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園地專刊】【靜思法語】輾轉無量淨人間

更多內容請看靜思園地電子報 https://www.jsnews.org.tw/

最歡喜的就是聽著,「您的孩子回來了!孩子心不變!」這一句話好貼心!這一回授證,是國際(海外慈濟志工受證),一共回來了千多人,不同的國家都是歡喜歸來。有的是陪伴,是資深委員,總是有心將慈濟的法鋪在他們的僑居地,而且布善種子,(如今)粒粒種子都成就了,現在引導回來。所以,我為他們別上(慈誠委員證),肯定他(們)走入了慈濟,還要在他(們)的肩膀拍幾下,(期許他們)挑起天下米籮。
天下苦難偏多,大家要有忍耐的力量,發心立願,發揮慈悲,用愛鋪路,還要用耐力來帶動引導;能把這樣的人世間(讓它)更普遍,不就是人間天堂?不就是和平世界,人間淨土嗎?
所以佛佛道同,每一尊佛出現人間,目的就是淨化人心,祥和人間。這麼大的願力出自一念心,你的心、他的心、我的心,共同一個方向的一念心,所以開大道,鋪平路,共同走入了這一條道路,不管哪一個國家、方向回來受證、取經,(再)帶回自己的國度。
很感恩帶著回來(受證)的隊輔,資深的慈濟人,你們曾經被接引,你們發心,道心不退,(現在)換你們來接引,這叫做永恆,代代相傳。
《法華經》裡說,菩薩聽法、聞法、傳法,「五十人」,我說不是橫(向)的五十人,是要代代相傳;不只是五十代,是要千千萬萬。我們要普遍把法走入人間不簡單,真正的走入人間,是我們可以自己走出來也引導人走出來,你來鋪這一條路,也引導人來走。現在因緣成熟了,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就這樣走下去,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因緣。
這一回受證,大家彼此認識了,這就是好因好緣,這樣的因緣種子,人人手中(都有)一把,一粒種子只要落地,有因緣、有雨水、有土地、有空氣,這一粒種子萌芽、成熟,那整株的稻子的稻穗,總是「一」生無量。
(受證)一梯次再延續一梯次,我們要像這樣的種子,或樹苗成為大樹,而且開花結果纍纍;也有好幾位執行長,陪著(海外)菩薩回來受證,所以已成就陪當成就,當成就要陪未成就,總是一代代的陪,這就是慈濟的傳承。
(人間菩提20230626整理/編輯組)

【365天.天天靜思語】布施之修練

慈濟是「互相」布施的團體。有人「布施力量」,有人「布施金錢」,而被幫助的人是「布施機會」;如果沒有機會也沒有辦法付出助人。在人群中,若能抱著感恩心而互相付出,就是最好的布施。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懂得「互補之道」的錫葉藤
錫葉藤又名藍花藤、砂紙葉藤,其花語為溫婉、體貼,葉子可作砂紙,用手輕擦錫葉藤的葉面,便會發現它跟砂紙一樣粗糙,但它卻開出溫柔浪漫的花。每當春、秋兩季,紫色的花蔓,迎風搖曳,憑添靜思園裡的美麗風光。大自然對萬物性情的互補作用,不謂不神奇;不可不說自有道理。
(整理、攝影/釋德懋)

【靜思新品】《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二四年夏之卷》

|書摘
二○二四年六月六日
農曆:五月一日
法規明確可依循,弘宗演教行大願
與眾和合真修行,動靜一如是禪定
──法脈宗門設制度,架構文件立軌道

為推動法脈宗門制度化,奠定世代相傳基石,使法脈鞏固、宗門永續,精舍師父們經過多年的陸續籌劃並初步落實在僧團中。近年來,再經為制度化事宜而為上人慈允成立之精舍章程小組,包括德悅師父、德懷師父、德凡師父、德倩師父與德勷師父等五位師父,聯合精舍人事團隊德俱師父、德寧師父、德宿師父、德淵師父,以及王端正師兄、林碧玉師姊、姚仁祿師兄及黃麗馨師姊等人再三討論後,制度化之架構及文件已趨成熟及完備。
團隊為慎重其事,群聚於會客室,先由姚仁祿師兄主講架構表,德凡師父再逐條報告法脈宗規及辦事細則二份重要文件,說明法脈與宗門制度化草案,主軸是依上人指示之「簡單、易行、團隊」為原則作思考與規畫。上人聽畢報告後,提及制度化必須有明確的法規,讓人有清楚的修行方向與軌道可依循。「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就如同雙軌,靜思精舍的修行者與慈濟人都要在軌道上精進。

