摧毀自由貿易根基。美國對盟友與競爭對手一視同仁地課稅,例如英國藥品出口與澳洲農產品均受波及。此舉不僅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非歧視原則,更迫使歐盟、東盟等經濟體重新評估對美合作意願。克魯格曼曾指出,川普在2018年貿易戰中已因「誤傷盟友」失去信任,如今變本加厲,只會加速美國的國際孤立。
其次,川普對中國大陸的極限施壓缺乏戰略邏輯,川普聲稱要「徹底消除對中國的依賴」,但現實是中國仍主導全球60%的電動車與80%電池生產,且供應鏈韌性遠超預期。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研究顯示,60%關稅將導致中美貿易近乎停擺,迫使企業承受數萬億美元的供應鏈重組成本,而美國消費者最終承擔物價飆升的代價。更諷刺的是,此舉反讓東南亞國家成為中美博弈的「避稅中繼站」,進一步削弱美國產業的競爭力。
WTO爭端解決機制早已因美國阻撓法官任命而癱瘓,川普的單邊主義更使多邊協商淪為空談。與此同時,中國正通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強化亞洲經貿整合,歐盟則加速推進「戰略自主」,全球貿易格局逐漸分裂為對立陣營。美國曾是自由貿易的旗手,如今卻成為「不可預測的夥伴」。從隨意修改關稅稅率到威脅「讓股市崩盤」,川普的決策反覆使企業陷入「政策不確定性陷阱」,國際投資者更開始將美國視為高風險市場。
川普吹噓關稅為國庫增收,但數據顯示,2018年貿易戰關稅在十年內僅能帶來740億美元收入,而經濟損失高達600億美元/年;若將對華關稅提高至60%,損失更可能飆升至1.5萬億美元。這種「殺雞取卵」式的政策,正如克魯格曼所言,是「將國家信譽變現為短期政治資本」的危險賭博。而川普正在向全世界演繹甚麼叫帝國霸權的衰落,若川普不及時懸崖勒馬,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恐將步入「核冬天」,而美國80年積累的信譽與領導地位,亦終成昨日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