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綜合報導】在半導體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為培育未來科技人才、強化青少年對科學、工程與藝術整合素養,中山高中以深化STEAM教育為目標,主動發起「半導體STEAM教育發展計畫」,並與國立中山大學半導體及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攜手合作,結合大學端在科學研究與師資培育的資源,並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Edu-Aequitas(EA)清華STEAM學校學術總監藍繼輝博士(Dr. Lam)共同參與。透過跨校、跨國的專業合作,攜手打造高科技與跨領域素養兼具的中等教育課程體系,目標將高科技與跨域學習理念深入國中與高中的教育現場,厚植學生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
本計畫整合三校在科學教育、師資培育與半導體專業領域的資源與優勢,設計出兼具理論深度與實作導向的STEAM課程模組。課程內容涵蓋半導體原理、晶片製程、感測應用、永續發展及未來科技趨勢,並融入人文與財經視角,拓展學生對科技產業的全面理解。
藍繼輝博士長期致力於全球STEAM教育的發展,強調「不是要學知識,而是要學會如何運用知識」。他指出,青少年階段是啟發創新思維的黃金時期,唯有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結合動手實作與跨領域理解,才能真正內化學習並轉化為未來競爭力。
來自國立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的張鼎張教授也分享他投入本計畫的初衷。身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友,並曾任高中物理教師的他,對中學教育現場有深刻理解。他表示:「正因為我有中學教學的經驗,更清楚該如何設計課程內容,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掌握對未來半導體領域發展有實質助益的知識與能力。這門課不只是理解一個科學原理,更是幫助他們培養未來所需的實戰力。」
中山高中校長林香吟表示,STEAM半導體課程不僅是一個營隊而已,更是深耕在學校的教學系統當中,成為日常教學的一環。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最紮實、最穩健的學習基礎,在未來科技浪潮中站穩腳步。