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竹見淨零公民培力課程做中學

【記者張朝福嘉義報導】為提倡民眾對於「淨零」議題的認知,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以永續竹材為題,日前在劉厝社區活動中心辦理「SDGs15 竹見淨零」公民培力課程。該課程教材採用生長快速,且具固碳能力的竹材,電力則使用社區活動中心屋頂太陽光電設備於白天產生之電能,儲存於電池中,於夜晚課程時使用,使活動中教材及電力無碳排放產生,達到碳中和。

活動講師邀請到嘉義在地竹編工藝師方志仁老師及方蔡素禎老師擔任,兩位老師在竹編工藝方面耕耘多年,走入社區與校園推廣竹材技藝不遺餘力,增進民眾對於竹材的認知與使用。課程透過投影取代紙張,活動以桂竹片進行竹編花器。課程「從做中學」,了解碳排及固碳如何達成碳中和,更從視覺體驗夜晚的光源來自於白天的儲能,相輔相成以邁向淨零。

嘉義過去曾是全臺灣竹林覆蓋率最高的地方,也是許多與「竹」相關的地名由來,根據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林業研究專訊,竹類因不具形成層,生長快速且再生力強,具有極高的碳吸存能力,固碳能力比林木還強,碳吸存能力約為林木之3倍以上。竹子加工製成品具延長固碳時效功能,殘竹利用的「竹廢」,也可以是「竹金」,製成再生能源中的生質燃料粒,或製作環保餐具、吸管,是可資源循環的環保材料,強化竹材利用,對於溫室氣體減量之碳吸存與碳保存功能特別顯得重要。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表示,淨零已是未來趨勢,如何達成淨零則是一門課題。而竹材具有生長快速且生長筆直及每株均質性高的特性,容易利用於建材及各式家具等,使其成為當今減碳新星,而該場公民培力課程透過竹編手作學習,讓民眾思考如何透過竹材固碳於生活中,達到減碳效益,以呼應「竹見淨零」之生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