靜思惟修,如規如矩;弘宗演教,言行合一
「靜思法脈要勤行,不能放縱,言語動作就要用心,這才叫做修行者;在法脈中若不修行,就沒有法,也沒有脈絡可以延伸。靜思就是禪,禪定乃靜思惟,要保持身心靜定,心靜、景靜、人靜,都在規矩、規範中。修行就是如規如矩,守規律,而慈濟宗門有出家人的規矩,也有在家人的規矩;有出家人的本分事,也有在家居士的本分事。要記得師公給我的二句話、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靜思法脈不是獨善其身,必須兼利他人,所以才會有慈濟宗門。」
「為佛教而弘宗演教、弘法利生,是出家人的本分事;教就是教化,我們需要不斷去傳、去說。法脈是我們的精神脈絡,慈濟是我們的宗門,一靜、一動;靜就是脈絡,動就是演教。我們選擇靜思道場,是靜;我們對人間眾生,要弘法利生,所以不斷演教。」上人進一步說,要如何演教?就要「言行合一」,要教人守禮節,就先把自己的禮節做好,講話才會理所當然,問心無愧,說佛所說法。
上人強調,靜思法脈的思想不能偏,慈濟宗門也要立正不偏。「要如何弘宗立門?靜思、慈濟是我們特有的名詞,宗門是慈濟,慈悲喜捨、濟度眾生,就是付出無所求,用這樣的行動弘宗演教。靜思道場不接受信眾供養,要自食其力,所以為了穩定生活,常住天天勞動辛苦。即使有的人承擔文書工作,也要常常記得,每天端起碗來用餐,要心存感恩,感恩在大太陽下種菜、農耕的人,以及在大寮烹飪的人,忍受油煙、火氣,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餚。」
「所以大家在齋堂用餐,總是合掌感恩,感恩在大寮的常住做出熱騰騰的美味菜餚,而米糧、蔬菜、佐料等材料,都是從大地出產,農耕時播種、耕耘,收成以後也要有人摘菜、挑菜、洗菜。所以『量彼來處』,日常用物若能思考其來源,就會真誠感恩;何況靜思道場的修行者是和合眾,大家有志一同,來到這裡修行。」

開闊心境廣納一切,用智慧有禮的言行調伏剛強眾生
上人教導,修行就是修習氣,自知有缺點,就要改過。否則只是看別人的缺點,指責別人的錯誤,卻沒有反思自己,沒有想到自己也偏向了,這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我們只是在旁邊看了,覺得別人的行為不對,當事者或許不知不覺,沒有放在心上,也就沒有煩惱;反而是我們一直有煩惱,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既是和合眾,就要相互結好緣,好言好語、好聲好禮地提醒,用智慧轉一個彎,從尖銳的形態轉為圓形。」
上人用水面倒影譬喻,如果水面靜又清,就像一面鏡子,探頭看去,能清楚看見自己的形象;但只要有一粒沙子落入水中,倒影的形象就歪七扭八看不清了。所以要調整好心念,不要讓煩惱擾亂自己的心,立宗守規,不使規則淪為空談。
「你們與師父有緣,對於師父所做的,你們同心同感也同願,所以向師父看齊。我對弟子別無他求,只希望你們學習師父的待人態度、言語動作,多修、多看,講話要讓人受用。『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最美好的境界就是佛法的大圓鏡智,我們的心本來可以一念遍三千,心包太虛,無限開闊;偏偏要讓心地變得狹窄,一個動念就去卡到人,一個動作讓人起無明;我們看人不順眼、起無明,說到底是我們的心很容易被影響。」
上人說,娑婆眾生剛強難調,所以佛陀一再來到人間,要淨化眾生的心靈無明,膚慰眾生的身心苦難。「就如孩子很調皮,大人要怎麼調伏他,需要有方法;眾生剛強難調,而調伏剛強眾生就是我們出家修行的目標。佛陀的十個稱號中,有『調御師』,要調伏習氣各不相同的眾生,實在不簡單,不能只講道理,要用相讓人學習。」
精舍舊大殿的三尊佛菩薩像,不是傳統的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而是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上人表示慈濟人要學習佛陀、觀世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為了度化人間而一再來人間;釋迦牟尼佛來人間教導眾生,觀世音菩薩大慈悲普聞示現,地藏王菩薩持大願力,走入頑固的眾生群中降伏眾生。
「我們要從『學』到『覺』,就要行菩薩道,在菩薩道上還是不斷學習,而且是用單純的赤子之心走入佛門,學習菩薩,走這一條路不要偏差,一面走、一面學,直到明心見性,已經見道,道入心了,就是覺悟。慈濟四大志業都在行菩薩道,尤其人文志業將慈濟所做的一切展示出來,就在教育人間,讓人知道我們如何行菩薩道,人人都可成菩薩,菩薩在人間。」
上人表示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要推展到全球,讓善法在每一個社會、社區推展開來,讓人的心態「就有道而正焉」,所以要努力傳法,否則即將面對末法壞劫,世間一切的道來到此時,已經逐漸不被重視而淡忘,若再不弘傳,很快就會消失。「事業只在今生此世經營,志業則是永恆。人文志業播報全球的人間事,期待人人喜歡看、喜歡學,從菩薩十地的第一地──歡喜地將人接引進來,讓人接受而歡喜,漸漸將十地走透,登上法雲地,所以請大家要很用心。」

回收資源 再造物命
對應法脈:驚世的災難,警世的覺悟
驚世的災難已臨頭,警世的覺悟卻還沒有抬頭,遍地塑膠垃圾,連海洋也嚴重受污染,看了真的很擔心!恩婷(慈濟基金會同仁)和思一(靜思精舍清修士)要去參加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我教他們把放大版的環保筆帶著。
許多旅客看恩婷拿著這支筆,覺得很好奇,海關也特別仔細檢查,她就把握機會對他們解說,並且宣導環保。到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會場,他們也拿出這支筆,述說臺灣的慈濟環保志工如何做資源回收分類,並且由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再製各種實用又優質的物品。
雖然過去這一年來,臺灣大致平安,但是世間無常,什麼時候會有什麼災難事故發生,實在無法預料。臺灣土地面積不大,民眾更要戒慎虔誠;見驚世災難,要有警世覺悟。現在災難已經臨頭,人們的覺性還沒有抬頭,很令人擔心,請大家要提高警覺。

二○二一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與會者參觀慈濟展區,瞭解慈濟環保理念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