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兩岸和平 傅蘭克

侯友宜獲國民黨提名前,兩岸論述一片空白,後來他在新北市議會答詢公開表示反對台獨、反對一國兩制,說「中華民國是咱的國家、台灣是咱的厝」,這是他首見的兩岸觀,除了反對台獨外,跟民進黨論述雷同。最近侯陣營表示納入郭台銘的「和平宣言」;郭台銘和平宣言強調九二共識,主張要在「一中各表」的原則基礎上,站穩中華民國的立場,和大陸重新展開談判。
如果納入和平宣言,侯友宜的兩岸論述將以九二共識為基礎,不過國民黨智庫發言人柯志恩說,如何回應九二共識,重點還是在於文字更精緻化,把每一個字句弄得更準確。這非侯友宜力所能及,必須靠國民黨智庫集思廣益,也是一大考驗。
國民黨在馬英九時期兩岸論述相當清楚,承認九二共識,在和平互動大前提下擱置爭議。八年期間互動熱絡;2016年蔡英文將九二共識改為歷史事實,間接否定;國民黨則仍堅持九二共識,卻不斷遭民進黨貼上親中賣台標籤。蔡英文後來逕行將九二共識跟一國兩制畫上等號,並操作芒果乾,取得連任,輸怕了的國民黨對九二共識噤若寒蟬。江啟臣當主席,曾主張兩岸互動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擱置爭議,存異求同,並堅持馬政府時期的「親美和陸」路線。
朱立倫接任國民黨主席,避談九二共識,還曾抄襲阿扁的「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但黨內對他的說法頗有意見,改口表示反對台獨,並希望促進兩岸和平交流。「兩岸和平」之說,歷經中美台關係近年的驟變,竟然成藍綠兩岸論述最大公約數。蔡英文在520七周年講話中,強調和平是兩岸唯一選項,先前賴清德也說過和平保台。
「和平」已成兩岸論述基石。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在此基礎上,回歸九二共識更無須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